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火災致13名留守兒童身亡,教育資源錯配誰之過?

2024年01月23日17:10:46 教育 8326


小學火災致13名留守兒童身亡,教育資源錯配誰之過? - 天天要聞

小學火災致13名留守兒童身亡,教育資源錯配誰之過? - 天天要聞



降臨

穿過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狹小的城區,在g234國道和s526省道夾角處,便是大雪籠罩的硯山鋪英才學校。

夜空下一片白茫茫。

1月19日23時,這所民辦寄宿制小學某宿舍發生火災。聞訊趕來的消防隊僅用38分鐘就撲滅了現場明火,但該事故已造成13人遇難,1人受傷。

遇難者均為小學3年級男生,年齡在10歲以下,且是同班同學。

事發後,河南省委、中國民辦教育協會等「有關部門」就加強校園安全、依法嚴肅追責發出重要指示與申明,涉事學校負責人已被控制,警方透露「初步懷疑是電暖器導致」。

小學火災致13名留守兒童身亡,教育資源錯配誰之過? - 天天要聞

這顯然是一個殘忍的黑色幽默。

因為出事的英才學校是一所辦學條件相對優越、多次獲得嘉獎的民辦學校。該校官網曾發文稱:
截至2022年底,硯山鋪英才小學有720名學生、39名教職員工。學校擁有標準田徑場、籃球場、餐廳、浴室等完備的校園設施,宿舍安裝了冷暖空調,前期總投入超過了1000萬元。
如果該校宣傳屬實,一個安裝了空調的學生宿舍,為何需要用安全隱患極大的電暖氣取暖?

當然,學校招生宣傳可以誇大其詞,但學校獲取的榮譽是做不得假的:
自2012年建校以來,硯山鋪英才小學先後被評為硯山鋪鎮「社會辦學先進單位」、 「先進民辦學校」、方城縣「師德建設先進單位」、南陽市「作文教學先進單位」、河南省「百強民辦學校 ,以及「全國民辦教育示範學校」,校長曾被授予河南省「改革開放三十年」民辦教育特殊貢獻獎。
綜合媒體報道與天眼查數據:

英才學校系李繼忠創辦的民辦寄宿制小學,學校已建立4所分校,出事的硯山鋪村英才學校正是李繼忠創辦的分校之一。

小學火災致13名留守兒童身亡,教育資源錯配誰之過? - 天天要聞


一所在當地口碑出眾、為農村適齡兒童提供寄宿制服務的民辦學校,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

這是偶然,也是必然,這是必然的偶然。


潮起

在比現在年輕20歲的時候,李繼忠獲得了一個實現人生抱負的機會。

李繼忠是土生土長的獨樹鎮人,他從小成績出色,上世紀80年代考上了當地一所師範院校,畢業後成為一名公辦學校的教師。但早在2000年,年輕的李繼忠就下海了,創辦了全鎮第一所民辦學校。

由於教學質量出色(在全鎮學校成績排名時總是第一名)、管理嚴格(全封閉式管理,每個宿舍晚上都有對應的老師看管),這所民辦學校獲得了極好的社會評價。

2012年,李繼忠決定「做大、做強、做正規」。那一年,佔地35畝、設置42間教室的獨樹鎮英才學校(總校)開業了。

李繼忠是捨得投入的。早在千禧年時,其他民辦小學的教師工資大約是600元/月,他直接開出900元/月的起薪,績效工資另算;其他民辦學校由於硬體不足而使用馬桶時,英才學校廁所、浴室、體育設施一應俱全,鋼架結構的學生餐廳可供1000餘人同時就餐。

小學火災致13名留守兒童身亡,教育資源錯配誰之過? - 天天要聞


整個夏天,李繼忠如同一隻亂飛的麻雀,穿梭於陽光充斥的村舍田野,逐家逐戶地上門,向家長們推銷他的民辦學校。

而當地村民表示樂見其成:

學得好、管得嚴,(英才學校)嶄新的四層紅樓,還是周邊村子裡最顯眼的建築。你說咋個不中?

