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駱倩雯
「願你們像一顆顆種子,紮根沃土,努力生長,將來成為茁壯的參天大樹,滋養一方天地,守護祖國碧水青山。」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由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宣傳中心組織開展的生態環境教育進課堂活動,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傅伯傑走進中國科學院附屬實驗學校,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的科研故事》為題,給同學們帶來一堂生動的生態環境教育課程,勉勵同學們珍惜時光、好好學習,樹立生態文明思想,成長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堅力量。

傅伯傑院士主要從事自然地理學和景觀生態學研究,是我國著名的自然地理學家、景觀生態學家,在土地利用結構與生態過程、景觀生態學和生態系統服務、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取得了系統性創新成果。多年以來,傅院士不僅致力於科研工作,更是注重教書育人培養青年科學家。

課堂上,傅院士如話家常,把自己的求學之路、科研之路娓娓道來,引導同學們主動思考、深入領悟,明白「青衿之志,履踐致遠」的深刻道理。同時,傅院士還結合自身專業,向同學們深入淺出地講解生態環保科學知識,鼓勵同學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選擇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珍惜我們來之不易的生態環境成果,愛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從小培養胸懷天下,心繫祖國的愛國情懷,主動擔當起守護祖國碧水青山的歷史使命。

據中國科學院附屬實驗學校校長陸建偉介紹,院士課堂活動是該校的一項傳統活動,旨在推動學生學科學家精神,傳承愛國情懷,做新時代好少年。該校始終致力於「綠色學校」創建,將「生態教育、雙碳教育、可持續教育」滲透到各年級多學科課程中,努力提升學生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和推動行為習慣養成。

記者了解到,自2017年起,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宣傳中心開始推動生態環境教育走進中小學課堂工作,與青少年同學習共成長,不斷拓寬生態環境宣教工作路徑。從一堂生態環保課入手,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生態環保科普教育活動,探索出了一條以課堂學習為基礎、以實踐參與為導向、與文化藝術互融合,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首都特色」生態環境教育之路。

據統計,2017年至今,生態環境教育進課堂活動累計開展百餘場,走進百餘所中小學,千萬餘名師生和社會公眾參與學習互動,在提高廣大青少年及其家庭生態環保意識、傳播生態環保理念、參與生態環保行動,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態環保全民行動體系等方面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宣傳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