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是自己人生的CEO ,家長是投資人
再成功的事業,也抵不過孩子教育的失敗。如何成就孩子,圓滿家族?Bailey Li曾在美國金融IT行業獨當一面,卻選擇放下光鮮的職業生涯,回歸教育。她看到太多孩子在焦慮中迷失,決心幫助他們找到屬於自己的未來。
她並非藤校出身,卻帶領著一支藤校精英團隊,培養出無數國際化人才。她堅信,真正的教育不是製造焦慮,而是點燃孩子的自信,讓他們勇敢掌控自己的人生,成為命運的CEO。
今天,我們將走近Bailey Li,看她如何通過教育打破焦慮,讓每個孩子都能活出屬於自己的輝煌。
董超:國內現在整個的教育環境,和你做學生的時候會有很明顯的變化嗎?
Bailey Li :我很感觸的點就是整體更卷,家長真的是非常的焦慮,很多雖然有錢,但真的沒有鬆弛感。自己的事業都是很成功的,但再成功的事業也抵不過失敗的教育,家長很害怕自己的子女在教育上失敗。
董超:我怎麼感覺你說的有點像我,我也有這種心態。
Bailey Li :我覺得這是人之常情,我們都會走過這樣的一個階段,自己太成功了,有的時候很難接受我的孩子,可能不如我或者是有更大的風險。
董超:這一點又不同了,我根本沒那麼成功,我也有這種焦慮的心態。
Bailey Li :我也在思考,總結了一些家長的現象。三流的家長給孩子補課,二流的家長會花時間來陪孩子,一流的家長是想要做孩子的榜樣,頂流的家長會想要為自己的孩子兜底,同時又能夠允許自己的孩子去試錯。
董超:您在中國讀了本科,去美國讀了研究生,現在又作為一個優秀的教育賽道青年創業人才,再走進了中美兩國。現在國內的教育和西方的教育,有哪些明顯的差異?
Bailey Li :中西方教育我都接受過,我可以把它大概分成4類。我從中國、英國、加拿大和美國4個國家來做代表來分享。
中國培養的主要是橫「一」字型人才,我們從小到大學了很多東西,學什麼考什麼有標準答案,出來是一個很好的執行者。這個深度就要取決於我們自己了,學校可能沒有要求你考完之後還要怎樣。
英國培養的是豎「1」字型人才,大學只有三年,它期望你在高中畢業就已經知道自己要學什麼專業,你來的時候直接給你進行專業的、深度的培養。專業性人才它會有一個風險,包括我們學生就出現過,假如高中我當下很喜歡生物,我覺得將來會想要從醫,我們一個學生去到曼大,他就發現去到那邊之後,並不是他想像的樣子,也不是他喜歡的。
董超:想轉換很難了。
Bailey Li :對,就會比較難。
美國是培養「十」字型人才,一橫一豎,而且是冒頭的,既有寬度又有深度。寬度體現在大學前兩年主要學通識和文理教育,到大三大四的時候,你再選擇自己的專業。它希望培養你這種愛學習、會學習的能力,促成終身學習的能力。不管你學什麼,你都能夠現學現用。它希望你是具備隨時適應不確定性、敢於去創新,敢於去跨專業,敢於去冒頭的人才。
加拿大有橫也有豎,但它的區別是沒有冒頭,我們叫「T」字型人才。它有寬度,也會培養你廣泛、專業的學習能力,也有文理和通識教育。但是它在專業上會非常的嚴謹,沒有那麼鼓勵你去冒頭、去跨專業創新。
董超:什麼樣的孩子適合考慮出去,什麼樣的孩子暫時別考慮出去?
Bailey Li :所有的孩子都是適合出去的,我想用矽谷教母的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孩子要出去,安全性應該是最大的考慮,矽谷教母寫了一本書叫《如何養育成功的孩子》,給了我們非常大的啟發。她自己也有三個非常成功的女兒,一個是前YouTube的CEO叫Susan,不過她癌症去世了;第二個是納斯達克上市基因檢測公司的CEO叫安妮;第三個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一個教授。
她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敢於去相信孩子,外面的世界再危險,我們的孩子是可以應對的。比如說孩子犯錯了,我會很勇敢的再給他一次機會,她的實驗也證明了其實孩子通常會往好的方向轉變。
她會跟他的孩子說沒有關係的,你想去哪你自己去,你要對自己負責。我只需要在某個時間,我想要看到你,能夠順利地回家就行。媽媽覺得我行,她這樣的主動信任就讓孩子非常有擔當感。
其實好多時候我們覺得不安全,是因為希望孩子避坑。換個角度想,孩子掉了坑,但是他具備從坑裡面走出來成長的能力,這個是我想要分享的。
董超:家庭在決定把孩子往外送的時候,有哪些關鍵因素和條件需要考慮?