由於學生數量一再增加,原有校舍不夠住,李繼忠開始在校外租房,每天用巴士車送學生在校外居住。

兩年以後,李繼忠在獨樹鎮硯山鋪社區找到一塊地皮,蓋起了分校。

這就是出事的硯山鋪英才學校。

小學火災致13名留守兒童身亡,教育資源錯配誰之過? - 天天要聞


李繼忠在辦學方面「狂飆突進」,瞄準了當時廣大農村「留守兒童潮」的時代痛點,看準了國家鼓勵民辦學校發展的時代紅利。

南陽位於河南省,常住人口約為960萬,教育人口283萬,是河南省有名的農業大市、人口大市、教育大市,也是「待發達大市」——當時南陽市13個區縣中,有6個國家級貧困縣、1個省級貧困縣。而獨樹鎮所在的方城縣,恰好是其中之一。

長期以來,南陽是河南省著名的農民工輸出大省,也是河南省農村留守兒童最多的地市之一。

2011年,河南省經濟社會調查隊發表了一則報告稱:
南陽市2009-2010學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總計145.8萬,留守兒童約70萬人,佔比48.0%。
而當時的河南省財政並不寬裕,為了彌補農村中小學教育資源的不足,積極鼓勵民間辦學力量。

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開始實施,鼓勵民辦教育。河南省積極跟進農村全面推行義務教育,並試點兩免一補政策的配套措施。

所謂「兩免一補」,是指面向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免教科書費、免雜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

「兩免一補」的資金實行專戶管理,免費課本直接撥付新華書店,雜費資金與寄宿生生活費由當地財政部門在開學前直接將資金預撥有關學校。

這是當時寄宿制中小學蓬勃發展,也是李繼忠敢於加大投入的重要原因。

據悉,英才學校的學生都來自獨樹鎮、楊樓鎮、保安鎮的周邊農村,最遠的距離學校數十公里。家長們選擇民辦學校的原因很簡單:

村辦公立小學因為並校而裁撤,保留的公辦學校都在鎮上,離家很遠、不能寄宿,家長接送很麻煩(註:當地青壯年長期在外打工,負責接送的是老年人)。

而且,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走熱,n線縣級城市的理性選擇就是:把教育、交通、民生等有限的公共資源堆積在縣城,打造宜居宜教的成熟社區,刺激年輕人去縣城買房。

總之,教育資源的整體不足,以及資源分配的問題,導致了農村義務教育空心化的現狀,因而需要鼓勵民間力量進入這一領域,自適應資源錯配問題。

所以我們看到「政策規定」與「現實情況」相悖而行的無奈。

例如,雖然國務院辦公廳曾發文規定:
原則上,小學1-3年級學生不寄宿,就近走讀上學,路途時間一般不超過半小時。
但從2016年起,河南省鼓勵農村中心小學寄宿制發展,省教育部門提出:
今後五年,所有鄉鎮都要有至少一所農村標準化的寄宿制小學。
國務院的出發點自然是好的,低齡小學生寄宿增大了管理、心理、安全等方面出問題的概率;但中西部省份也有難處——外出務工人員增多、祖輩身體欠佳,還不如把留守兒童集中在校、封閉管理呢。

事實上,「農村低齡寄宿生扎堆」並非河南省獨有,在貴州、雲南等地,低齡學生(小學1-3年級學生,以及幼兒園學生)住校的現象更加普遍。因為這些省份山區眾多,接送更加困難。

於是,在海量個例存在時,小概率事件幾乎必然發生。

這一次,不幸降臨在硯山鋪英才小學。


潮落

隨著十九大報告中「我國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農村低齡學生的寄宿問題,以及民辦小學的整飭工作,逐漸被提上議題。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規範民辦義務教育發展的意見》,提出建立民辦義務教育在校學生的佔比監測與通報制度,原則上不再審批新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

根據這一文件,各地開始調減民辦義務教育。有些省份甚至規定了具體的考核指標:
預計2-3年內,省一級的民辦義務教育在校生不超過5%,縣一級不超過15%。
這意味著,此前鼓勵民間辦學、「放水養魚」的河南省,需要落實新思維。

民辦學校的經營環境變得不容樂觀,李繼忠的英才學校也不例外,於是一系列的「降本增效」措施得以實施。

這裡面,增效的難度很大,英才學校每年都有數名教師離職,然後再從畢業生中補充新血。

相對而言,降本比較現實。

例如按照通常理解,中國北方地區在冬季應當集體供暖(即「水地暖氣」),斷不至於開著大功率的電暖器。但根據《中國青年報》記者現場採訪,發生火災的宿舍位於該校東側住宿區三樓,該宿舍區域疑似由教室改建而成,窗戶均安裝有防盜網,且出事前宿舍的門是被鎖起來的。

這一細節透露出一系列問題。

首先是涉事學校的校舍改造。英才學校把教室改造為宿舍,且採用高低床,還沒有配置暖氣片等生活設施,這是不是出於節約成本的考慮?類似的改建工作是怎麼獲得主管部門審批的?

