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寫 | 姚孜 何雨馨 陳俊沂 魏萊 李美玉
圖片 | 受訪者提供、網路
責編 | 王清華、丁瑩
美編 | 張令卓
傳播策劃 | 俞汶希
責編 | 黃璽澄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南大新傳」,原標題為《圍爐 | 「小語種」考生:「四六級」大軍中的一支特殊隊伍》。
隨著四六級報名通道關閉,備考大軍再度成為高校熱議焦點。今年恰逢中歐建交50周年,語言作為文化互通的核心紐帶備受關注。在「英語主導」的全球化語境下,一群特殊考生——小語種保送生與高考小語種考生,卻因四六級考試陷入「雙語困局」。
2021年3月,未來編輯部·南大新傳發表文章《圍爐 | 「小語種」考生:「四六級」大軍中的一支特殊隊伍》分析了這些考生的掙扎與突圍。他們中的許多人初中起便深耕俄語、法語、西班牙語等小語種,英語基礎薄弱甚至空白,但國內就業市場仍將四六級視為「硬通貨」,部分高校也將四六級通過作為畢業的硬性條件面對四六級這座「外語大山」,他們既需追趕英語應試技巧,又需平衡專業語言與職業發展的雙重需求。
讓我們一起重溫舊文,思考語言教育體系與市場需求錯位的困局之中,如何為小語種人才提供更適配的語言能力評價路徑?
英語四六級證書作為一項「外語能力證明」,如今已然成為我國大學生的「標配」。剛經歷高考的同學們可能還保留著自己的英語實力,因此英語教學的某位大v曾說道:「四六級一定要趁早準備。」
然而在四六級的萬馬千軍中有這樣一批同學,他們學習小語種出身,有的成為了外語保送生,有的成為了那批少數高考小語種的同學。對於他們當中缺少英語基礎的同學而言,四六級考試無疑是一道邁不過的坎。

「四六級,不得不考」

「此時此刻,我只希望所有說英語的國家或地區從世界上消失。」在某條朋友圈裡,林一北這樣說。
作為學習小語種語言的保送生,林一北的英語學習與普通高考生有著很大的區別。由於初中和高中的第一外語都是俄語,他基本沒有認真學習過英語。初中時的英語課只需每周的周末去學校上一次課,老師要求也不嚴格,經常在課上放英文電影、電視劇。沒有作業和考試的壓力,林一北在課上聽得很少。初中時,他還會上新概念的課外班,而到了高中,課業壓力加大,他幾乎沒有再進行過英語方面的學習。
這樣的英語學習情況在去年九月的四級考試中,讓林一北感受到挑戰,「作文和翻譯一句話寫不出來,都是用俄語寫的。」他坦言,自己對考試沒有充分準備,背了幾天單詞就上了考場。但同時,他也說自己不知道怎麼學英語。在做往年試卷的時候,他「做了也全靠蒙,沒啥收穫」,基礎語法也基本忘記了。有些同學告訴他,四級只要背單詞就可以了,可最後林一北的分數距離四級及格線還差四十多分。
作為學習俄語的小語種保送生,林一北對自己英語學習上的困難做了幾點總結。一是英語思維欠缺,一想到外語就默認俄語思考方式;二是不懂英語學習方法,對於普通高考生適用的英語學習方法也不能簡單套用;三是缺乏合適的學習資源,無論在學校課程設置中還是網路學習資源中他都很難找到匹配的學習資源。他的這些問題在目前的大學英語課程中,很難得到解決。

(林一北的英語複習資料)
面對下一次四級考試,他還是倍感壓力。一方面,他認為自己英語水平低,不一定能適應四級的難度,另一方面,四級考試也切中了他對未來工作中可能需要用到英語的隱憂,「雖說是小語種專業,但可能很多時候還是需要有個英語四級成績」。對他而言,四六級,不得不考,英語,不得不學。
林一北準備在下一次四級考試前看一些英語作文常用結構和常用句型,在閑暇時間多背單詞。雖說有壓力,但他也很坦然。他笑稱,這次四級沒過其實是在意料之中,也許下一次作文和翻譯用英語寫就通過了。
「反正還有兩年能考,總能過的。」