Bailey Li :現在的主流家長會考慮環境、排名,還會考慮學校的一些資源、過往錄取結果以及畢業生的一些去向。
有些家長也會考慮飲食、寄宿還是走讀,以及學校的師生比是多少,國際生的比例是多少,還有學校的規模。
董超:特別是一些寶媽們,說起擇校頭頭是道,每一個都是剛需條件。好像把所有藤校都研究透了,專業性很強。
Bailey Li :非常專業,現在很多寶媽甚至比一般的留學顧問都要專業。真心沒辦法,為了自家孩子。
董超:如果這些都那麼關鍵的話,感覺沒有重點了。哪有面面俱到、那麼理想的學校?
Bailey Li :父母最大的使命就是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給他的天賦實現創造條件,我們要了解孩子他需要什麼樣的土壤,需要怎麼樣來被成就。
害怕是詛咒,相信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我們要從孩子本身出發,假如我不了解這個孩子,我就是拿鎚子去找釘子,你是盲目的。
什麼都去了解一下,越比較越糊塗,知道越多越難去做選擇。其實當你足夠了解孩子,是可以去做減法的。我舉一個常見的誤區,我們中國是個鄉土情結很重的人情社會,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因為在某個地方有個熟人,就把孩子送過去,但其實這樣非常不科學。
我們也接手了一些這樣的Case,有一個北京家長的孩子,他是因為親戚在紐約,他送過去發現那個學校並不適合孩子,最後導致到被勸退,又反彈到北京再去讀國際學校。這個時候就會讓孩子兩難,讓他再出去會很害怕。
董超:家長當初看中的點錯了,頭牌要考慮的不是親戚照顧,應該是學校的文化和氛圍,跟自己家孩子的個性發展的興趣點是不是對位。
Bailey Li :是的,學校一般不會勸退,除非真的不適合,這個案例就給到我們很大的啟發。
董超:所以有很多時候家長也真的需要尋求專業機構的幫助,這種輔導和幫助極有可能縮短很大的精力和時間的成本。
二、用真誠,撬動真誠
Bailey 膽子大、能力強,擅長用真誠撬動真誠。她分享了眾多申請名校的秘訣以及獨創的 U-shape生命模型,幫學生髮掘潛力。經她手的眾多學生,成功進入了斯坦福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等世界名校。
董超:我看到NAPA的介紹,整個的顧問團隊、師資團隊的陣容也太飽滿了。有沒有總結過自己有哪些過人之處,讓這麼資深的陣容全都加入?
Bailey Li :我膽子非常大,想到什麼我就去做。比如我觀察到董超老師,我很想跟你鏈接,我就會告訴你我能為你帶來什麼。
我們核心的團隊他們曾經是我的朋友,包括美國的和一些華人的朋友,很多都幫過我的。我現在會告訴他們我想要做這麼一件事,以及我為什麼做這件事。
我想讓美國的基因來成就華人的留學生,讓留學生能夠真正融進美國,而不是說鍍個金就回去了。因為現在我一個人是做不了的,我需要你來幫我,你能不能來做我的導師,我會告訴他們我們的學生是什麼樣的,我們的理念是什麼。
成功人士非常願意幫助他人,因為他們在成功的路上,也曾被幫助過。
董超:這是利他的前提下的向外求的意識。
Bailey Li :是的,用真誠來撬動真誠。我還想舉一個例子,我如何從一個陌生人讓 Zoom的CEO袁征、也就是Eric S.Yuan能夠回我的郵件,跟我建立一對一的關係。
沒有哪個人是我撬不動的,只要我是有心的。哪裡有Bailey,哪裡就有路,有Bailey者事竟成。
我在美國會不斷地關注那些成功的華裔他們創業做什麼,這在美國非常公開,他們會活躍在社交媒體上,會分享公司的一些信息,分享個人的推特、領英。
讓我非常驚喜的是,袁征這個科技公司的slogan是傳遞幸福,我開始去挖掘他的所有的訪談。他說我最需要的是愛,如果沒有愛,我將什麼都做不了,我們為客戶服務其實就是為了傳遞幸福,這讓我非常的震撼。
那個時候我就在領英上給他發消息,說我在寫一本書叫《人際關係》,怎麼樣通過人跟人的視角來探討人際關係,slogan「傳遞幸福」給我很大的啟發,我想要傳遞你們公司文化以及你的個人故事,能不能請你跟我分享你的個人的聯繫方式,他在領英上給了我E-mail。
不斷地努力,你的好運一定會到來,這句話在他訪談里重複性很高。我跟他分享我寫書的過程,並在郵件上寫了他這一句話,他都會來回我,來鼓勵我、給我打氣。
董超:很多家庭想讓孩子到當今工業文明最發達的國家去學習一下,去看一看,對於他整個的生命寬度也不一樣。在您看來,藤校招生官看重申請者哪些關鍵點?
