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家琦正在為學生們講解獸形壺成品與坯體的差異。 許鵬 攝
玄家琦正在修整白陶鬶的裝飾。 許鵬 攝
玄家琦正在修整獸形壺。 許鵬 攝
圖為正在修整獸形壺的注酒口。 許鵬 攝
玄家琦為學生們展示修坯。 許鵬 攝
玄家琦正在為學生們講解紅陶獸形壺的歷史及大汶口文化。 許鵬 攝
搓、捏、打、敲、修……一塊塊深褐色的陶泥,轉眼間就成了壺的支架和「嘴巴」,7月7日,在山東省寧陽縣實驗幼兒園,寧陽縣玄氏陶藝非遺傳承人玄家琦正給孩子們現場展示「紅陶獸形壺」的製作過程,讓同學們感到新奇不已。
據介紹,寧陽縣是大汶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1959年在寧陽縣堡頭村發現並開展考古發掘,其中,挖掘出的「紅陶獸形壺」,目前是山東省博物館十大鎮館文物之一。「把非遺陶藝搬進幼兒課堂,共同探究和了解本地文化的起源,孩子們親自動手製作紅陶獸形壺,在他們幼小心靈里種下中華文化自信的種子。」玄家琦說。
「寧陽玄氏陶藝非遺進校園 探究大汶口文化起源」相關視頻
-
2:35
-
22:59
-
1:40
-
0:31
-
3:01
-
6:08
-
0:11
-
4:24
-
7:16
-
17:26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教育分類視頻推薦
-
0:42
-
0:52
-
0:44
-
0:20
-
0:47
-
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