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持「雙提」促「雙減」,以提高課後服務質量、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校內作業減負和校外培訓減負。
▶ 全面推行「託管+拓展」和「5+2」模式,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和有需求的學生兩個全覆蓋。
▶ 實施校外培訓機構教師、職員、學員全員實名制管理。
▶ 將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納入政府指導價管理,試點對培訓機構預收費進行全額全流程資金監管。
今日,成都市公布《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成都將堅持源頭化治理,加強清單化管理,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
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長馬海軍表示,此次成都「雙減」方案著眼於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通過落實作業管理清單、課後服務清單、培優提質清單、考試管理清單、校外培訓機構准入清單、校外培訓機構實施清單、校外培訓機構督導清單這七張清單,切實保證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在1年內有效減輕、2年內成效顯著,實現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明顯提升。
7張清單促「雙減」落地
1 作業管理清單
◾健全作業管理機制
◾分類監測作業總量
◾提高作業設計質量
2 課後服務清單
◾保證課後服務時間
◾提升課後服務質量
◾拓寬課後服務渠道
◾建立教師激勵機制
◾推進免費線上學習
◾強化課後服務保障
3 培優提質清單
◾促進優質均衡
◾優化入學政策
◾提升教學質量
◾創新評價體系
4 考試管理清單
◾強化中考改革導向
◾規範考試內容
◾規範考試次數
◾規範考試評價
5 校外培訓機構准入清單
◾嚴格審批時限和許可權
◾嚴格重新審核登記
6 校外培訓機構實施清單
◾嚴格執行培訓時間
◾嚴格規範培訓內容
◾嚴格規範教員聘用
◾嚴格實施實名制管理
◾嚴格加強安全管理
7 校外培訓機構督導清單
◾強化培訓收費監管
◾加強教育綜合執法
嚴把監管關,優化校外教育生態
「成都的《方案》重在著眼長遠,標本兼治。」 馬海軍介紹,針對校外培訓機構,成都從准入、實施、督導這三張清單入手,切實把好校外培訓的入口關、過程關和監督關。
在准入機制上,根據《方案》,即日起,成都各區(市)縣不得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不再審批新的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校外培訓機構和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同時,對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重新審核登記,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民辦學校。
《方案》明確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在學校正常行課期間組織學員培訓;線下培訓時間不得超過20:30,線上培訓不得晚於21:00;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培訓機構不得布置課後作業,不得超綱、超前培訓,不得提供境外教育課程。
在培訓收費上,將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納入政府指導價管理,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培訓參照執行。同時加強對培訓預付款經營模式的規範管理,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或通過拆分合同等形式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對校外培訓的督導方面,成都作為全國9個試點城市之一,把「辦學經費全額監管」作為試點內容。目前在龍泉驛區和金堂縣試點探索,著力構建校外培訓機構辦學經費全額全流程服務監管機制。
記者從龍泉驛區教育局了解到,目前該區已經完成監管平台的開發和測試,形成了「1+2+1」的監管系統。即1個民辦教育信息監管資料庫平台,2個銀行專戶(培訓機構課消賬戶、結算賬戶),1個消費端。目前,正在進行資料庫錄入,第一批次試點單位預計10月上旬完成正式上線。
「我們就像打造了一個第三方平台,家長不再點對點將費用直接付給培訓機構,而是統一歸口到銀行專戶管理。當家長在消費端確認消課後,相應的費用才會進入到培訓機構的結算賬戶。」龍泉驛區教育局法規科科長顏倫介紹,家長通過監管系統可以實現多場景的退費、確認消課、滿意度評價等功能。
馬海軍介紹說,希望通過探索辦學經費全額監管,實現從事後整改向事前預防轉變,實現單一監管向多元治理轉變,實現從點對點支付向網路支付消費模式的轉變,實現機構主張消費方舉證維權向消費方主張機構舉證維權轉變。
推行「託管+拓展」,提升課後服務質量
