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預算分配應著眼於整體水平提升

2023年04月25日23:09:15 教育 6292

高校預算分配應著眼於整體水平提升 - 天天要聞

教育部直屬高校陸續公布2023年部門預算。據中國教育在線報道,對比2022年度部門預算,絕大部分教育部直屬高校2023年度預算總經費有很大幅度的上漲。

每當高校預算公布,媒體通常會做出一張張統計榜單,進行排名甚至攀比。最簡單的統計是,今年教育部直屬高校中,有20所高校的部門預算超過百億元,相比去年增加了5所。有人稱今年新增的5所預算超百億元高校「成功躋身百億俱樂部」,更將百億預算以上高校再進行細分,例如,將今年預算繼續保持最高位並首次突破400億元的清華大學稱為「國內最富大學」「最有錢的大學」「唯一400億大戶」,又將高校按預算200億-300億元、100億-200億元逐一分類進行分析。

誠然,由於財政撥款是中國高校的最主要資金來源,部門預算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所高校的辦學經費,而充足的辦學經費對於高校增強實力、獲得快速發展是重要的前提。然而,以高校所獲的部門預算對高校進行分類排名,並頗有點以此來定個三六九等的攀比心態,難免失之偏頗。

實際上,每所學校的資源稟賦、所處的發展階段、正在進行的研究項目和專業不同,教育成本自然也有所不同,這些都會導致所需經費的不同。最直接說明單純以一所高校整體部門預算的多少對學校進行分類不科學的原因在於,每個學校的學生數量有著很大差別。有媒體對2023年的高校生均經費進行了統計,除了清華大學之外,與收支總預算的榜單立馬變得不一樣,例如,在總預算榜單分別排第16名和20名的北京師範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都進入前6位,而總預算榜單第5的中山大學在生均預算榜單里排名就出現了下滑。

生均預算比收支總預算或許更細緻一些,但也只能從側面呈現高校的收支狀況。與其比較高校預算經費的多少,不如對比高校投入與產出的效率,尤其是在與高校學科專業布點教育優化改革的方向能否匹配。

長久以來,社會輿論及高校本身,都將是否能入選「985工程」「211工程」作為重要指標。一個很直接的原因是,「985」或「211」高校可以獲得更多的國家資金支持,對以財政撥款作為主要資金來源的中國高校而言,這確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科建設、教學和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但這也會導致容易出現勝者全得的現象,即進入「985工程」「211工程」的高校尤其是重工科的高校更容易獲得預算經費,於是高校不顧自身稟賦扎堆發展工科,越是容易聚攏資源的高校越是像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而「雙非」高校則極易進入沒有經費、難以提升的惡性循環。這就會導致教育經費更多是用於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教育資源投放的不平衡又進一步加大了教育發展的不平衡。

2019年,教育部決定將「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點建設項目統籌為「雙一流」建設(即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2022年的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建設學科名單,不再區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也不再作a類、b類的區分。這樣的變化與嘗試,顯示的正是將投入重點轉移到對特色重點學科項目的支持,並盡量淡化以高校為單位的分配模式。

本月,教育部發布《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明確指出要「新設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科專業」,並強調落實好「一校一案」原則。要實現因校制宜,正是要根據不同學校所擅長的教育與發展方向、不同學科的專業特色,作出與之相匹配的預算安排。正如教育優化改革方案不應設置「一刀切」的量化標準而產生反向優化的效果,高校的預算也應當結合學科建設新布局進行考量,儘可能實現預算投入的結構性平衡,避免贏家通吃、名校獨大的狀態,如此更有助於高等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5萬、8萬、10萬,學位論文為什麼越寫越長 - 天天要聞

5萬、8萬、10萬,學位論文為什麼越寫越長

一位同學在論文寫作時電腦周圍貼滿提示2025年6月底,正在讀研二的劉藝,學位論文已經寫了6萬字。而6萬字,只完成了她計劃的60%。從去年開始,按照新出台的《學位法》,學術學位研究生進行學位論文答辯,專業學位研究生可進行實踐成果、其他規定的成果答辯。這對於為學位論文費盡心力的學生而言,或許意味著一種解綁。但絕大...
數字課堂跨越國界,這堂「雲課」很精彩 - 天天要聞