一旦考慮到該校建立已經12年,電線老化幾乎不可避免,大功率電器(如電暖器)導致線路超負荷、進而引發短路及火災,似乎很符合邏輯。

其次是簡單粗暴的封閉式管理。學生宿舍的窗戶用防盜網封閉,學生就寢後被鎖門,這些方式是否符合消防安全標準執行條例?

在學校管理者看來,這一切都可以歸咎於成本問題:

宿舍不夠用,在教室放幾張床就行,省去了「新建宿舍、冷暖空調配置」的成本投入;寢室的大門鎖上了,宿管人員的工作量降低了,後勤人員的成本可以適度節約;寢室窗戶安上防盜網,可以免受「學生財物失竊」的責難,學校的保安水平似乎可以調低…

單純從「成本—效益」分析來看,簡單粗暴的封閉式管理是最經濟、最理性的操作手法,它唯一的缺陷是「安全性漏洞」。但在火災等安全性問題發生之前,誰會在乎這些「小概率事件」呢?

2022年發布的方城縣民辦學校(幼兒園)年檢結果登記表顯示,硯山鋪村英才學校和獨樹鎮英才學校年檢均不合格,需要整改,但具體整改內容沒有公開。

於是悲劇就發生了,於是被眾人熱議,再於是熱度散去、濤聲依舊:
為了管好「不聽話的小兔崽子」,低成本的管理重現江湖,該上鎖的照舊上鎖,一切都回歸之前的「歲月靜好」,似乎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錢鍾書在《管錐篇》中對歷史人物評價道:

人生亦如磨盤,團團旋轉而終無法擺脫陳陳相因。


 解決

2022年,河南省教育廳等五部門著手落實民辦中小學的調減工作,民辦學校的學生規模已經開始縮減。

例如,方城縣教體局在2022年底公布了一份民辦學校年檢結果,通過「核定、規範、促轉型」和購買學位的方法,全縣43所民辦義務教育學校中,停辦、轉型的民辦學校7所,按期完成了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在校生佔比不超過5%的目標。

為此,方城縣教體局獲得了「河南省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工作先進單位
」的稱號。

小學火災致13名留守兒童身亡,教育資源錯配誰之過? - 天天要聞


應該說,有關部門的出發點是好的,也很有執行力,政治站位還挺好。

例如河南省著名的教育強縣鄲城,一位教育口領導說到:
鄲城曾是國家級貧困縣,老百姓好不容易脫貧了,又把學費都交給了民辦學校,這和義務教育的主旨不符。
但在實際執行中,有關部門難免面對一系列的尷尬。

以出事的英才小學為例,該校2024年春季的學費、住宿費採用全包的形式,合計為2600元/學期,價格在當地屬於中等,但教學質量、管理水平已是當地拔尖,這也是農村的家長們願意送子女入校的原因。

河南省民辦教育研究會秘書長曹占武曾表示:
河南省1577所民辦小學中,鄉村民辦小學佔一半以上。這其中,95%的民辦小學都是寄宿制,低齡兒童住校是很常見的現象。
這幾年隨著公共財政對公辦學校的持續投入,民辦小學的硬體優勢已經不明顯,但公辦寄宿制小學是最近幾年才建設、數量較少。
這也得到了一些公開報道的佐證。

例如南陽市教育局曾在2019年提出,在2022年底前新建、擴建188所農村寄宿制學校;接著又在2023年繼續表示,要新開工建設32所鄉村寄宿制小學。

現在,這些學校已經建成了嗎?它們的收費情況是怎樣的?是否滿足了裁撤民辦學校後的入學缺口?

如果這一系列配套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如果英才小學如其他7所民辦小學一樣停辦、轉型了,這部分學生該分流到哪些公辦小學中去呢?

我們希望有關部門進一步披露相關信息,也希望吃瓜群眾對此投來關注的目光:

農村義務教育問題「有沒有」的基本問題不解決,是沒辦法解決「好不好」的高階問題的。

小學火災致13名留守兒童身亡,教育資源錯配誰之過? - 天天要聞

(河南省某農村的民辦小學門口,報到的孩子拎著行李走向學校)

在教培行業如火如荼的那些年,一篇篇《我們辛辛苦苦考上985大學,不是為了讓子女上職高》的雄文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瘋傳,各路寶爸寶媽為教育資源的失衡而焦慮得整晚整晚睡不著覺。

小學火災致13名留守兒童身亡,教育資源錯配誰之過? - 天天要聞

然鵝大家似乎忘了,農村的孩子也是需要上學的,成百上千萬外出務工人員也有 「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樸素心態,他們願意從微薄的打工收入中挪出一半,甚至更多,為的就是讓子女接受稍微好一點的教育,去獲取黑暗中的一絲光明與希望。