「雙減」之後,高質量的常態化課後服務將逐步在成都普及。《方案》提出,成都中小學課後服務將推行「託管+拓展」和「5+2」模式,即學校每周5天都要開展課後服務,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此外,支持初中學校在工作日晚上開設晚自習,初中非寄宿制學校晚自習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0:00。高中學校可參照義務教育學校開展課後延時服務。支持學校、社區、青少年宮、鄉村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科技館、博物館等,通過多種途徑、多種形式提供學生周末和假期託管服務,服務內容以素質拓展為主,不得組織集體補課加重學生學習負擔。
在服務內容方面,方案也明確,學校要利用課後服務時間,指導小學生基本在校內完成書面作業,初中學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學校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藝、體育、勞動、閱讀、社團等活動。
針對學生「學足」「學好」的問題,方案提出,要支持學校因材施教分層開展學生學習輔導,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和答疑,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
關於課後服務的提供主體,方案指出,課後服務一般由本校教師承擔,也可聘請退休教師、具備資質的社會專業人員或志願者提供。課後服務不能滿足部分學生髮展興趣特長等特殊需要的,可適當引進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參與課後服務。
在收費上,將遵循「家長自願、成本補償、非營利性」原則,加強對中小學課後服務性收費的管理和監督檢查,督促建立健全收費管理制度,做好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公示。嚴禁以課後服務名義亂收費。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減免課後服務費用。
課後服務的提供主體由教師來擔任,是否會加重教師負擔?方案提出,中小學校要針對課後服務情況,修訂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可統籌安排教師實行「彈性上下班制」,切實保障教師學習、備課時間及休息權利。同時,建立教師激勵機制,將課後服務經費主要用於參與課後服務教師和相關人員的補助,並將教師參加課後服務的表現作為職稱評聘、評優評先和績效工資分配的重要參考。
深化改革,校內教育提質增效
《方案》提出,要落實作業管理清單,嚴格控制作業總量,建立作業統籌管理和監測機制。明確要合理調控作業結構和作業總量,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可在校內適當安排鞏固練習;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
而在作業監測方面,《方案》也明確,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作業管理監測督導機制,制定作業監測指標,並將作業管理情況納入學校績效考核,引導學生家長共同監督作業情況。
「校內教育要提質增效,不僅僅是作業管理的問題,而是要從根本上提高教育質量,強化育人導向。」馬海軍介紹,為讓更多學生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成都將實施「優質教育倍增工程」,積極推動集團化辦學、學區化治理,深化區域教育聯盟發展,著力建設更多「家門口的好學校」。
此外,成都市還將進一步優化招生入學政策。深入治理掐尖招生,進一步強化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均衡分班。實施普通高中擴容提質工程,增加公辦普通高中學位供給和優質高中招生計劃;實施中職學校提質培優工程,讓中職學生帶著技能去升學。
當前,成都市正在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到2025年,成都將新增義務教育新優質學校150所,全面提升100所公辦初中辦學水平,申創20所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中小學優質學校覆蓋率達到70%以上。
方案還提出,要強化名師引領,開展「成都市中小學現代課堂教學示範校」創建活動,在全市範圍內遴選100所現代課堂教學示範校,促進全市中小學課堂教學深度變革。
此外,《方案》明確,嚴控考試內容和次數,減輕學生備考負擔。堅持「兩考合一、一考多用、學完即考」,中考命題嚴格依據課程標準,減少單純記憶、機械訓練性質的內容,注重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素質。
針對社會普遍反映的教育評價問題,方案分別針對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提出了要求。其中,到2022年,建立「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招生錄取模式,克服唯分數論,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不得下達中考升學指標或以中考升學率考核學校和教師,學校也不得將升學率與教師評優評先等掛鉤。
文 | 記者 倪秀
圖片由成都市教育局提供
編輯:向穎 | 審核: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