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如何開展生命與心理健康教育?專家大咖共研討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唯圖/主辦方供圖

日前,由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廣東省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主辦、中山市教師發展中心協辦的師·道——暨「關懷生命,守護心靈」中小學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活動在中山舉行。主辦方負責人及50名來自中山市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師參與了研討活動。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校長曾用強表示,廣東省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廣東省學前教育師資培訓中心作為廣東省教育廳掛靠學校建設的省級教師發展機構,按照「一項標準、四大平台、八個教育委員會」的建設規劃全面推進建設工作。本次活動是省、市教師發展中心強化合作、共建共享的一次有益探索。「今後,中心將繼續貫徹落實廣東省教育廳建設省、市、縣三級教師發展中心聯動工作機制的要求,推動省市縣教師發展中心協同發展,創新教師發展新路徑。」曾用強說。

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副調研員鄧新山表示,在信息化時代快速發展和疫情反覆多變的新時代背景下,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呈現低齡化、複雜化和嚴重化的特點,兒童青少年正值身心發展、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中小學積極推進生命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生命意識,領悟生命價值,追尋生命意義具有迫切的現實希望。

據了解,本次研討以「關懷生命,守護心靈」為主題,旨在發揮省市教師發展中心的示範輻射作用,加強新時期中小學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營造關注生命教育、守護中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氛圍,提高學校整體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推動廣東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研討活動由專家引領、教師面對面、互動交流三個環節組成。

在專家引領環節,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AI心世界項目總負責人康運鋒以AI賦能心理健康為題,介紹了目前AI運用於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特點及優勢,讓我們對未來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趨勢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廣東省應用心理學研究協會常務理事徐嘉莉博士以家庭教育的六個常見誤區為切入點,分析了在成長過程中孩子的六個痛點以及家長相對應的解決方法;中山市教體局教育教學研究室教研員梁劍玲以生命韌性與心理健康為題,以中山市為例,展示了協同視域下「N+1」立體分層式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構建;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陳俊進行了「看見則美好,點滴即圓滿」的主題分享:在構建任何一種良性關係中,不論是眼神、觸覺或者言語都能成為一種力量,可能成就一種美好。

接下來的教師面對面環節中,來自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學中山市第一中學以及中山市東區中學的教師代表們分別從小學、初中、高中的一線教師視角分享了教育教學經驗:展示了通過豐富多彩的課程與活動構建科學有效的育人體系、分享了詳細且有借鑒意義的實操做法,為提升學生的生命韌性、喚醒學生內在的生命意識與潛能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探索路徑。最後,參會教師們就當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和困惑與專家進行了交流。(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王沫依

校對 | 謝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