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農業大學: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山農力量

2022年10月15日09:53:25 教育 1176

10月15日是山東農業大學校慶日。

祝山東農業大學116歲生日快樂!

山東農業大學: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山農力量 - 天天要聞

山東農業大學累計培養26萬名畢業生奔赴祖國各條戰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東省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其中,山東農業大學在智力和科技支撐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日,山東農業大學黨委書記徐劍波專題介紹了學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的辦學成績,未來學校發展的奮鬥目標,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務等。

山東農業大學坐落在泰山腳下,北依黃河、南臨曲阜,位於齊魯文化一山一水一聖人的中心線。學校創建於1906年,目前是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擁有山東省屬高校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物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17年入選首屆全國文明校園。2019年山東省委對學校辦學發展提出了成為省屬高校「雙一流」建設排頭兵、服務鄉村振興排頭兵的要求,學校2020年入選山東省高水平大學「沖一流」建設高校

山東農業大學: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山農力量 - 天天要聞

山東農業大學岱宗校區全景

堅持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作為根本使命,持續拓展「教學、科研、生產」相結合的人才培養優勢

在談及人才培養工作時,徐劍波說:「作為農業大省的農業高校,學校始終自覺擔負起培養知農愛農新型人才的歷史使命,堅持育人為本,強化思政育人,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在這一方面,學校主要是聚焦「三個引領」,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努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山東農業大學: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山農力量 - 天天要聞

作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聚焦質量引領,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堅持因材施教、分類培養,推進學分制改革,完善拔尖型、創新型、複合型和專業型「四型」人才培養體系。開設齊魯學堂,推進本碩博一體化培養,完善人才培養方案,2020年新增新農科提前批次招生,培養拔尖創新型卓越農林人才。入選齊魯學堂的學生制訂單獨培養方案,實行導師制、小班化授課、個性化培養,優秀學生可實現本碩博貫通,突出創新能力培養,重要的是大二就能進入實驗室,早早參與科研。比如,齊魯學堂學生董旭晟,師從「牛專家」王中華教授,跟進課題研究、深入生產實踐,在本科階段就取得一系列創新成果,連續擔任全國牛精英聯盟山東農業大學負責人,成功申請到山東省留學基金資助。開辦「大北農班」「新希望六和班」「金正大班」「振興菁英班」等校企合作班,與惠普公司、青軟實訓等探索「3+1」培養模式,與企業聯合培養複合應用型農林人才。率先招收公費農科生,「量身定製」專門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培養新型基層農技人才。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打出教書與育人並重、教學與需求對接、科研與實踐貫通的研究生培養「組合拳」,新建國家級研究生實踐教學示範基地3個、省級教學基地9個,研究生在學校高水平論文中的第一作者比例達到87%,生源質量和培養質量穩步提高。本科畢業生深造率穩定在40%左右,列省屬高校首位、全國農林院校第4位,近5年203個畢業生宿舍集體考取研究生,塑造了刻苦攻讀、學風優良的「山農現象」。學校列《一流本科教育排行榜》全國第49位、農林高校第4位、省屬高校首位。

聚焦內涵引領,深化一流專業課程建設。作為我省最早開展研究生教育的省屬高校,近5年學校新增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9個,入選研究生省級優質課程39門、優質案例庫41個。優化本科專業結構布局,加強課程建設,全面打造「金專」「金課」。加強新農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設,依託農業和生命科學優勢學科布局新興農科專業,新增8個專業、撤停26個專業,16個對接現代農業產業需求的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個專業群獲批省教育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專業對接產業項目,2個專業(群)獲批省高水平應用型建設專業,3個專業通過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實施課程創優行動,入選國家一流本科課程10門、省一流本科課程57門,入選數量均位居省屬高校前列。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獲省教學成果獎30項,其中特等獎3項、一等獎11項,獲批教育部新農科、協同育人和省級教改等項目189項。學校優勢特色專業成為我省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者,有力推動了我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植物保護專業為例,自1950年開始招生,先後獲評首批山東省品牌專業(2007年)、國家級特色專業(2009年)、首批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建設專業(2016年)、教育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對接產業項目專業(2018年)、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2019年),形成了「一二三」人才培養模式和「四位一體」實踐教學平台,培養了包括2名院士在內的一批高層次人才,為保障國家和區域農產品質量安全、生態安全及產業升級作出了重要貢獻。

