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 賓:羅禹,教授,博士生導師,貴州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院長,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副主任,中國心理學會情緒與健康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學會腦電相關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
主持人:悠揚
近日,教育部答覆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關於在高等學校開設家庭家教家風必修課的建議」時表示,鼓勵高校加強戀愛心理教育。教育部在答覆中就下一步工作考慮表示,鼓勵高校加強戀愛心理教育、家庭倫理教育,提升學生表達、溝通和交往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婚戀觀、家庭觀。
對於高校加強戀愛心理教育這件事,如果從大一開課,貫穿整個大學階段,課程內容應該涉及哪些方面?授課形式如何變化?
羅禹:從授課內容部分來講,首先搞清楚什麼是愛情,才知道應該開展什麼教育。從中外的著名理論,著名學者的觀點總結來看,愛情最主要是包含有激情(性的激情和浪漫的激情)、親密(信任、交流和互助)、承諾(忠貞、責任和計劃)。圍繞這三個方面來開展是合適的。
一是激情。大學生都是青春年少、朝氣蓬勃的,充滿了激情。這一階段學生性意識高漲,所以要教會學生正確的看待性、正確的面對性、性行為相關的問題,也不要過度沉迷於浪漫,認清主責主業是學習。
二是親密。包括信任、交流、互助。在親密關係中如何信任對方,如何進行良性的互動,並且在親密關係中相互成長,而不是相互消耗。
三是承諾。親密關係中除了激情和親密以外,還有責任、忠貞。責任包括對自己的責任,對對方的責任以及對關係的責任。除此以外,還要教會學生如何面對親密關係中的挫折,比如失戀之類的常見問題。
再從授課形式來講,現在大學的授課形式多種多樣,無論哪一種形式,只要是圍繞上述三個主題開展都是可以的。比如講授,案例分享,團體活動等都可以開展。根據內容匹配最佳形式,這還需要老師根據學生特點去把握。
悠揚:戀愛心理教育課會涉及一個人的心理、情緒、家庭、隱私等,您認為,上好這門課的教師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羅禹: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就能上好戀愛心理課程。戀愛心理課確實有些獨特,但這也是個人發展中的一部分,屬於發展心理學的一部分。所以有心理學基礎的老師只要認真準備都能上好這個課程。
聽眾提問:我媽說,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就是耍流氓;我室友說,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才是。談戀愛到底該不該以結婚為目的?
羅禹: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就不會有衝突。在父母的角度,希望子女成家過上幸福生活;在兒女角度,談一場沒有負擔的戀愛也是一種幸福生活。兩者都沒有問題,大家都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就能理解了。
在討論「談戀愛是否需要以結婚為目的」話題時,需要搞清楚「戀愛」和「結婚」的真實定義。我們會發現,不同的人對於「愛情」和「結婚」的內在真正定義有所不同。甚至大家對待同一個事情,一方將其命名為「愛情」,一方將其命名為「結婚」,吵得不亦樂乎。在我看來,這兩種定義,沒有優劣好壞之分,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的方式,想要跟未來的親密關係對象能不在這方面產生分歧,最好是先跟對方核對清楚彼此對戀愛、結婚、未來的看法。
我們最終跟一個人發展成什麼關係,在相遇之初就準確地許諾並不容易,更妥帖的是通過多與這個人接觸、了解對方的同時,也發現自己的需要,體會在這段關係中自己的狀態是否是自己喜歡的,在互相尊重彼此理解的前提下共同作出決定,或許是更加真誠而負責的態度。概言之,一場戀愛和伴侶到底適合不適合自己,還是得大家親自來嘗試一下。
愛情、婚姻是很個人化、階段化的事情,會受到該階段外在環境、我們的過往成長經歷、個人偏見,甚至是我們的大腦發育、激素分泌等生理原因的影響,因此相信並尊重自己的選擇,但也保持一定的開放性,以備未來的變化。
《愛聆聽》是貴州廣播電視台綜合廣播的一檔心理療愈互動節目。播音指導、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提名獎獲得者、貴州綜合廣播主持人悠揚擔任節目主持,中宣部「時代楷模」獲得者、貴陽市白雲區第三中學心理諮詢老師、被稱為「中國大山裡的海倫•凱勒」的盲人女教師劉芳擔綱嘉賓主持人。
節目關注親子關係、兩性關係、職場競爭中的自我成長等聽眾、網友諮詢的熱點問題,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及受眾的熱烈追捧。節目通過兩種方式互動,每周五12:05——13:00,聽眾通過直播熱線0851—85986946參與節目,關注「愛聆聽工作室」微信公眾號搜索「愛聆聽工作室」拼音首字母也可後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