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多拿一分,就可以在全省幹掉一千人,甚至更多。」10多年前,衡水中學的畢業生,對著央視的鏡頭高喊出這句話。
這句話如同一塊巨石,在網上激起千層浪,一邊是堆積如山的試卷,精確到分鐘的作息表「考試機器」,一邊是「書獃子」、「沒有人性」。
衡水中學,一個被貼上「高考工廠」、「魔鬼訓練營」標籤的地方,直到現在也飽受爭議,那它究竟是殘酷的煉獄,還是通往理想的烏托邦?
備受爭議的衡水中學
衡水中學,這所河北省的中學,一直備受關注,各種討論的聲音非常大,許多學生都希望能通過它來改變自己的人生,這所學校也確實像磁鐵一樣,吸引著他們。
衡水中學被稱為清華北大的「預備班」,它的本科上線率非常高,很多學校都想學習它的模式。
有人開玩笑說,每年開學,衡水中學都要用幾輛大巴把優秀的學生送到北大清華,可想而知它的升學率有多高,但與此同時,質疑的聲音也一直存在。
比如,有人認為它的管理太嚴格,像軍隊一樣,還有人覺得它只是個「高考機器」,扼殺了學生們的興趣和愛好。
這些批評讓衡水中學一直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多拿一分,幹掉千人」這句口號,讓衡水中學和極端應試教育划上了等號,引發了社會對教育的反思和激烈爭論。
這句話出自衡水中學學生李松之口,既是學校的標籤,也成為了他個人的印記。
當年的豪言壯語
2011年,李松在央視鏡頭前激情宣告「多拿一分,幹掉千人」,當時的他是衡水中學393班的班長,一個在高壓高考下稍顯稚嫩的少年。
李松是衡水中學千萬學生中普通的一位,與千千萬萬個衡水學生一樣,從高一軍訓一結束,他就要完全適應衡中的生活。
時間的緊湊,節奏分明的日子,就是衡水學生的日常。
每天早上5:30起床參加雷打不動的半個小時跑操,接下來則是一個小時的早自習時間,中午吃飯是12點到12.45分,可大部分同學,為了爭取時間,會將吃飯時間壓縮到10分鐘。
或許大多數人會毫不客氣痛批:衡水中學太壓迫,讓人喘不過氣來,但李松並不這樣認為,相反,他還覺得自己非常充實,即便是畢業多年,仍舊感謝那段奮鬥的時間。
遺憾的是高考時,李松未能如願進入清華、北大,但他成功進入外交部直屬院校外交學院,大學期間,他因出色的能力,擔任學生會主席。
這所大學是由外交部唯一直屬高校,也是「五大官校」裡面辦學層次最高的一所大學,在國內外都享有極高的聲譽。
李松也不負所望,成績優異,更是在北大中文談判大賽中脫穎而出,一舉奪冠並獲得最佳談判手稱號。
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李松擔任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首席禮賓官,自信地展現在世界面前。
前外交部長李肇星視察衡水中學時,李松全程陪同,展現出優秀的外交素養。
此刻的李松,用自身經歷有力地證明,「一分改命」並非空談,知識確實能夠改變命運,應試教育也能培養出卓越的外交人才。
李松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衡水中學「高效」教育模式的典型體現。
還有一位衡水中學的畢業生王顯航,她的三年高中試卷堆起來高達2.41米,後來在網上走紅,最終成功考入香港大學。
王顯航表示:「當年做題自己都要吐,但那是一個水深火熱的年代,不過不努力就沒有好的結果!」
衡水中學,煉獄還是烏托邦?
許多衡中畢業生也表示,學校帶給他們的是積極向上的氛圍和珍貴的師生情誼,而非壓抑和痛苦。
在衡中,出身和家庭背景不重要,重要的是個人的努力和改變命運的強烈渴望。
對於想靠學習改變命運的窮孩子來說,這的確是最重要的公平機會。
家長們心裡也明白,都很無奈但也很堅定。他們當然知道衡中學習很苦,題海戰術有很多缺點。
但是,為了不讓孩子像自己一樣吃苦,為了讓孩子將來有更好的發展,只能選擇這條最難但最有用的路。
正如一位考上北大考古系的農村女孩鍾芳蓉的母親,在鏡頭前流著淚說:「我女兒以後能過上好日子了,她能衣食無憂,以後她的孩子也不會再成為留守兒童。」
這簡單而真誠的話,說出了很多普通家長的想法,也指出了中國教育存在的問題。
名人對衡水的態度
任正非帶領華為走向世界,也是熱點榜的常客。
值得一說,他非常推崇衡水中學,多次公開表示華為要學習衡水中學那種在逆境中求生存、求發展的精神。
衡水中學的學生面對無法改變的教育制度,選擇積極適應並努力做到最好,這種拼搏精神深深打動了任正非。
他認為,華為在面對美國制裁等外部壓力時,需要的就是這種不放棄的精神,如同衡水中學一樣,在逆境中頑強向上。
為了激勵員工,任正非甚至要求華為大學的學員觀看衡水中學學生清晨跑步的視頻,讓他們感受那種緊張而又充滿活力的氛圍,學習他們積極進取的態度。
這種認可也說明,任正非希望華為的員工也能具備像衡水中學學生一樣的拼搏精神,面對困難時毫不退縮,勇於挑戰自我,最終取得成功。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說過,高考改變了很多農村孩子的命運,他自己就是受益者。
由於教育資源分布很不平衡,高考對很多貧困家庭的孩子來說,是改變人生的唯一機會,是通向更大世界的橋樑。
應試教育可能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過度看重分數和排名,容易忽略學生的興趣和全面發展,但它至少提供了一個比較公平的競爭機會。
讓那些家境普通、課外活動不多的孩子,有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命運。
就像衡水中學那些努力學習的學生,他們可能沒有優越的家庭條件,也沒有太多課外活動,但他們有著改變命運的強烈願望和為之奮鬥的決心。
他們揮灑汗水,付出努力,因此獲得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就像拿到了一張駛向未來的車票,衡水中學是教育現狀的一個典型例子。
話說,你覺得呢?
參考資料
河北衡水中學一女生高中三年做的試卷高2.41米新聞中心 > 天下2012-06-09 15:43來源:(南方日報 記者丁建庭)
任正非:我們就要向衡水中學學習,為這個國家的振興而努力奮鬥 朱邦凌 2019年08月13日 17:37
那個高呼「多拿1分,幹掉千人」的衡水班長,10年後怎麼樣了? 新教育2020-12-15 13: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