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夜譚|不讓「差生」參加中考?義務教育豈能以成績為門檻

學生因學習成績差就遭學校「勸退」?近幾天,一條「學校勸退初三學生」的新聞登上了熱搜。據華商報大風新聞報道,就讀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黌學門中學初三的小張(化名)在新學期報名遭拒,無法完成初三學業。除了小張外,還有該校初三其他班的孩子,也因成績差,未完成寒假作業為由不準報名。更有家長已經在老師的建議下去職高給學生進行報名就讀。

該校相關負責人解釋,孩子的成績幾乎很難考上高中,校方只是建議他直接去上職高,從而實現「雙贏」,不會強行剝奪學生參加中考的權利。對此,有網友犀利評價:這簡直是「教育無難事,只要肯放棄」的現實版。

接受九年義務教育是每個適齡未成年人的法定權利,任何個人、集體都無權剝奪。而以成績差為由勸退學生,毫無疑問是違法違規行為,侵害了學生的受教育權。涉事學校所謂「只是建議」「給孩子多一種選擇」等柔性說法,並不能遮蔽其涉嫌侵犯學生合法權利的事實。

事實上,這也不是個別現象。為了提升中考升學率,一些學校想盡招數,甚至明裡暗裡使著勁。但無論如何,不能為了數據好看,就摒棄了教育初心,讓義務教育跑偏。

近些年,國家有關部門通過各項舉措,著力遏制中小學的「唯分數」傾向,構建更加科學的評價體系。2021年,由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就強調「不給學校下達升學指標,不單純以升學率評價學校、校長和教師」「著力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傾向」等。只是在後續落實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難。

針對此次校方對成績差的學生「勸退」一事,涉事學校負責人表示:「上級對學校有壓力,學校對老師有壓力啊。」對此,當地教育主管部門要嚴肅調查,依法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切實保障涉事學生的受教育權,讓學校不敢再隨意「分流」學生。另一方面,也有必要以類似事件為線索,及時校正不合理、不科學的教育質量評價機制,使學校和老師不必再疲於應付各類僵化的硬性指標,從而把更多精力放在平等教學育人上。

來源:中青評論、新京報、大風新聞等

責編:符亞麗

編審:韓蕾

終審:周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