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別讓您家娃輸在這件事上

十一長假之後「神獸們」結束了歡樂悠閑的假期,無法馬上投身於緊張的學習當中,還會出現「煩躁、焦慮、失眠」等癥狀,我們稱之為「假期綜合征」...

「假期綜合征」

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體驗?平日里如果沒有目標與計劃,就會越呆越懶,什麼也不想干,只想躺平與擺爛,整個人渾渾噩噩的得過且過。

「假期綜合征」也是這樣的。其實,它並不是一個專業病種的名稱,而是指某些學生在時間相對較長的假期中,因不良生活習慣等因素,帶來的各種生理或心理反應。

具體表現有:假期中會出現煩躁、沮喪、懶散、萎靡不振、食慾不佳等癥狀;而在開學後,則會出現失眠、焦慮、健忘、暴躁、理解力減退、記憶力下降等癥狀,嚴重時還會產生抑鬱、自閉、恐懼等情緒,抗拒校園,無法適應學校的學習與生活。

很多家長不理解為什麼孩子的成績突然下滑了?很可能是忽略了這種綜合征影響了孩子的作息和睡眠。媛媛原本是個優等生,可開學後的第一次月考,名次竟然降到了中等生。原來,習慣假期晚睡的媛媛無法在開學後早早入睡,只能第二天頂著熊貓眼去上課,長期的睡眠紊亂不僅導致了成績的滑落,而且還暗藏著其他風險。

青少年睡眠不足有哪些危害?

睡眠在我們一生中佔據了三分之一的時間。我們通過良好的睡眠來促使體內的各個器官得以休整與更新。當睡眠不足時,體內垃圾無法被代謝清理,久而久之會對健康帶來影響。

視力減弱。當代學生與電子產品幾乎難以割捨。如果再熬夜使用藍光產品則會加劇對眼睛的傷害,容易出現近視、重影、朦朧眼、視野狹窄等不良反應,甚至還可能產生幻覺。

損害記憶力。研究表明,睡眠是海馬體中短期記憶向大腦皮質層中長期記憶轉化所需的必須過程。而睡眠的不足會對記憶力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尤其是對於處在生長學習階段的學生來說。

引發肥胖。人體內的瘦素可以分解油脂、降低食慾。但睡眠不足會使體內的瘦素分泌量降低,不利於體重的控制。另外,有研究證實:睡眠不規律的人平均比普通人每天多攝入300~400大卡的熱量。

然而,最可怕的事情是,睡眠不足的學生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日常表現與行為正在被這個問題所慢慢消耗。由於白天上課沒有足夠的精力,反應慢半拍,導致晚上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去彌補,於是爭分奪秒地補習,又開始熬夜,長此往複,惡性循環

那麼如何實現學習與睡眠的平衡呢?

提升睡眠質量

研究顯示,睡得好與學習力有很大關係。

據美國布朗醫學院的一項名為「學生睡眠與學習」的研究中調查了74名小學生的有關情況,這些學生年齡在6歲到12歲之間,身體健康,並且都沒有睡眠紊亂或學習障礙等問題。

研究人員讓參加調查的學生在第一周按其正常作息時間每晚睡9到9個半小時;次周要求他們每晚睡眠時間不少於10個小時;第三周讓其中的一、二年級學生每晚睡眠時間不多於8個小時,其他年級學生每晚睡眠時間不多於6個半小時。

在實驗中,老師並不知道有關學生的睡眠時間,只是根據學習表現進行評分。結果顯示,在減少睡眠的一周內,有關學生會出現記憶力下降、注意力無法集中、學習能力遲鈍等現象。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睡得好與學習好是成正比的那麼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何提升孩子的睡眠質量呢?

1、睡前沖個熱水澡

睡前1個小時洗個熱水澡,放鬆身心、洗去疲憊,身體核心溫度隨之會升高,隨後,體溫開始逐漸下降趨於平緩,大腦退黑素開始增加分泌,會感到倦怠、犯困

2、安靜的睡眠環境

無論是住集體宿舍還是住家裡面,一定要保證安靜的睡眠的環境,尤其是不能在光線太亮的地方睡覺,並且學會下意識的緩解一下心裡壓力,改善睡眠質量。

3、睡前一杯溫開水

每天在睡前1個小時,喝一杯溫開水,通過這個睡前儀式來清理一下忙碌一天的身體情緒,這樣也更利於促進腸道消化,達到排毒的作用,對於提高睡眠質量也是很有幫助的。

4、養成睡前好習慣

睡覺之前,大腦思維不要太過於興奮。比如,告訴孩子睡前不要做太劇烈的運動,不要看很多書和緊張學習,不要看有刺激性的影視作品,以及不要胡思亂想……

5、平時的飲食習慣

如果孩子有入睡困難,告訴他晚飯不要吃太飽,睡前也不要吃東西,且下午2點之後最好不要再進食含咖啡因的食物或飲料。平時飲食盡量不吃太多高熱量的食物,可以多吃點蔬菜和水果,清熱排毒的同時還能補充維生素。

6、「天然處方」曬太陽

曬太陽有助於人體分泌血清素,血清素是一種能讓人產生快樂和幸福感的「快樂激素」,能夠調節人的情緒,並且促進睡眠。

如果一天內沒有曬到足夠的太陽,血清素就會分泌不足、褪黑素就會抑制不夠,從而出現晚上睡不著、白天睡不夠的問題。

最後,提醒各位家長,別讓孩子輸在「睡眠」這件事上,一定要讓孩子意識到睡眠的重要性,並且幫助孩子養成正確的睡眠規律,如果發現睡眠問題一定要及早干預。因為睡眠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一天的精神狀態,只有睡得好,才能夠學得好。

任重而道遠,我們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