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叔說考研
2023年的研究生考試初試結束挺久了,不過根據很多考生的反映,以及六叔跟一些考生的交流,大家都反映了一個問題,就是今年考試的試題難度比較適中。
並沒有之前想像的那麼難,而且今年的數學試卷也比較簡單。
除了一些題計算量比較大之外,基本沒什麼難題,而且政治和英語發揮的也很穩定,按照他們的說法,這次的考試基本算是穩了。
接下來就是等待考研分數的公布,以及現在正在準備複試的內容。
其實一般來講現在這個時間段,很多地方院校或者是省份的閱卷時間早已經結束了,而且按照往年的經驗來看,閱卷時間也就是十多天半個月的樣子。
儘管出分數的時間比較長,是因為很多時候都是要不斷的核對考生的成績,同時也要等那些閱卷比較慢的院校或者省份。
從這個角度講的話,每年的考研成績基本上都會在2月的中下旬時間公布,也就是說還有半個多月的時間,這就能夠讓考生們好好度過一個新年。
不過國家線,34所分數線,在接下來要等到三月中下旬才能出來,這也是一個漫長的等待過程,挺煎熬的。
有個好消息要告訴大家的是,今年因為考生棄考問題還有大環境改變的問題,導致了今年的考研閱卷比往年要松一些。
另外考研閱卷一直以來都有「水旱區」的說法,在這裡跟大家仔細聊聊這個水旱區。
首先就要明確的是你的試卷到底是在哪裡閱卷的。
例如,如果你是東北地區的考生,但是你報考的是北京大學,那你的試卷基本上就是需要北京大學的老師來進行判卷,而評判的標準就是按照北京的標準來的。
並不是你是哪個學校的或省份的,就按照哪個省份的判卷標準來評判。
而大家常說的水旱區,其實就指的是判卷標準的嚴格程度。
一般來講水區就是閱卷,判卷標準相對比較寬鬆的,大多數是東北的高校會是水區,主觀題能給分的盡量給分。
客觀題基本沒什麼辦法,原來你能評3分的試題,水區的老師可能會給你評4分。
而旱區一般就是評分標準比較嚴格的地方,一般都是教育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例如北京,上海,懂的都懂。
這裡有一個網友總結的水區旱區表,大家可以看看作為參考。
那麼水旱區影響考生的成績嗎?相信這是很多同學都會問到的問題,在這裡六叔也跟大家仔細的聊聊。
之所以有水旱區的問題,根本原因在於教育資源。
一般來講,教育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考生報考的就比較多,那也就導致了內卷十分的嚴重,競爭十分激烈。
這些地區的學校一直以來都秉持著擇優錄取的原則,也就導致了評卷時會變得十分的嚴格。
反觀教育資源比較匱乏的地區,本來學生報考的就少,如果評分標準比較嚴格的話,可能在後期報考人數可能都滿足不了招生計劃。
也就導致了很多東北地區高校的老師評卷並不是很嚴格,能夠給分的盡量都會給分。
水旱區儘管在考研學生之間流傳很廣,但是這些其實都需要具體到具體的院校具體的專業,並不能一概而論。
如果自己能夠準確定位自己的能力,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考上理想院校,其實並沒有什麼水旱區影響自己成績的困擾.
那如果這樣評卷的話,會不會影響教育的公平呢?
大家大可以放心,一般情況下就算是評分不是那麼嚴格,但同樣的一張試卷都是由多個老師共同評分,評分標準也都是相同的.
只不過會對後期的調劑有一定的影響,而且這個影響並不存在於每一個人,而且調劑是可以跨地區的,所以說並不影響教育的公平性原則。
況且很多時候,初試試卷經歷了專家組試評、制定評分細則、閱卷老師選聘和培訓、閱卷老師試評正式評閱專家組質檢、專家組抽查複核等多個過程,每一項都有嚴格的標準和規範,並沒有傳言中的那麼簡單。
略略寄語
作為考研人,其實如果你有了自己的選擇,也並沒有必要過度的擔心會不會被壓分。
現在這個階段就是要好好的準備自己的複試內容,或者感覺自己分數不是很理想的,現在其實就可以開始準備自己的調劑工作了。
好好搜集一些相關的院校資料,只要自己之前好好努力了,那麼結果就不會很差。
話題討論:
你考研所在的地區是旱區還是水區?
歡迎在評論下方留言分享討論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