數字課堂跨越國界,這堂「雲課」很精彩

新華社天津7月10日電(記者尹思源)5G物理網路搭建區、5G應用綜合實訓區、空中課堂……位於莫斯科國立通訊與信息技術大學的俄羅斯魯班工坊內,學員們不僅能夠汲取最前沿的數字技術知識,還能通過項目實操,不斷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授課老師們藉助中國技術和中國標準的5G設備,為學員們講述著前沿的數...
深圳中學梅香學校學子走進社區,踐行「社區小主人」使命 - 天天要聞

深圳中學梅香學校學子走進社區,踐行「社區小主人」使命

7月5日,深圳中學梅香學校(以下簡稱「深中梅香」)五年級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梅林黨群服務中心,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我是社區小主人」主題實踐課程。此次活動旨在深入推進「每周半天課程」,提升學生的社會參與能力,讓學生在真實場景中觀察、思考、表達和行動。當天上午,學生們在學校集結,老師們詳細介紹了課程...
中高年級孩子學習,還得適量的刷題 - 天天要聞

中高年級孩子學習,還得適量的刷題

學習學習,不能只聽課,不做題,只有做題了,才會發現自己到底有沒有聽懂,有沒有把知識點消化透徹了。學習的方法就是聽課、做題、再剖析薄弱點、再聽課、再做題。只有這樣的流程,反覆去做,才能把知識點靈活運用。知識比較難的時候,可以從簡單的題入手,慢
廣聯達深化國際產學研合作 助力馬來西亞高校建築教育升級 - 天天要聞

廣聯達深化國際產學研合作 助力馬來西亞高校建築教育升級

在全球建築行業加速邁向數字化的背景下,廣聯達與馬來西亞理工大學建築環境和測量學院達成新一輪戰略合作,雙方正式簽署諒解備忘錄,標誌著中馬在建築教育領域的合作邁入新階段。 本次簽約儀式在馬來西亞理工大學蘇丹易卜拉欣行政大樓舉行,學院院長Kherun Nita Ali教授、廣聯達馬來西亞及中東區域總監Joyce Chan Zhai Zye...
高考624! 「他在哪上學,我就跟著去哪!」父親背著兒子12年…… - 天天要聞

高考624! 「他在哪上學,我就跟著去哪!」父親背著兒子12年……

最近,一段拍攝於保山騰衝,長40秒的視頻《父愛如山》,讓無數網友紅了眼眶。視頻中,一位父親背著兒子的身影,承載了12年風雨無阻的堅持,今年高考,兒子釧助毓也以624分的成績,給了父親最美的回報。每天凌晨 3 點,釧大哥駕駛著三輪摩托車駛向蔬菜批發市場,找到空位後卸下當天售賣的蔬菜,等待著批發客商。6 點多,釧大...
3名考生拒報清北,反手曝光班主任,誰該為違約買單? - 天天要聞

3名考生拒報清北,反手曝光班主任,誰該為違約買單?

近日,江西瑞昌一高中,3名夠清北分數線的考生,拒絕學校、老師、家長勸告,沒有填報清北志願,引班主任老師大怒,解散群聊的新聞,引髮網友熱議,不少網友認為,填報志願是高考生的自由,老師沒有權力干涉,批評老師為了一己之私,試圖干涉是不智之舉,吃相難看。媒體也下場猛批,校方嚇得趕快出通報,學校和班主任也道歉...
濱州市暑期學生資助熱線電話來了! - 天天要聞

濱州市暑期學生資助熱線電話來了!

為幫助廣大學生和家長及時準確了解學生資助政策,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即日起至9月1日,全市教育系統開通暑期集中受理時段學生資助熱線電話(工作日8:30-11:30,14:30-17:30),為學生和家長答疑解惑、排憂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