山東農業大學: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山農力量 - 天天要聞

豐收的季節,希望的田野

聚焦能力引領,深化實踐育人體系構建。依託榮獲國家教學成果特等獎的「三三式」實踐教學體系,提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構建了「雙創四驅」創新創業教育模式,開發創新創業課程,建設創業孵化中心,提供專項培訓、資金扶持等全方位服務,開放1500畝科技實踐站園,在全國190餘個縣、910餘個村、160餘個企業建立了1300餘個教學科研與就業創業實踐基地,有創業意願的學生比例由2014年的不足6%增至30%。目前,校園裡活躍著近1000支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他們註冊公司、申請專利、轉化成果,依託專業優勢作出了大文章,榮獲全國「互聯網+」「創青春」「挑戰杯」大賽金獎等競賽獎勵1200餘項,學校入選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經驗高校、國家級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畢業生中,既有以院士為代表的頂尖科技人才,也有奮戰在涉農領域的管理學家和企業家,更有一大批活躍在鄉村振興主戰場的基層農技人才和自主創業者,他們成為紮根「三農」一線、希望田野的中堅力量。比如,青年學生聶陽、張金、劉書程共同創辦山東三生萬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廣林下種植食用菌,以「公司+服務隊+合作社+村民」模式,推動產業發展,近年來已將項目推廣到全國26個省份65市,種植8000餘畝,總產值達2億元,戶均增收4.17萬元,累計帶動3000餘戶實現脫貧。在艾瑞森中國校友會網公布的《中國大學畢業生質量排行榜》和《中國大學教學質量排行榜》中,學校均位居全國百強,是唯一入選的省屬高校。

山東農業大學: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山農力量 - 天天要聞

孔令讓團隊發現攻克小麥赤霉病世界性難題的金鑰匙

堅持把破解農業科技「卡脖子」難題作為看家本領,持續發揚「頂天立地、十年磨劍」的科學研究優勢

在談及科學研究工作時,徐劍波說:「作為省屬高校『雙一流』建設的排頭兵,學校始終緊密對接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需求,牢牢抓住學科建設『牛鼻子』,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加快變革科研範式和組織模式,強化有組織科研,鼓勵合縱連橫,打造協同創新的科研高地。」在這方面,學校主要是實施「三大戰略」,引導廣大師生大力弘揚「十年磨劍」山農品質,奮力實現學科建設、原創性成果、「卡脖子」技術等一系列突破,助力農業科技自立自強。

實施特色引領戰略,著力打造學科高峰。大力推進學科高峰計劃,獲批1個省高峰計劃學科、4個省一流學科,1個省高水平學科「高峰學科」建設學科、5個「優勢特色學科」建設與培育學科。農林學科入圍QS世界大學學科排行榜200強。4個學科ESI全球排名列前百分之一,其中植物與動物科學學科進入千分之一,農業科學學科也已接近千分之一。農學學科列2022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第26位、獸醫學學科列第35位。11個學科入選2022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其中園藝學進入前10%,列全國第4位,作物學和生物學進入前20%,分別列全國第7位和第41位。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7個自然科學學科獲評B級,其中2個B+,位居省屬高校首位。作物學、園藝學等學科部分研究方向達到國際一流水平,農業科學領域整體水平位居國內同類高校前列。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著力攻堅「卡脖子」技術難題。強化創新平台建設,作物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連續獲良好等次,國家蘋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順利通過評估,土肥高效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納入國家級平台新序列,植保微生物種質資源庫入選首批國家級種質資源庫,近5年新增省部級及以上科技創新平台(基地)24個,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5項,承擔各類項目(課題)3454項、經費15.6億元,在《科學》《自然》《細胞》等國際著名期刊發表高水平成果60餘篇。孔令讓團隊在全球首次發現並克隆抗小麥赤霉病關鍵基因,為攻克世界性難題找到了「金鑰匙」,成果發表在《科學》主刊封面,實現了省屬高校零的突破。這是我國小麥研究領域首篇《科學》文章,也是山東農大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入選2020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2021中國農業科學十大進展。央視《新聞聯播》用2分47秒的時長,報道孔令讓團隊用接續奮鬥的青春攻克世界難題,守護中國碗里的中國糧,引發社會各界強烈反響。