Bailey Li :招生官在看簡歷有4個原則。第一個原則是全面分析法,包括你的硬實力、你的語言成績、還有你的標化考試,他都會全面分析。
而且不僅僅看絕對的數字,還看這數字背後的過程,我要看你有沒有盡你所能來挑戰你自己。招生官希望看到你既聰明又勤奮,這才是頂級學校想要的。
第二個原則是場景還原法。舉一個例子,學校會收到很多人的申請材料,如果托福同樣是110分,小城市的孩子考到了110分和一個深圳的孩子托福考到了110分,誰要克服更大的困難,他會分析你這個事情背後相對的場景。
第三個原則是獨一無二性,你要有自己的個人品牌。你所做的一切,不需要做到最好,但你真的要做唯一的。當很多時候我們在猜哈佛、斯坦福要什麼樣的人,但其實他們每一屆申請的人他都不知道是什麼樣的池子。用一句話非常通俗的來講,他需要被WOW到的人,原來世界上還有這樣的人。
董超:家長和孩子不要猜他要什麼樣的人,而是要鍛造自己。我就是這樣的人,我是唯一的這樣的人。
Bailey Li :第四個原則叫做一致性,什麼叫一致性?我們前面是不是有三個原則在分析你的 Profile?那麼他要來查重,看你言行一致是否一致,你所有的材料跟你的個人品牌有沒有矛盾的點。
你不能在一個場合是這個樣子,在另一個場合又是另外的樣子,那是極大的信用挑戰。所以好多時候我們做項目也好,做什麼也好,往往會很小的細節出賣了你。他們挑選的是未來的領袖,非常看重你是否有貢獻精神,而不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董超:比如說申請美國院校的家長和孩子,不清楚名校裡面的專業或者哪些導師、教授比較厲害。有一些基本的經驗可以介紹嗎?
Bailey Li :有一個非常好的方法,你去Instagram或臉書,大片地去刷它post的時候,你能看到共性的。一個學校是什麼調性,它直接展現在你面前了。
董超:過去大家更多是看官方網站,可能比較正統,甚至有點刻板。但是人人都在用的社交媒體不一樣,它有真實性的溫度。
Bailey Li :而且在美國資源和渠道非常開放,你要了解一個學校、老師,還可以通過郵件的方式去問,他們都會回你。
我一直強調可視化,我們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有一顆好奇心去了解。你主動了解學校,學校才更想了解你。
董超:好奇心一定要在,然後用我們現在的國內的流行語說叫善用媒體。用好流量媒體,這個很關鍵。另外我了解到您獨創了一個 U-shape的生命模型,可以給我們具體分享一下模型和理念嗎?