躲不掉,也不願躲

雖然20級的小語種考生未參加考試,「四六級」三個字卻仍在他們心上烙下一道坎。打算大二參考的阮佳琪在今年已經背起了單詞,徐雲更是謹慎地將四級考試計划到大二下學期、將六級考試計划到大三下學期。
然而,問及對四六級的看法時,同學們態度又出奇一致:需要考,必須考。德語專業的李正宇認為英語和其水平證明的實用性遠高於小語種,甚至表示:當初「如果只學小語種的話就不會選小語種了」。在他的計劃里,四六級是必考選項,雅思和托福也值得一試。從就業和求學的角度來講,阮佳琪也肯定了李正宇的選擇。她自小升初時期便走上西班牙語的學習路,但西語難以匹配她心儀的崗位,加之對外貿興趣頗濃,有出國進修的打算,故阮佳琪表示不會放棄四六級。

(2019級的法語專業尚未開設英文課)
但她感受到了四六級的難度:「每天都要花好多好多時間刷題,和西語等級考試差不多的感覺。」法語專業的趙依然甚至希望參加英語課外班,對所謂的「刷分」也沒有強烈慾望,「先把英語拾回來已經很頭疼了……自學英語真的很痛苦。」
「反正都會過的,就這樣吧。」趙依然如此總結。
不過,拋開四六級本身,相關的報考安排也讓20級同學煩惱。因為小語種考生們大多進入外國語學院,除了英語專業生,他們在大一一年並無英語課;直到進入大二年級,學院才允許他們考四六級,並安排英語課。
「可能是覺得我們六年沒學英語,水平太差,不能和英語考生放一塊兒上課,於是留了一年給我們補習一下。」徐雲推測。其他同學中,有的認為應該靈活處理,讓有基礎的同學先學先考;有的則認為這樣安排就是一種不公平。不過,學院有安排,大家也有對策:李正宇通過補選自選課程,已經在上校內英語課。
有過日韓兩種語言學習經歷的徐雲提醒我們,語言的學習方法是異曲同工的。畢竟,小語種考生只是少學了英語,卻長期工於語言。

應試的「糊弄」

王晨從小就喜歡英語,英劇美劇歐美樂壇了如指掌。初中時,王晨的第一外語選擇了俄語,她此後幾乎再也沒有接受過應試型的英語訓練。
與前面的同學不同,她對自己的英語水平相當自信。她有時可以不看字幕,也能了解英美劇里在說什麼。高中時,路邊曾有英語輔導班的宣傳人員。她揮揮手,用流利的英語口語拒絕了對方。
然而,缺少應試訓練讓王晨很難適應四六級的翻譯、讀寫。她六級勉強考了510分,這讓她有些迷茫,她發現自己竟然是朋友中分數最低的那個。

她反思自己的「失敗」:從未通讀過四六級高頻詞,這讓她閱讀理解並不能得心應手。翻譯題常體現「中國特色」,這對於在英美影視里成長的她而言,是非常陌生的知識。也因為沒有英語應試的經歷和準備,她的英語語法並不紮實。「我甚至沒完全搞懂一些奇奇怪怪的語法、時態。」
她稱六級為「無聊的應試」,對她自己而言,她覺得自己現有的水平已經能應付大多數英語場合。但王晨也承認在國內六級成績的重要性。父母對她強調,六級分數是國內的「英語通行證」,建議她「刷分」,多考幾次。並且倘若將來需要報考雅思托福,六級的應試學習也是很好的基礎。
王晨從網上購買了模擬卷和真題,下載了百詞斬。但她並沒有投入複習。王晨總覺得缺少一個直接的動力,推動、說服自己去參加考試。她帶著試卷回家過年,寒假接近尾聲,試卷沒有拆封過,卻已經搞丟了。她重新下單了一本試卷,也沒打算拆封。

