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學校簡介
浙江工業大學是東部沿海地區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首批國家「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牽頭高校和浙江省首批重點建設高校。學校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風景旅遊勝地杭州,擁有朝暉、屏峰、莫干山三個校區,佔地面積3333畝,設有26個二級學院和1個部,另有獨立學院-之江學院。學校傳承百年文脈,歷經七十載不懈努力奮鬥,已穩居全國高校百強行列。

學校現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各類研究生、留學生36000餘人,研究生與本科生招生數基本持平。在校教職工3392人,其中專任教師2486人。
學校擁有近百名領軍人才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建設成為各類優秀人才的培養基地和工程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基地。建校以來,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各類優秀人才30餘萬人。
63個
本科招生專業
12個
學科門類(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

學校堅持以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重大需求為已任,著力強化政產學研用合作網路的戰略布局。現有國家級科研平台10個,省部級科研平台69個。學校先後有近800余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其中國家科學技術獎24項,獲獎數量位居全國高校前40位;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11項。學校位列全國高校科技創新排行榜第30位,入圍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全球400強,居全球345位、內地58位。近三年以第一單位/通訊單位等在science、nature、cell上發表論文5篇;中國專利金獎、優秀獎總數位居全國高校第6位;位列中國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第7位。

02
項目介紹
項目定位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設立,旨在吸引和鼓勵在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方面已取得較好成績的海外優秀青年學者(含非華裔外籍人才)回國(來華)工作,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性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快速成長,培養一批有望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骨幹,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申報條件及限項要求
申報條件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自覺踐行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4年1月1日(含)以後
(3)具有博士學位
(4)研究方向主要為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
(5)在取得博士學位後至2024年3月15日前,一般應在海外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研發機構獲得正式教學或者科研職位,且具有連續36個月以上工作經歷;在海外取得博士學位且業績特別突出的,可適當放寬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專家認可的科研或技術等成果,且具有成為該領域學術帶頭人或傑出人才的發展潛力
(7)申請人尚未全職回國(來華)工作,或者2023年1月1日以後回國(來華)工作。獲資助通知後須辭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無工作,全職回國(來華)工作不少於3年
限項要求
執行中央有關部門關於國家科技人才計劃統籌銜接的要求。同層次國家科技人才計劃只能承擔一項,不能逆層次申請。
註:以上信息根據往屆情況整理,如有變動,以2024年項目指南為準。
支持條件
獲得國家項目資助者,學校聘任至相應高層次人才崗位,承擔服務學校高水平大學建設相關工作任務,並為其提供:
01
聘任崗位
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事業編製)
02
工作條件
提供科研經費100-300萬元(不含國家資助部分);根據工作任務需要提供相應的實驗辦公用房;可獨立組建學術團隊,提供博士、碩士招生指標,提供團隊聘用的博士後薪酬
03
生活保障
根據實績貢獻提供不低於65萬元年薪,並按國家政策繳納社會保險(年薪是指全年稅前總收入,包含單位配套的社會保險部分);按照學校政策提供科研績效獎勵,上不封頂;提供安家補貼250萬元,以及過渡性周轉住房;享受各級人才獎勵,杭州市購房優先搖號、車牌專項指標等優惠政策,協助解決家屬就業及子女入學等
特別說明:學校設立「雙融計劃」特聘研究員崗位,申報人可選擇依託浙江工業大學各地方研究院申報國家和省級重要人才項目,同時享受地方人才政策和學校科研平台、學術資源。


03
申報方式
(一)報名方式
有意向者請將個人簡歷發送至相關學院(研究院)聯繫人郵箱,郵件主題請標註為「優青(海外)申報+姓名」,與我校達成申報意向後,將有專人指導申報人開展後續工作。
簡歷應包含個人基本信息、聯繫方式、學習和工作經歷,主要學術成果(論文、項目、專利和獲獎情況等)
(二)聯繫方式
01
學院(研究院)聯繫方式

02
學校人才政策諮詢
浙江工業大學人才工作辦公室
03
學校項目填報技術諮詢
浙江工業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