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泉」行動|看濟陽區永康街小學作業「玩」出新花樣

隨著《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印發,「雙減」已經成為教育「熱詞」。濟南市中小學是怎樣落實「雙減」的呢?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一起來看。

案例35:濟陽區永康街小學

01 減量需提質——作業清單,按需「分配」

學校以年級組為單位,多學科教研組統籌教研,提前一周制定作業清單,實時公開,控制作業總量,提高作業實效性。

為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求,作業清單除知識類、實踐類作業外,還特意設置「彈性作業」,分層調整難度和數量,滿足個性化需求。基於學生水平,力求所有作業在校內完成,切實將校外時間支配權交到孩子手中。

02 減量不減「愛」——把脈學生,精準幫扶

教師全批全改,針對性反饋,實時把握學生作業動態。作業完成情況每日一統計,每周一分析,形成跟蹤性學情報告。對完成作業有困難的學生,各班制定詳細的幫扶制度,實行二對一幫扶。「大老師」(教師)集中輔導,「小老師」(小組長)隨時解疑答惑,在團隊合作中共同進步。

03 減量更有「趣」——創意作業,其樂無窮

依託康樂課堂學習體驗單,簡化書面作業;同時結合課後服務社團活動,創新作業花樣,拓展思維導圖、朗誦、手抄報、閱讀記錄卡、勞動、健身、手工、小實驗等多種「特色作業」,引領學生學以致用,在動手動腦中快樂成長。

04 減量促成長——多元化評價,全方位發展

將學校康樂幣評價體系融入學生作業評價,建立家長、同伴、教師多元化評價機制,助力學生健康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