用四六級加碼小語種的未來

李青青與王晨一樣都對自己的英語比較有把握,但不同的是李青青對六級考試還是感到擔憂。
「我感覺難度不是很大,」談到四級考試時,李青青說道。考前她並沒有進行系統地複習,大概測了幾次,發現了自己不太擅長的題型——匹配題。後來她找到了合適的做題技巧,克服了這個小困難。對她來說,其實學法語和英語的學習方法差別不大,因此學起來沒有什麼問題。
李青青並不是從小就沒有接觸過英語,直到高二前她都和其他考生一樣學英語。但她初中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學法語了,面對需要學習兩門外語和其它的基本課程,那時候的她壓力是很大的。「小語種和英語相比語法系統更複雜,語音和以前學的英語也有差距,是感覺有難度的。」但在慢慢接觸這門語言時,她找到了最適合她的方法,她說:「或許可以說是接觸一門全新的語言的不適感會隨著時間減少。」至於初中學法語的原因,她表示不是興趣使然,而是與父母商量後覺得法語有較好的前景,「在非通用語種中可能還算使用場合比較廣,未來機會相對多。」

(李青青從初中記的法語筆記)
即使沒有硬性要求考四六級,她還是選擇會去考。單單一個法語的語言證明,她認為缺乏更多的選擇,在市場上也有可能容易被淘汰,「以後去公司或者學術深造,四六級成績還是很重要的。」對於中國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四六級不僅用途廣泛,而且價格也很便宜。她考的外語證明,一次就要花費上千,「它和托福雅思差不多,性價比不是很高的一個政策。」
目前她四級已經通過了,而考六級也是接下來她要去規劃的,「之前因為和別的考試衝突了,所以沒有去考。」相比於四級,她對考六級很擔心,因為這兩個考試難度在她眼裡不是一個等級的,「之前自測過一次,還是挺難的。」因此她將會花一定的時間去規劃複習六級考試,並且條件允許的話,她也會去刷六級的分。
李青青和其他考生接受一樣的基礎教育,不同的是她少了一年學英語的時間,以及她從初中時就多學了一門外語。「無論是考外語還是考英語四六級肯定是有困難的,只是難的點不一樣。」

(李青青的四級考試成績)
同李青青一個專業,作為一個法語高材生,小旭同學並不覺得學好英語只是機械的任務,自己法語生的身份也沒有給他帶來太大的英語學習方面的壓力。相反,法語的學習經歷讓他更加認識到掌握英語的重要性,由法語學習而培養出來的經驗也在無形之中促進了英語的學習。
談及四六級的準備,小旭同學覺得自己可以說是「順水推舟」式複習。外院在大二時才會開始上大英的課程,小旭同學就乘著這個機會,跟著課程的進度開始著手準備。已經有了一門語言學習經歷的他,學起另一門不算陌生的語言,之前積累的學習的心得體會便派上了用場,「會花時間多聽聽聽力,多做做練習,培養語感。而且可能法語和英語共用的辭彙會相對來說多一些,所以在語法和辭彙上的困難也會相對來說少一些,就比較沾光。」

(小旭複習時候的照片)
即便會有一些和英語考生橫向對比帶來的心理落差,小旭同學也能平和地處理這種壓力。「畢竟其他同學初高中都學的很多,自己落下的也不止一星半點,你想兩年內趕上其實也是比較費勁的,畢竟學習一門語言不是突擊一下就能取得成果的,最主要的還是要和自己比。」
雖然六級成績已經通過了南大的合格線,但小旭同學還是打算再考一次以提高自己的六級分數。在他看來,在現在的大環境下,四六級證書已經成為「標配」,這也反映出個人的英語能力不再是加分項,而成為了一項必要技能。而且作為法語專業的學生,如果打算畢業進入法國的跨國公司,勢必會碰到需要熟練應用英語的場合。

四六級考試無論對南大的哪位學生來說,都是需要經歷的一門考試。那些外語保送的同學們雖然已經習得了其它國家的語言,但考四六級與其說是一項必須合格的任務,倒不如說是提升自己能力路上的路標,敦促他們擁抱更優秀的自己。
(以上林一北、王晨、李青青、小旭、徐雲均為化名)
本文為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wechina微觀中國」項目、未來編輯部一流課程的學生實踐作品。
歡迎您通過投稿、提供線索等方式,和我們一起,在宏大敘事里找到微觀中國!聯繫方式:[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