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妍可
2024年新年伊始,日本發生7.6級地震的消息,霸屏世界各大互聯網。
看到日本發生地震,我們馬上想到的便是2008年汶川發生的8級大地震。
當年的汶川地震湧現出很多不顧自身安危救人的感人事件,同時,也發生了富有爭議性的事件。
都江堰光亞中學的老師范美忠便是爭議性事件的榜首,時至今日的他即使事業成功、腰纏萬貫,卻還沒有摘掉「范跑跑」的標籤。
「范跑跑」
范美忠畢業於北大歷史系,後來成為都江堰光亞中學的一名歷史老師,因知識淵博、涉獵廣泛,教學風格開放自由,深得學生喜愛。
然而,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范美忠的人生軌跡發生了改變。
那天下午,范美忠跟平常一樣給學生們上課,當他站到教室門口時,突然感覺地面開始晃動。
他敏銳地意識到地震了,這時他拔腿就跑,甚至都沒有喊一聲:「地震了」,就自己跑到了操場上避難。
據說:「他當時是第一個跑到操場上避難的人」。
而留在教室里的學生們,非常驚惶失措,亂成一團,最後,在其他班的班主任指引下才安全來到操場。
事後有的學生問范美忠:「為什麼丟下他們不管」?
范美忠的回答非常讓學生心寒:「自己求生意識強,逃跑是本能反應,不跑只會徒增傷亡」。
在後來的採訪中更是語出驚人地說道:「在面對生死時,他可能只會考慮自己的女兒,就算是母親,他可能也不會管」。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如果范美忠只是一個普通人,自己跑了也就跑了,畢竟人都是利己的。
但是,他是一名人民老師,老師應該具備最基本的師德:保護學生,愛護學生,為學生負責。
反觀,映秀中心小學老師張米亞,地震來臨時,毫不猶豫地將兩個學生護在身體底下。
任由倒塌的房屋砸在自己身上,還是死死護住學生不放,最後失去了手臂。
映秀中心小學的另一名老師,在地震那一瞬間奮不顧身救下了13名學生,年僅28歲就永遠離開了自己的家人。
講到這我們不禁深思,一個從北大頂級高等學府走出來的高材生,怎麼無法用正常的價值觀、道德標準來衡量呢?
其實,拋開范美忠地震棄學生不顧而逃跑這件事,他本身就是一個很富有爭議性的人。
「放蕩不羈」的歷史老師
范美忠出生在四川的一個貧苦家庭,家中六個孩子,他是家中的老幺,
父親是個「賭鬼」,沉迷賭博到曾經五天五夜不下牌桌。
母親則是傳統的家庭主婦,逆來順受,常年忍受著范美忠父親的家暴。
范美忠一看到父親毆打母親,便馬上躲開,嚇得蜷縮在角落裡不敢吭聲,這也漸漸養成了他遇到事情先顧自己地的性格。
面對,這樣的家庭環境,范美忠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只有知識才能改變他的命運,他非常刻苦努力地讀書。
最終,上天沒有辜負努力付出的人,范美忠考入了北大歷史系,成為別人眼中的天之驕子。
進入北大後,范美忠並不是一個中規中矩的學生,他思想上標新立異、常常語出驚人;行為上不拘小節、特立獨行、追求自由。
而且,他並不像大多數學生那樣認認真真地上課,尊師重道,他對老師的講課非常不屑。
他認為老師是「愚教」,誤人子弟,而自己卻非常崇拜西方的自由價值觀等理論。
范美忠還寫了一篇文章《評北大歷史系諸君》,文章中批評老師講課過於拘泥古板,無新意,只會把學生講睡著。
大學畢業後,范美忠成為一名歷史老師,但是他絲毫沒有改變我行我素的作風,拋棄教學大綱,在課堂上讚揚西方的價值觀。
他的這種教學風格,與中國的傳統價值觀嚴重衝突,就這樣範美忠大學畢業後的八年期間,「被動」換了七所學校。
直到2005年,范美忠遇到了他的伯樂,都江堰光亞中學向他拋來橄欖枝,這所中學是私立性質的國際化中學。
在這上學的學生普遍都會出國,因此,范美忠這種崇尚西方價值觀的理念,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范美忠在都江堰光亞中學教學不受教學大綱束縛,將自由的教學理念發揮到了極致,很多學生也非常喜歡范美忠的教學風格。
理性分析,客觀對待
范美忠在地震中逃跑的行為及事後的辯解,很多人都覺得他自私涼薄,精緻利己。
尤其跟那些抗震英雄比起來,他的辯解是那麼蒼白無力,甚至最後被教育部取消了教師資格。
但是,都江堰光亞中學考慮到范美忠的教學水平比較高,並沒有解聘他,還是讓他繼續教學。
其實,對於范美忠的行為,我們可以從他的原生家庭略知一二,他常年忍受著「賭徒」父親,喝得爛醉如泥,輸得叮噹響。
還經常看到父親家暴母親,這也養成了他冷漠,遇到危險情況,先顧好自己,馬上脫身的過於自我的性格。
我們換個角度講,范美忠在危急時刻馬上想到的是自己,只不過是過於自我,自我保護欲太強。
但是,肯定好過作惡多端害人的人。
例如,2016年的劉鑫案件,明明自己的閨蜜江歌保護她,卻被她反鎖在門外。
導致江歌被劉世峰殘忍殺害,而她自己卻狡辯沒有關門,逃避一切責任,刻意美化自己,還不斷用惡毒的言論攻擊江歌媽媽。
還有2023年發生的,一名20多歲的男子,因厭世不想活,但沒有勇氣自殺。
就在長春鬧市區的高樓上向下拋磚頭,導致一名年輕的女孩當場死亡,徹底毀了一個家庭。
其實,范美忠在地震的時候沒有為大家,但是他卻把自己的小家經營得很好。
後來,范美忠一方面為了改善家裡的經濟狀況,另一方面為了結束與妻子兩地分居的狀況,從都江堰光亞中學辭職。
與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開了公司,當然,還是干老本行,繼續從事自己喜愛的教育事業。
隨著事業越來越成功,范美忠不僅將二室一廳換成了四室兩廳,還實現了財務自由,與妻子和女兒生活得十分舒適。
而他自己在公司不忙的時候,常常品茶、看書,繼續鑽研自己有興趣的西方歷史。
從事業成就方面講,范美忠無疑是成功的,從作為丈夫、父親的責任方面講,范美忠無疑也是夠格的。
結語
世間有完美兩個字,但是並沒有完美的人。
范美忠當時的逃跑行為確實是缺乏責任感,過於自我的表現,但是他並不是一個卑鄙無恥,壞事做盡的小人。
事後,范美忠也是直言不諱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並沒有惡意地粉飾自己的行為,這也證明他並不是一個虛偽君子。
我們不應該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過分苛責他,因為,他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經營著自己的小家。
我們拋開特殊的道德、責任,單單從人性角度考慮,一句俗話說得好:「人都是利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