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發布關於調整疫情期間對跨境遠程文憑證書特殊認證規則的公告,明確今年起不再為跨境遠程文憑證書提供認證。這一規定是切實保障廣大留學人員的利益,維護教育公平的必要之舉,也是順應疫情防控新形勢下國際往來恢復正常的必然要求。
事實上,一直以來,跨境遠程國(境)外學歷學位證書和高等教育文憑本就不在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範圍內。只是受疫情影響,海外一些高校把原本的面授課程更改為線上課程,留學人員被迫選擇通過在線方式修讀部分或者全部課程。
為了減少疫情對留學人員正常學習秩序的影響,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制定了特殊認證規則。對於受疫情影響,被迫選擇通過在線方式修讀部分或者全部課程的留學人員,在滿足海外高校規定的學位授予條件後,其所獲得的學位可以獲得正常認證。
而這一特殊時期的認證規則,被部分境外院校和中介機構所利用。它們以疫情為借口,不斷推出各種在線課程,通過降低錄取條件、畢業要求或縮短學習時長等方式,大肆招收我國學生就讀,並聲稱「不需出國就可以輕鬆獲得海外文憑」。
對此,早在2021年3月,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就明確表態,堅決反對部分境外院校和中介機構以營利為目的,假借疫情突擊增開大量在線課程,涉嫌變相售賣文憑的做法,此類文憑將無法獲得認證。2022年3月,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再次發布公告,明確不認證跨境遠程學歷學位證書和高等教育文憑,提醒留學人員在選擇課程模式時注意區分。期間,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還多次更新了「留學黑名單」,明確對部分國外大學的文憑認證將加強審核。
但是,在部分境外院校和中介機構的宣傳攻勢下,國內部分學生抱著僥倖心理,選擇各類線上課程。最後的結果是,部分學生的文憑無法獲得認證,錢打了水漂。即便最後僥倖通過了認證,這種文憑也「水分十足」,是典型的濫竽充數。
疫情期間的特殊認定規則是非常之舉,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新變化,海外留學恢復常態,也該完成使命。過了特殊時期,還企圖在國內刷網課,拿洋學位,那就是「混文憑」。
學歷不可注水!在海外留學在就業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光環和優勢的背景下,從嚴認證海外留學文憑,守護了教育公平,有利於提高海外留學文憑的含金量和合法性,保障國內學生的公平就業權,避免出現劣幣淘汰良幣的現象。
這也再次提醒廣大留學人員及其家長,提高警惕、擦亮眼睛,確認相關在線課程是否為學校開設的正規課程。更不要抱著僥倖心理,試圖通過「混文憑」的方式實現學歷鍍金。殊不知,你所以為的「鍍金」,其實是「注水」。按照正常的途徑去留學,憑真才實學獲得學歷認證,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