山東農業大學: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山農力量 - 天天要聞

實施人才支撐戰略,著力構建人才「雁陣」格局。實施人才築峰、傑出青年人才培養、青年教師成長計劃等專項工程。近5年引進優秀人才411人,其中國家級高層次人才42人;培養泰山系列等人才工程專家等54人。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專任教師平均年齡41歲,具有博士學位人員比例達到65.4%。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湧現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全國巾幗文明崗、齊魯時代楷模、齊魯最美教師、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全省幹事創業好團隊等一大批先優典型。著力構建以領軍人才為引領、以創新團隊和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為中堅、以青年骨幹教師為生力軍的一流師資「雁陣」格局。

山東農業大學: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山農力量 - 天天要聞

陳學森團隊培育出「山農酥」梨,成為農民群眾的致富梨

堅持把服務鄉村振興、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作為責任擔當,持續彰顯「強農興農、富民興魯」的社會服務優勢

在談及社會服務工作時,徐劍波說:「作為省屬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的排頭兵,學校始終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面向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堅定紮根農村、服務農民的信念,在服務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擔當作為。」在這一方面,學校主要是健全「三個機制」,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轉化到農民笑臉上,為深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山農大力量。

健全服務機制,助力鄉村振興。推進科技服務「五個一工程」,組建110人的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團,選派80餘名教師赴縣市區任科技副職。開展「百名黨員專家聯百村」活動,117名黨員專家挂帥出征。在全省率先成立鄉村振興研究院,落實省委鄉村振興五個專班工作任務,為20餘個縣市區編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主持完成1000餘家省級家庭農場示範場、230餘家社會化服務組織實地評估工作,主持完成山東省首次農業保險經辦機構績效評價工作,牽頭起草的《山東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頒布實施,參與制定我省小麥、蘋果提質增效意見。學校「山東省鄉村振興研究基地」入選首批山東省社科理論重點研究基地。

山東農業大學: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山農力量 - 天天要聞

健全轉化機制,助力科教興農。開展量身定製「問診式」培訓,把科技驛站建到生產一線,把生產技術送到田間地頭,建立扶貧技術示範基地107處,對菏澤、臨沂、聊城重點扶貧區域縣市區實現全覆蓋。打造繼續教育特色品牌,獲評全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全國繼續教育信息化建設標杆院校、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範基地、全省首批大數據人才培訓示範基地。94人入選國家和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2個學院榮獲山東省科技興農先進集體,4人榮獲山東省科技興農先進個人。在果樹領域,陳學森教授把選育的近30個果樹新品種及栽培管理方法免費提供給果農使用,育成的「山農酥」梨果實大、口感好、耐貯藏、抗性強,種苗供不應求,已在聊城、菏澤等地推廣過萬畝,讓果農在果樹種植中脫貧致富奔小康,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健全合作機制,助力融合發展。先後與省內外20餘個地市和100餘個縣市區建立科技合作關係,與華能集團、金正大、登海種業魯商集團等60餘家大型企業簽署全面合作協議,建立了一批現代農業試驗示範基地、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綜合服務示範基地。圍繞我省新舊動能轉換總體布局,與泰安市濰坊市、青島西海岸新區、沂水縣等開展共建合作,集聚創新要素資源,圍繞產業提質增效先行先試,推動區域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特別是近年來泰安市委、市政府深入推動校城融合發展,2018年10月泰安市政府、山東農大和肥城市政府簽署三方合作協議,在肥城邊院鎮共建汶陽田現代農業產業園。目前產業園已建成科研區、生活服務區和1700餘畝的試驗田,學校52個科研團隊、90餘個各級各類科研項目在產業園開展創造性研究,就地推廣科技成果,實現農民增收創富。

山東農業大學: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山農力量 - 天天要聞

段巧紅團隊揭示被子植物受精過程關鍵機制

堅持把紮根齊魯大地、建設一流農業大學作為不懈追求,持續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供強有力的智力和科技支撐