——儘管那是如此微弱的希望。

教育家杜威曾說:

教育是人類社會化的過程,它不是為生活做準備,而是生活的本身。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5萬、8萬、10萬,學位論文為什麼越寫越長 - 天天要聞

5萬、8萬、10萬,學位論文為什麼越寫越長

一位同學在論文寫作時電腦周圍貼滿提示2025年6月底,正在讀研二的劉藝,學位論文已經寫了6萬字。而6萬字,只完成了她計劃的60%。從去年開始,按照新出台的《學位法》,學術學位研究生進行學位論文答辯,專業學位研究生可進行實踐成果、其他規定的成果答辯。這對於為學位論文費盡心力的學生而言,或許意味著一種解綁。但絕大...
數字課堂跨越國界,這堂「雲課」很精彩 - 天天要聞

數字課堂跨越國界,這堂「雲課」很精彩

新華社天津7月10日電(記者尹思源)5G物理網路搭建區、5G應用綜合實訓區、空中課堂……位於莫斯科國立通訊與信息技術大學的俄羅斯魯班工坊內,學員們不僅能夠汲取最前沿的數字技術知識,還能通過項目實操,不斷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授課老師們藉助中國技術和中國標準的5G設備,為學員們講述著前沿的數...
深圳中學梅香學校學子走進社區,踐行「社區小主人」使命 - 天天要聞

深圳中學梅香學校學子走進社區,踐行「社區小主人」使命

7月5日,深圳中學梅香學校(以下簡稱「深中梅香」)五年級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梅林黨群服務中心,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我是社區小主人」主題實踐課程。此次活動旨在深入推進「每周半天課程」,提升學生的社會參與能力,讓學生在真實場景中觀察、思考、表達和行動。當天上午,學生們在學校集結,老師們詳細介紹了課程...
中高年級孩子學習,還得適量的刷題 - 天天要聞

中高年級孩子學習,還得適量的刷題

學習學習,不能只聽課,不做題,只有做題了,才會發現自己到底有沒有聽懂,有沒有把知識點消化透徹了。學習的方法就是聽課、做題、再剖析薄弱點、再聽課、再做題。只有這樣的流程,反覆去做,才能把知識點靈活運用。知識比較難的時候,可以從簡單的題入手,慢
廣聯達深化國際產學研合作 助力馬來西亞高校建築教育升級 - 天天要聞

廣聯達深化國際產學研合作 助力馬來西亞高校建築教育升級

在全球建築行業加速邁向數字化的背景下,廣聯達與馬來西亞理工大學建築環境和測量學院達成新一輪戰略合作,雙方正式簽署諒解備忘錄,標誌著中馬在建築教育領域的合作邁入新階段。 本次簽約儀式在馬來西亞理工大學蘇丹易卜拉欣行政大樓舉行,學院院長Kherun Nita Ali教授、廣聯達馬來西亞及中東區域總監Joyce Chan Zhai Zye...
高考624! 「他在哪上學,我就跟著去哪!」父親背著兒子12年…… - 天天要聞

高考624! 「他在哪上學,我就跟著去哪!」父親背著兒子12年……

最近,一段拍攝於保山騰衝,長40秒的視頻《父愛如山》,讓無數網友紅了眼眶。視頻中,一位父親背著兒子的身影,承載了12年風雨無阻的堅持,今年高考,兒子釧助毓也以624分的成績,給了父親最美的回報。每天凌晨 3 點,釧大哥駕駛著三輪摩托車駛向蔬菜批發市場,找到空位後卸下當天售賣的蔬菜,等待著批發客商。6 點多,釧大...
3名考生拒報清北,反手曝光班主任,誰該為違約買單? - 天天要聞

3名考生拒報清北,反手曝光班主任,誰該為違約買單?

近日,江西瑞昌一高中,3名夠清北分數線的考生,拒絕學校、老師、家長勸告,沒有填報清北志願,引班主任老師大怒,解散群聊的新聞,引髮網友熱議,不少網友認為,填報志願是高考生的自由,老師沒有權力干涉,批評老師為了一己之私,試圖干涉是不智之舉,吃相難看。媒體也下場猛批,校方嚇得趕快出通報,學校和班主任也道歉...
濱州市暑期學生資助熱線電話來了! - 天天要聞

濱州市暑期學生資助熱線電話來了!

為幫助廣大學生和家長及時準確了解學生資助政策,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即日起至9月1日,全市教育系統開通暑期集中受理時段學生資助熱線電話(工作日8:30-11:30,14:30-17:30),為學生和家長答疑解惑、排憂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