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校訊通是明智之舉
王營(特約評論員)
近日,安徽滁州市全椒縣一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反映,其與另一家長在家長群中就「校訊通」使用問題表達了疑惑,後被老師移出群聊。對此,滁州市政府回應,全椒縣教體局已責令涉事的城南小學加強教學管理,落實規範辦學要求,嚴禁通訊公司在校宣傳和辦理「校訊通」。
校訊通是早於微信群、QQ群的一種家校聯繫方式,即家長繳費購買通訊公司套餐,統一從學校處接收簡訊通知。2014年以來,為避免出現「變相收費」問題,包括北京、重慶、陝西、河北、青海等在內的多省市陸續發文,明確叫停「校訊通」類業務。但在部分地區,校訊通仍有市場,甚至變身為App。
如今,智能手機已基本普及,網路信號實現基本覆蓋,微信、QQ等社交方式已成主流, 用校訊通進行家校聯繫已不合時宜。校訊通不僅不如微信、QQ方便快捷,還要收取一定的費用。強迫學生和家長使用校訊通,會給家長帶來不必要的經濟負擔,教育部門已明令禁止。
雖然有的學校和教師聲稱讓家長自願購買校訊通,但如果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只通過校訊通發布,這就變成了另一種形式的強迫購買。因此,學校和教師對一切聲稱方便學生和家長的商業行為都應保持高度警惕,既不能為其搖旗吶喊,充當廣告代言人,也不能採取隱蔽手段,以服務教育教學和提高學生成績為名,強迫家長購買,更不能從中謀利。
家校聯繫和溝通的方式方法很多,不一定要通過校訊通,甚至也不必使用微信群、QQ群。家校溝通是一種帶有明確目的性和計劃性的教育行為,教師和家長通過有效的交流,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教育,溝通內容有時不宜公開。一次溫馨的家訪,一次推心置腹的約談,一個目的明確的電話,都能解決學生學習和成長中的大問題,效果遠勝冷冰冰的校訊通或者微信群、QQ群。
有人曾戲稱,家長群是「作業群」「任務群」「牢騷群」「馬屁群」……似乎家長群的主要功能僅僅是布置作業、發布任務或者彼此之間發發牢騷、拍拍馬屁,沒有真正發揮家校溝通的作用。單就作業布置而言,不使用通訊工具布置作業反而能提高學生的專註力,增強學生完成作業的責任心。因此,有的省份發文明確表示,禁止教師利用通訊軟體布置作業。
叫停校訊通,不僅減輕了家長的經濟負擔,制止了校園商業行為,也優化了家校溝通手段,增強了家校溝通效果,實屬明智之舉。學校和教師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切不可為了一時的小利,做有損教師個人和教育形象的事情。
(作者王營,蒲公英評論特約評論員。此為蒲公英評論網站首發作品,轉載請務必標註來源,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