「你看他坐在那,你是得到他的人,沒有得到他的心!」近日,江蘇常州一名校長呼籲家長在寒假不要給孩子補課的視頻引髮網友關注。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這名呼籲寒假不補課的校長是常州開放大學黨委書記、校長、常州市特級校長顧錫宏,他還是家庭教育方面的專家。
2月2日,在接受現代快報記者採訪時顧錫宏表示,寒假要補課,但補的不是科目知識,而是要補身體、補運動、補睡眠,增加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課外知識等。「我們必須給孩子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正能量環境,讓他家庭有溫暖、內心有力量、前進有方向。」
△視頻截圖
校長呼籲寒假不補課引發關注
視頻中,顧錫宏向家長們解釋稱,「寒假補課為什麼沒有用呢?因為寒假、春節沒有學習的氛圍,沒有學習的環境,沒有學習的要求,沒有系統考核的標準。」「說實話,過年期間你倒在玩,他(孩子)會有勁嗎?」
顧錫宏告訴記者,這些內容來源於1月26日,寒假前夕,他在常州溧陽光華高中,面向家長展開的一場關於家庭教育的講座。講座引發很大關注。家長、網友紛紛留言表達看法,有網友說「校長說出了大部分父母的心裡話」「說出了所有學生的心聲」「過去讀書都不補課,為什麼現在要補課呢」。也有網友袒露心聲說「現在都很『卷』,不學也不是辦法」。還有家長留言表示「如果孩子想去補課就支持他,不想去也支持,一切尊重孩子的意願」。
網友的留言顧錫宏也關注到了,但他還是想呼籲寒假不要補課。「家長不要把對未來的擔憂過度強加於孩子身上,讓每個人都能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寒假補課更應該補這些
為什麼呼籲寒假不補課?顧錫宏解釋,一個學期有五個多月的時間,孩子一直進行高度緊張的腦力勞動,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孩子付出很多。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每個學期必須有一個時間讓孩子調整、補充力量。同時也積蓄能量,在下一個學期得到更好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寒假的意義和任務不是補課。」
「寒假應該讓孩子適當地放鬆,補課要慎重,最好不去補課。」顧錫宏解釋,不補課並不意味著不學習,而是要補更重要的東西。「補課不等於學習,學習不等於補課。」
那麼寒假應該做什麼呢?顧錫宏說,寒假補的應該是青少年在學期期間做不了的事情。比如,補補覺、補勞動、補運動,拓展青少年的知識和能力。
許多孩子睡不飽、睡不醒,寒假就應讓孩子補覺「充電」。將來孩子要獨立生活,也要補勞動。要讓青少年加強勞動教育,讓他們做做家務,動動手,培養勞動能力和家庭責任,同時培養生活技能。
此外,青少年也要補運動。顧錫宏幽默地說:「我們要補科目,不是補其他科目,而是補網上備受關注的『科目三』,要讓孩子動起來。運動使孩子身體健康,運動使孩子心態陽光,運動使孩子更聰明。」
除了上述需要補的內容,青少年還要補閱讀。顧錫宏建議大家利用寒假時間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與偉人對話、與哲學對話、與大師對話、與歷史對話,讓青少年打開心胸和視野,提升個人情懷和境界,也能讓孩子走得更遠。
「不僅如此,也應該在寒假讓孩子走出家門,到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歷史館去學習考察,同時利用寒假去做社會公益、社會實踐,培養社會情感和社會責任。」顧錫宏也建議孩子去旅行,參觀中國的風景名勝,了解風土人情。如果有時間也可以去爬山,錘鍊品質,提高青少年面對挫折的能力。「這才是要補的東西,實際上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發展。」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各有側重和分工
當下,也有家長較為焦慮,希望通過補課填補心裡這些焦慮。孩子將來是國家社會的重要力量,顧錫宏認為,讀書培養的是孩子的素質,然後順便再考個好大學,這才是正確的方向。一個孩子不僅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更要有主見、有擔當,這樣才能有更好的未來。
在這之中,家庭教育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顧錫宏看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目標一致,都是將孩子培養成長。但二者又各有側重和分工。
其中,家庭教育應重在對孩子的道德品質、身體健康、生活技能、文化教養和行為習慣進行引導、教育和培養。比如,家庭教育重點在於培養好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習慣。學校在此基礎上,對孩子的科學知識進行培養,在考試成績和升學等方面發揮作用。
「當然,學校也應關注孩子的品德習慣的培養,但學校和老師的重要任務還是在科學知識的學習,以及學業成長上。」顧錫宏說:「我們必須給孩子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正能量的環境,讓他內心有力量,前進有方向,家庭有溫暖。」
作為一名高中生的家長,徐女士的做法與顧錫宏的觀點不謀而合。雖然女兒已經高二了,但她還是希望通過這個難得的假期給孩子放鬆一下。假期里,在常規的學習任務之外,孩子每天會自由安排閱讀、繪畫、運動、彈琴等。剛放假時,徐女士就陪孩子去書店買了幾本書。
徐女士告訴記者:「希望孩子通過閱讀,感受課堂外更廣闊的天地。假期里,孩子每天都會堅持運動,她很喜歡跳舞,運動能很好地釋放壓力。孩子還說想跟外婆學做點心,春節時間雖短,我們做家長的,會儘可能地給孩子創造條件,讓他們多多體驗生活的美好!」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李楠 宋體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