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個過渡句寫得真有特色!噓,這是老舍先生告訴我的小秘籍

大家好,我是跟著名著寫作文,這是我的第281篇原創文章。

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知識積累的增多,不少學生已經可以寫出內容較為充實的作文,甚至會嘗試寫類似於對偶或者排比的句子。可是,這些句子讀起來卻總感覺很生硬,沒有一點文采。

請看下面這段話,描寫的是班級里的一個學習小組集體到講台上背書的場面,大家感受一下:

所有人看起來都很緊張。謝俊涵的手不停地揉著衣角,王凱瑞的眼睛不停地左看右看,王鶴軒的腦袋總是低著。

這段話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沒太大毛病,但讀起來總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而且,如果按照這個格式寫下去,這段話可以像俄羅斯套娃一樣無限循環下去。只需要寫上誰做了什麼動作就可以。同樣的,你還可以無限地往下寫人物的神態,人物的語言,這簡直是作文字數寫不夠的同學的福音啊!

但是,這種不需要怎麼動腦子寫出來的句子,美嗎?

咱們來一起欣賞一下名著中的段落吧。

我們也愛小動物,可是養不起畫眉靛頦兒,更沒有時間養過冬的綠蟈蟈。只有幾隻麻雀一會兒落在棗樹上,一會兒飛到窗台上,向屋中看一看。(出自 老舍《正紅旗下》)

如果讓普通人來描寫一下這個場景,估計很多人寫到「一會兒飛到窗台上」就結束了。可是老舍先生別具匠心,特意提及麻雀的另一個動作——向屋中看一看,故意打破了句子結構的平衡,給讀者帶來了意外之喜。同時,這句話還作為一個過渡句,很自然地將段落與下文屋中的景象描寫銜接起來。

看來,根據下文的內容,在段落末尾給人物多設計一個動作,是一種很棒的過渡句寫作技巧。

咱們可以把開頭那個段落改成這樣:

所有人看起來都很緊張。謝俊涵的手不停地揉著衣角,王凱瑞的眼睛不停地左看右看,王鶴軒的腦袋總是低著,只是偶爾猛抬頭,掃一眼坐在座位上興緻勃勃的觀眾。

你看,在末尾給人物設計這樣一個動作,就可以完美轉入下文,盡情描寫觀眾的表現啦!

你學會了嗎?


我是李老師,關注我,一起探索更多寫作文的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