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由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寧波市生態環境局主辦,寧波市海曙區人民政府承辦的2023生物多樣性友好城市主題活動在寧波市海曙區舉行。活動現場,海曙區發布了《生物多樣性友好鄉鎮 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實施指南》地方性技術規範(以下簡稱《實施指南》),這是國內首次將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bS)全球標準進行地方標準轉化的探索。
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是指通過保護、可持續管理和恢復自然的和被改變的生態系統的行動來有效應對社會、經濟和環境挑戰,同時對人類福祉、生態系統服務、復原力和生物多樣性產生惠益。2020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提出了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8大準則及28項指標,倡導依靠自然的力量和基於生態系統的方法,應對氣候變化、防災減災、糧食安全、水安全、生態系統退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等社會挑戰。
在去年12月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二階段會議上,由中國擔任主席國推動達成的「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下簡稱「昆蒙框架」),將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納入了行動目標。目前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被廣泛認為是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間的橋樑。
海曙區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據最近發布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結果,轄區內四明山區域記錄到生物物種達2232種。2021年以來,海曙區龍觀鄉率先在全國開展生物多樣性友好鄉鎮試點,發展生態型產業、倡導親自然生活、保護原真性生態、體現包容性治理,探索將生物多樣性融入生產、生活及鄉村治理全過程,逐漸走出了一條統籌推進生態保護和修復,協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綠色發展路徑。
《實施指南》由寧波市生態環境局海曙分局提出並歸口,海曙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批准立項,由中國計量大學牽頭起草完成。本次發布的《實施指南》作為生物多樣性友好鄉鎮系列技術規範之一,基於龍觀鄉生物多樣性友好鄉鎮試點的實踐,給出了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實施的基本原則、策劃、項目管理以及監測評估等內容。海曙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陶寧說,《實施指南》著力解決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全球標準比較抽象,在基層適用困難的痛點,為更高水平推進生物多樣性友好鄉鎮建設提供標準支撐,也為我國乃至全球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本地化應用積累經驗。
標準起草小組負責人、中國計量大學碳中和與綠色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研究員虞偉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與生態文明理念高度契合,不僅是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工具,還是一個涵蓋環境、社會、經濟等領域,需要跨界、跨部門協力的全方位解決方案;在生物多樣性友好鄉鎮試點實踐中導入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全球標準,對相關概念進行本土表述,以便基層政府及相關部門做決策和論證時能根據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標準思考項目規劃和推進項目實施;生物多樣性友好鄉鎮建設堅持系統性、友好性、經濟性和包容性原則,從這個意義上講,生物多樣性友好鄉鎮模式其實就是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駐華代表張琰表示,IUCN制定的NbS全球標準為其從概念走向大規模實施提供了支持,全球標準不僅能用於國家層面的規劃與評估,也能指導地方層面的項目實施,希望能有更多的地方能夠像海曙區一樣,將NbS全球標準納入地方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