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觀察 | 北京中小學今秋將開設AI通識課,影響幾何?

2025年03月21日16:10:19 教育 3022
新觀察 | 北京中小學今秋將開設AI通識課,影響幾何? - 天天要聞

作為人工智慧賦能區域基礎教育變革的先行者,它對於北京的基礎教育意味著什麼?


作者 | 本報記者 萬景達

原標題:人工智慧將如何重塑基礎教育


這個早春,ai賦能區域基礎教育變革,北京邁出了一大步。


日前,北京市教委出台《北京市推進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簡稱《方案》),計劃從今年起,通過創新培育「京娃」系列智能體、全覆蓋開展中小學人工智慧通識教育、打造一批「助教、助學、助育、助評、助研、助管」應用場景等系列舉措,全方位推動人工智慧賦能首都基礎教育改革發展。


一石激起千層浪,《方案》立即引起熱議。


ai將為首都基礎教育帶來什麼


《方案》甫一出台,清華附中昌平學校副校長楊麗君就意識到,這是「為首都教育提供了系統性改革的範本」。


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方案是北京市教育領域人工智慧應用體系的重要一環。作為人工智慧賦能區域基礎教育變革的先行者,它對於北京的基礎教育意味著什麼?


「《方案》的實施將推動北京基礎教育邁向智能化、個性化和精準化。」中國教科院助理研究員羅李告訴記者,「ai在基礎教育領域的大規模應用有助於產生貫通各教育場景的結構化、多維度、全流程數據,構建起良好的ai教育應用生態。」


北京市海淀區翠微小學教育集團校長王冬娣認為,《方案》的實施將為校園帶來教學樣態、校園管理、領導決策等方面的全面「革命」。如通過智能備課和智能課堂監測解決備課效率低、課堂反饋滯後等問題;通過智能教師專業發展平台解決教師專業發展資源匱乏等問題。


「這種『技術+人文』的雙線設計解決了以往技術應用與價值觀培養『兩張皮』的問題。」在楊麗君看來,《方案》的一大亮點在於將六大核心領域的ai應用場景與全過程倫理教育深度融合。「過去技術應用往往只關注效率提升,《方案》特彆強調在『ai助評』等場景中融入倫理教育,有助於引導學生科學、審慎地使用ai工具。」


為何北京成為「領跑者」


如此規模宏大、規劃系統、應用廣泛的區域ai教育工作方案在全國範圍內也不多見。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信息技術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袁中果看來,北京中小學信息技術師資水平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這是ai課程落地實施的重要保證。而且北京市科技場館資源豐富,有利於學生開展ai教育實踐。


羅李認為,施行這一方案,北京兼具前沿研究、產業轉化與規模化落地三重優勢。中國頂尖高校齊聚北京,其知識溢出效應有利於驅動理論突破;中關村等地區聚集著中國最優秀的高科技企業,具備將前沿技術轉化為教育應用的基礎;而且北京已形成運行良好的政產學研聯動機制,也已具備規模化推廣應用ai的硬體、軟體和潛件條件,打通了技術到課堂教學的「最後一公里」。


事實上,此前北京已經試點先行。自2023年開始,北京市便在教育領域推動人工智慧試點,截至2025年2月,已有103所學校成為智慧校園示範校。海淀、西城、東城等區已開展了ai教育應用的整區探索,如海淀區與科大訊飛等企業合作開展人工智慧作業系統試用,為120所學校近16萬師生實現了智能作業批改場景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還為進一步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帶來了新的可能。本學期,地處北京市門頭溝區山區的清水學校與城鄉聯盟學校、海淀區手拉手學校的師生藉助ai演算法,共同開展《螞蟻回家的路》小課題研究。


掛職門頭溝區教委副主任的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康曉偉認為,《方案》將構建市域統籌的智能教育新生態,他提出要依託市級平台建立區校聯動的ai教育資源池,結合生態涵養區特色開發ai+生態教育校本課程,打造「ai助教支持精準教學」「智能學伴助力個性化學習」兩大應用場景,通過教育新基建縮小城鄉數字鴻溝。


如何擁抱ai教育新時代


從紙面文件到三尺講堂,教育彷彿一夜間跨入了ai普及時代,但康曉偉提出,這一過程中必須警惕工具理性僭越育人本質,技術依賴導致學生認知空心化,人與人之間情感聯結弱化。他提出「教師應成為『ai時代的擺渡人』,幫助學生連接現實與虛擬」。