Bailey Li :U一方面代表「你」,一方面代表unique,所以你是獨一無二的;shape它分別代表strength強項,h是 habit習慣,a是adaptability適應性, p是potential、潛力,e是 educate、可教育性。
這個模型主要的理論依據是我們把每個人放在生命的長河裡面,用你的短板來激發你的自驅力,打造你的唯一性。
現在很多市面上說用AI來做基因天賦的檢測,被動的檢測人是可以反被測的,你讓我做測評,我不想被你測到,我可以敷衍你寫一些不同的答案。但是當我們用故事的方式對話,他會慢慢地忘我,就不會去提防了。我們通過故事來做頭腦風暴,那麼你講故事的時候出現一致的規律性的時候,它才是有效的。如果你這個故事自相矛盾,我們不會採納。
我們的核心理念是通過主觀能動性的對話,來主動地探索學生的規律,你讓學生去被動填答案,跟你和他對話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個模型能讓你發現,短板的對立面就是潛在的天賦和優勢。舉個例子,當我們看見一個孩子注意力非常不集中,老是動來動去, 你換個角度來賞識他,會看見他的好奇心很寶貴。這個模型能夠撬動孩子的自驅力,讓孩子感覺到他被看見了。
我們有個學生做完生命模型評估之後,報告一出來,他馬上跟他媽媽說:「我還有好多偉大的事情要做,原來這個世界上有人相信我可以做到。」
董超:其實還是我們一直在強調的自信。他有了自信就有內驅力,自然會有無限的可能。
Bailey Li :真心是,董超老師做你的孩子應該很幸福。
董超:這句話一定要錄上給我的孩子看。您肯定也經手了不少比較典型的案例,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些嗎?
Bailey Li :今年最新進到斯坦福的一個案例,他是九年級找到我們的,是在(美國)本地的學生,也是私立學校。他的爸爸是一個 IT經理,媽媽是數據科學家,整個家裡商業環境是比較好的。
他的成績雖然已經到了基本門檻,但距離他很想要去三所學校:斯坦福、牛津、哈佛,其實不太夠得著。我們資深導師跟他聊的時候,發現這個孩子有個特點,他對於寵物有天然的憐憫感,有容易落淚的共情心。我們就開始圍繞他這個特點創造了一個項目,這個項目不是一個很偉大的項目,但它的關鍵點是什麼?是圍繞他本人的熱愛特點而設計的。
我們協助他設計了一個APP,幫助沒時間遛狗的人,對接願意做兼職的人幫他們遛狗,兼職的人能從他這個平台賺到錢。美國的寵物文化非常強大,這個商業模式它是運營成功的。等賺了錢他又捐贈給寵物相關的基金,這個項目是結合了他父母的一些商業的背景、家族傳承的理念以及他自身的熱愛來做的。現在他還在繼續這個項目,並不是說做這個僅僅是為了申請學校。
他還有另外一個(項目),也是從他自己出發的。有一次他的腳受傷了,需要一個睡得比較舒服的床,這樣他腳會方便一點。我們以此為靈感,協助他設計了一個床墊的評價平台,專門去試不同的床,然後來評價這個床怎麼樣。
他對接了很多床墊公司合作,真的就像美國的Yelp一樣,評價得非常仔細。他爸爸是IT背景的,實質的開發是他爸爸來幫他組隊一起來做,這又把家庭關係跟升學結合起來了。這個平台如今也成為了一個真實平台,本身就可以活下去的這種一個項目,而不只是為了升學。
董超:還沒等進斯坦福,他已經有兩個這麼有前途的生意了。
Bailey Li :是的,好多時候我們家庭在追求拿奧林匹克競賽等各方面大獎,但我們想把美國這種理念帶回來,讓孩子做真正想用心去做的。學校不僅僅看你取得了什麼成就,他要看你這個過程的挑戰,你怎麼應對挑戰,你為什麼來做這些。
他今年拿到了斯坦福的offer,因為斯坦福他非常在意這種創造性的孩子。
董超:這種挖掘對於孩子成長很重要,天賦如果沒被看見,有可能這一輩子都不會被發現。
三、站在全球公民的高度,實現自我價值
Bailey 表示,無論走到哪裡,都有一張改變不了的中國臉。留學經歷的最大意義應該是跨越國家和種族的差異,真正思考要如何站在全球公民的高度來實現自我價值。
董超:有沒有關注近幾年我們國內的就業市場,包括美國應屆畢業生的就業?