在談及學校未來發展時,徐劍波表示,今年9月,學校召開了第八次黨代會,提出了「全面建設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國際知名一流農業大學」的奮鬥目標,確定了今後五年「一四六八五」的工作思路,明確了學校發展的基礎、原則、路徑和保障,吹響了「在省屬高校中率先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的衝鋒號。

下一步,學校黨委將動員和組織全校黨員及廣大師生員工勇擔立德樹人、強農興農光榮使命,發揮優勢、開拓創新,攻堅克難、加壓奮進,在建設一流農業大學進程中走在前、開新局,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深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大眾日報)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公費培養、有編有崗!萍鄉招收38名 - 天天要聞

公費培養、有編有崗!萍鄉招收38名

近日《江西師範大學2025年省屬公費師範生招生簡章》發布根據省教育廳下達的計劃數2025年江西師範大學共計劃招收公費師範生350名其中 萍鄉招收38名 具體如下什麼是江西省屬公費師範生?江西省屬公費師範生培養任務由3所省屬師範大學共同承擔;江西師範大學、江西科技師範大學、贛南師範大學(2025年招生專業及計劃數以招生計...
打造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秦淮樣本」!朱成山名師工作室成立暨紅色文化校園巡展啟動 - 天天要聞

打造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秦淮樣本」!朱成山名師工作室成立暨紅色文化校園巡展啟動

搭建三重平台、聯動五維力量……5月23日下午,南京市秦淮區教育局舉辦了「朱成山名師工作室成立暨紅色文化校園巡展」啟動儀式,探索了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的特色模式,打造了南京市思政教育一體化的「秦淮樣本」。推動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縱深發展活動由秦淮區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刁曉蓓主持。南京市秦淮區委教育...
濰坊護理職業學院:匯聚職教力量 賦能高質量發展 - 天天要聞

濰坊護理職業學院:匯聚職教力量 賦能高質量發展

大眾網記者 劉臻臻 通訊員 李文莉 濰坊報道5月23日,2025年山東省「百城千校萬企」民企高校攜手促就業行動暨濰坊市職業教育活動周在富華國際展覽中心盛大啟幕。學校黨委書記崔照忠率隊參展,並向現場嘉賓宣傳推介「濰護好品」。副院長竇忠偉參加活
上海明確: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回家作業,初中每天書面作業不超過90分鐘 - 天天要聞

上海明確: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回家作業,初中每天書面作業不超過90分鐘

5月23日,記者從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網獲悉,《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優化上海市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提高作業育人水平的通知》當日發布。《通知》明確,不得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回家作業,小學其他年級每天書面作業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每天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
我是教師,如果神是存在的,請賜予我力量讓我一直奉獻 - 天天要聞

我是教師,如果神是存在的,請賜予我力量讓我一直奉獻

教師上課,只講3分鐘就給學生放電影,啥原因呢?這是我在手機上刷視頻的時候,刷到了一個消息。消息來源呢是山東廣播電視台閃電新聞。在閃電新聞的這個視頻里,說有一個網民發視頻說,江西省樟樹市濱江中學因教師福利未發放,個別教師消極教學,上課只講3分
小童有「大美」 宋慶齡幼兒園舉行第二十屆國際藝術節 - 天天要聞

小童有「大美」 宋慶齡幼兒園舉行第二十屆國際藝術節

5月22日晚,上海大劇院內童聲清亮、舞步輕盈。「小童大美」,宋慶齡幼兒園第二十屆國際藝術節正在上演,匯聚了來自29個國家和地區的855名師生。孩子們用稚嫩卻真摯的表演,詮釋著藝術的力量——它不僅是美的載體,更是文化傳承、創意激發、自然感知與
高中文科老師,開始無人可教,學文已經毫無用處了嗎 - 天天要聞

高中文科老師,開始無人可教,學文已經毫無用處了嗎

「學文無用」是一種片面的認知。無論是文科教育本身的價值,還是文科人才在社會中的需求,都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高中文科老師「無人可教」的現象可能受短期政策、社會輿論或局部教育結構調整影響,但不能據此否定文科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