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青春期與父母的對抗,是叛逆,這是一種偽命題。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與父母對抗。
孩子與父母對抗,早在青春期之前就已經出現了這樣一種情況,只不過在青春期,他更敢於主張自己的權利。
青春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階段,他們渴望更加獨立的空間,他們不斷向外拓展,他們的思想慢慢的成熟,逐漸的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對很多問題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態度。
他們對父母的很多話,不再那麼的信任,而是會表述自己的觀點。當兩種觀點不一樣的時候,如果雙方都比較強勢,就會產生矛盾。
我們人都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所有的孩子遲早有一天會長大,遲早有一天會離開父母的羽翼,他們不再像小時候那樣去依戀著父母,總是渴望著父母的陪伴。
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會有一些事情不願意向父母訴說,不再與父母分享。
只要是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秘密,就算是一個嬰兒,當他玩得正開心的時候,如果周圍有人打擾他,他就會變得哭鬧不止,嬰兒也有獨處的意願,何況他在慢慢的長大。
孩子到了青春期,他更加需要父母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如果得不到,他慢慢就不再願意與父母分享他的所見所聞,所思。
這也是人之常情,如果得到的總是負面和否定的信息,又怎麼可能願意彼此交流,彼此的關係怎麼不會越來越疏遠呢?
到了一定的程度,最親的血緣關係,相處起來卻形如陌生人。
解決的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認真的聽他的想法,意見和觀點,對認同的部分給予肯定。
當孩子向我們訴說的時候,不要隨便打斷他,給予一些回應,讓他積極地表達自己,當他把自己的意見表達清楚的時候,他心裡的一些情結也會打開,對他一些情緒的疏解也會有所幫助。當他發現父母願意聽他訴說,他會感覺受到了一種尊重,慢慢就會向父母敞開更多的心扉。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發現青春期孩子的內心世界,並不那麼容易,因為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是非常廣闊,就像大海一樣,有風有浪,也有風平浪靜,也有海闊天空,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格式,固定的套路。
孩子一路成長,也會面臨很多的困難和挑戰,也有他的悲傷、難過,他的內心也有很多脆弱,作為父母,永遠做他最堅強的靠山,最忠實的聽眾。
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父母逐漸放低自己的過程,放低了自己,成就了孩子的成長。蹲下來,彎下腰,用孩子的視角去看待孩子的世界,孩子獲得了尊重,親子關係才會更加的和諧。
有了親密的親子關係,孩子才願意聽我們的意見。
仔細想想,孩子的青春期可能是他這一生與父母關係最近的時候了,他以後也會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