Bailey Li :現在經濟環境不好,但其實如果你真的想搞事情,任何時候都是最好的時機。可能未來的時代已經變了,不再是人人就業的時代了,或許變成合伙人制,不見得要招員工了。只要你眼裡有活,你是有機會的,也是能創造機會的。
美國就業是上升趨勢的,現在非常多的solo entrepreneur、獨立創業者,創業者之間相互合作來做項目。國內現在也有個說法叫「超級個體」,不需要靠別人給你安全感和鐵飯碗,你靠自己的價值來賺錢、來做事情,關鍵要鍛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留學生就業首先要明白我有什麼優勢、有什麼劣勢,劣勢可能就是要有一個適應期,我是外面國家來的,肯定會有一些語言和文化方面的障礙。但是換個角度,它又是我們的優勢,我們從不同的地方來,不同的文化背景來,它是可以添加團隊的多元的視角和文化的。
所以為什麼有些公司它是歡迎國際留學生的,因為他希望你帶來不同的視角,像馬斯克這種公司,他是非常歡迎這種國際化視野的人。他是沒有學歷標準,我認識好幾個完全沒有讀過大學的在特斯拉工作。馬斯克會去看你這個人能做什麼,你有什麼實力來錄用你,而不會只看你的文憑。
另外作為留學生,一定要有一個早規劃的意識。好多學生家長來找到我,說我的孩子今年5月份畢業,4月份把簡歷給我們,想看看怎麼能幫幫他。
That's too late,真的太晚了。
在大一開始拿到offer的時候,你就要開始去準備工作了,因為你一定是先要去實習的,現在很殘酷,每個老闆都想招有經驗的人,但我應屆畢業生我哪來的經驗,你就得通過實習,通過自己做項目來積攢你的經驗,你才能符合現在用人單位的基本要求。
董超:我們注意到很多企業家的家庭,面臨著二代培養的問題。應該有不少這一類人群向您諮詢,您怎麼給他們分析?
Bailey Li :企二代在中國,可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他有父母那種企業家精神,很不願意被束縛。他也非常活躍,因為有那種資本和底氣去追求個性。
恰好這一類孩子在這邊可能是所謂的「渣渣」,但我們給他換一個游泳池,換一個符合他方向和特點的賽道,他就可以成為一個寶貝。
這個就是我們在做的一件事情,幫助企二代找到適合他們的學校。企業家家庭,他們相對思想開放,我們可以把很多的一些新的觀點跟他們分享。而且孩子去到那邊,哪怕他調皮一點,其實他去到那邊人緣更好,因為情商夠高。他會去表現自己,展現自己的領導力。
董超:第二代有了更寬廣的眼界,有了更深度的思考,有了更不一樣的教育,那麼對於我的家族的代際傳承,一定是會完成更高層級的托舉。
您有沒有看一些網路上的帖子或者文章,留學美國了或者歐洲了,有的會被質疑甚至聲討,這是不愛國的表現。
Bailey Li :我們上升到一個維度,人類或者全球都是一體的。假如說我是留學生,我選擇留在美國,我在那邊成為了一個人才,我應該要想怎樣能夠把美國的資源又反哺給中國。
董超:100年前我們的先人就說師夷長技以制夷,咱現在也不敢說制夷,但是要學習人家長技這個是沒錯的。
Bailey Li :包括現在都在強調的企業出海,以全球化一體的視角來看,我們品牌要出海的時候,是需要海外人才的。這個時候如果有我們的華人人才在那,是不是更有利於我們的本土化,很多時候需要打開角度想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我非常肯定自己是清醒的,不會被帶偏。要站在全球角度看中國,我們走到哪裡,都有一張改變不了的中國臉,都是中國人。
而且我也真心的希望,包括現在中國也做得很好,例如引入海外人才回國,多支持多給他們機會,給海外的華人一些歸屬感,我覺得這也是給到我們非常溫暖的地方,也都是全球公民留學的真正意義,站在一個更高的視角一起合作,相互成就。
董超:能透露一下2025年的目標嗎?
Bailey Li :25年我會做大量地去寫,包括去說、去做宣講,去傳播我們的理念,傳播我們的資源。
中國市場它很不一樣,我不能拿美國的做法來做中國市場,我的戰略是要把我的聲音先發出去,讓更多能夠理解我們的聲音的人看到,然後再去相應地去吸引他們,而不是盲目地去打市場。
我保證我能夠做的兩點,第一個讓家長們看到希望、看到更多選擇,同時讓他們感受到靠譜。
我還會團聚一批真正用心做教育的人,包括中美和其他國家的教育引領者。另外 我還會舉辦第一屆國際教育峰會,利用有影響力的人真正去帶動更多家長,讓他們看見更新的世界,打開他們的思路,打開他們的心,去接受一些不一樣的思維和方法和理念。
3~5年之內,我是希望將來能夠跟孩子的父母們共建學校,以孩子家長為引擎,來建設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