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接受教育的目的是學會說「不」!
單是馴化出順從的人格,學校就註定培養不出大師。因為所有大師都擁有獨立的人格世界,擁有批判精神和叛逆個性。
沒有否定,就沒有創新;沒有叛逆,就沒有否定。這是並不深奧的推理。
可是教育的價值觀體系決不容忍叛逆,輕輕抹殺個性。
首先是考試製定標準答案。既然有標準答案,就不能不追求標準答案,決不容忍個性化的答案。
哪天,個性才是最佳答案,就標誌創新教育誕生。文化學科,特別是語文,越有個性的思想才越標誌創新潛能;求同的思想是平庸的標誌。
誠然,個性不是背離道德和法律,而是獨立的創新性的思想。
然後是教師權威。一切以考試為指揮棒,以教師為權威,才能獵取高分。教師儘管沒有社會地位,卻在應試教育中很霸道,大有逆我者亡順我者昌的氣勢。
長期受教師支配,必然丟失自我,塑造順從怯懦的性格。順從怯懦就是平庸宿命的源頭,哪來大師?
所以,必須解放學生的思想,啟蒙個性覺醒,允許學生說「不」。
說「不」是對權威的質疑,是對真理的追求,是大師的胚子。
說「不」是批判性思維的起點,為創新開闢廣闊天地,是天才發出的呼聲。
說「不」是培養獨立的人格,是塑造叛逆的個性,是為成就傑出事業播下堅實的種子。
說「不」不是盲目叛逆老師,更不是目無法紀,而是向真理邁出的第一步。
說「不」不是否定科學定理,更不是挑戰社會,而是在道德的園林里培植個性的參天大樹。
允許說「不」,就是為天才提供成長的沃土,為大師開闢馳騁的天地,教育才充滿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