「教師在情感關懷、價值引導等方面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袁中果同樣表示,現階段人工智慧還停留在教育教學輔助的層次,不會削弱教師的作用,更不可能取代教師。


但袁中果也提到,拒絕使用人工智慧的教師將來可能會被善於利用它的教師取代。他建議教師要以積極的態度擁抱人工智慧,提升自己的人工智慧素養,「就如同教師使用智能手機一樣,只要不抵制、主動學習,自然而然就會用了。」


抱著對《方案》的期待,許多學校和教師也在「摩拳擦掌」,希望在今秋藉助科技力量實現課堂變革。


王冬娣提出,推進人工智慧在學校落地,要加大對人工智慧軟硬體建設的投入,同時結合學校特色和學生需求開發校本人工智慧課程,還要組織教師參加外部培訓、開展校內研討交流活動。


「學校正在與本地科技企業洽談,把工廠生產線數據接入課堂,讓學生用ai分析生產流程;博物館的文物3d掃描數據也能成為歷史課的實踐素材。我們希望活用社會資源,把真實場景變成學生的ai課堂。」楊麗君告訴記者,她的策略是「分層推進,借力打力」。條件較好的學校可以與高校或科技企業合作,建設「ai創新實驗室」等項目,資源有限的學校則可以依託市級「ai應用超市」,直接引入成熟工具,比如用「外語學習助手」輔助英語教學。


作為一線教師,清華附中昌平學校語文教師孫曉彤的計劃是分「學、用、思」三步走。「學」——參加市級「ai教育講師團」培訓,掌握通識課內容和工具操作;「用」——把ai工具融入日常,比如作文課讓學生先用「自主寫作批改」ai修改初稿,再對比自己的反饋,討論「ai評價與老師評價差異在哪裡」;「思」——在班裡開展「ai倫理辯論賽」,讓學生討論「用ai寫作業算作弊嗎」,引導他們理性看待技術。


「當然,我也會和教研組同事定期分享經驗,共同優化課程設計,不能讓ai成了花架子。」孫曉彤說。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編輯 | 白衣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正觀視評:大四本科發14篇SCI論文,是天才還是背靠大樹好乘涼? - 天天要聞

正觀視評:大四本科發14篇SCI論文,是天才還是背靠大樹好乘涼?

▲點擊觀看視頻5月7日,一篇獲獎文章引發關注,其中介紹,來自重慶大學的大四學生劉某喬,發表十餘篇SCI論文以及獲得多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記者搜索發現,早在2016年,劉某喬就已首次申請發明專利,而彼時,她還是一名初二學生。知網劉某喬發明專利搜索結果截圖正觀視評:真是太不可思議了!讀過大學的人應該都知道,發表...
成都銀杏酒店管理學院雙選會亮點頻出 打造學生就業新引擎 - 天天要聞

成都銀杏酒店管理學院雙選會亮點頻出 打造學生就業新引擎

5月7日,成都銀杏酒店管理學院成功舉辦2025 年「智匯天府」公共招聘校園行春季實習就業雙選會。此次活動旨在搭建校企合作橋樑,推動學生高質量就業,深化產教融合,為行業輸送專業人才。 雙選會現場。成都銀杏酒店管理學院供圖 活動吸引了160多家優質企業參與,提供超3000多個實習與就業崗位,覆蓋文旅、高端酒店、金融、教...
市自規局公告收回新校區建設用地,宿遷學院:需變更建設主體 - 天天要聞

市自規局公告收回新校區建設用地,宿遷學院:需變更建設主體

宿遷學院新校區項目建設現場。圖片來自 「宿遷城投」微信公眾號江蘇宿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日前公告收回宿遷學院新校區項目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引發關注。5月9日,宿遷學院黨委宣傳部相關人士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根據建設合規要求,該校新校區應變更建設主體,由宿遷學院變更為教育行政主管部門。6日,宿遷...
巨難!南京中考家長遇到的第一道重大選擇題…… - 天天要聞

巨難!南京中考家長遇到的第一道重大選擇題……

今天,南京市中考特長生報名正式啟動,特長生填報網址:https://zy.njzky.cn,請注意報名時間想必這段時間,不少家長都拿到了高中校的特長生加試資格預審通過單。拿到的通過單往往還不止一張。那麼選擇哪所學校填報,成了眾多家長,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