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好讀書,將來才能有一份好工作。你好好讀書,畢業之後娶個好媳婦。我供她讀書花了那麼多錢,怎麼能隨隨便便嫁給你。
這話不中聽,卻也是實話。在我國初期的教育都是惠民制的,花不了多少錢。但是後續的教育,包括中間的補習,家長付出的精力,培養一名大學生的開銷對於普通家庭來講是巨大的。
清華大學是我國最高等的學府,能娶到清華大學的媳婦,對後代的智商都是一種福澤。那想要娶一名清華大學的媳婦,需要多少彩禮呢?
清華校園採訪,女生對待彩禮太豪橫,網友:我也想娶一個
能考上清華大學的學生普遍家底都是不錯的,現在清華每年錄取的考生中,裸分上清華的不足一半,剩下的都是各種渠道考進去的。
多數都是藝術類,競技類這些都需要金錢的堆積。像奶茶妹妹靠跳健美操,跳進了清華大學,還是集體健美操。
裸分中能考上清華的,每年有多少窮人家的孩子,都是要上新聞的。大部分的學生,都是家境不錯的。
這一點不是說錢不錢的事情,能考上清華大學靠努力不成,更重要的是天賦和智商。這些普遍遺傳家長,家長智商高的,通常生活都會不錯。
這樣的概率之下,清華的學生,普遍來看,家境都很好。在我們講究門當戶對的基礎上,一般家庭是娶不起的。
但清華的女生卻不這麼想,採訪過程中,被採訪的女生,要麼說自己還沒有想到這方面。要麼就說自己不需要彩禮,要著也沒什麼用。
學生說,家庭是你出一部分,我出一部分組建起來的,並不是一方一味地付出。採訪了很多學生,都表示自己並不需要彩禮。
這給不少男生看得很是興奮,這也太豪橫了。成績好,未來發展好,還不要彩禮。我能娶一個回家嗎?想得美,她們不要彩禮,但要的普通男生給不起。
彩禮不是必需品,但讀書好的人可能娶不起
在採訪視頻的評論區里,有這樣一條評論最多人點贊,他說:她們不要彩禮,但是她們絕對不會嫁給農村大齡沒有學歷的男青年,她們要的東西一般人給不了。
這話聽起來有些前後矛盾,但細想就明白其中道理。莫不說清華大學的學生,就是正常讀到好一些大學的女生,對於未來另一半的需求,可能都是不同的。
彩禮可能是最不重要的一部分,問有什麼要求的時候,可能只有一句:能合得來,有共同話題的就好。
但就是這個合得來,有共同話題其實真的是太難了。這需要兩個人從小的教育環境相匹配,生活環境相匹配,想去愛好相匹配,成年之後接觸的層次相匹配。
這些能配得上的人,能有多少?這樣一對比,還是要彩禮好一些,無外乎就是努力掙錢就行了。就像谷愛凌一樣,她說不要彩禮,要能聊得來的人,但有幾個人能和她相匹配?
筆者寄語
其實筆者覺得這樣很好,三觀很正。這些是讀書和能力,帶給一個女生的底氣。不依附於誰,自己可以很好地照顧自己。
對待另一半的選擇,也不在於錢,而在於心,有幸遇見就好好珍惜吧。這也是有時候家裡學生讀書多了之後,和家長之間對比,家長總說讀書讀傻了。
這其實就是在認知上出現了差距,家長說認為重要的東西,在學生眼裡並不重要。比如彩禮,比如家境。
在學生眼裡看重的東西,家長覺得太過虛無,比如三觀,比如感情。這裡也沒有誰對誰錯,就是彼此之間對待事物的看法不同。
也有很多農村的家長說過這樣的話,讀書越多離家長越遠。即使回家,和爸媽也說不了幾句話,表現得很不耐煩。
反倒是那些從小沒怎麼讀書,一直在爸媽身邊長大的孩子,和爸媽比較有共同話題,能聊得來,這些都是一個道理。
所以想要娶到清華大學的學生,自己也要有同樣的本事才好。不是說一定要考上清華,但眼界,知識層面,接觸的層次,興趣愛好,重要有能匹配的地方。
有些人看一眼就知道不是自己的,不是太好就是太差。我們本能地去尋找能和自己同頻共振的那個人,衡量的標準是靈魂,不是金錢。
今日話題:你對這件事怎麼看?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