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學生們從很小就知道自己未來要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從進入小學再到初高中,整整12年的時間,都在為了這個目標而學習著和努力著。
古語有「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家長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學習成績優異,能金榜題名。為了學生的教育,家長們也是竭盡全力,用心良苦。教育也成為了每一個家庭的重心和家長們最重視的事情。
可是學生們似乎在上了大學之後,就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前進的目標動力。「奶頭樂」和「新型啃老」悄然興起,家長們卻還沒有發現,以為十分努力和辛苦。
「奶頭樂」和「新型啃老」,被不少學生選擇,家長們卻懵然不知
據統計,我國目前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已經超過了2.18億。在全民文化素質水平都在提升的今天,很多人都說大學生不值錢了。
之所以有那麼多人說大學生「含金量」下降。一方面是因為大學生人數確實很多,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學生自己。在過去的很多年,大學生就是高素質高文化水平的代表,在大學裡學習到許多的知識和文化。
可是當代很多學生,好像就是在「混大學」「混文憑」。「奶頭樂」現象在當代大學校園裡,頻繁發生,令人感到司空見慣。很多家長卻還不知道什麼是「奶頭樂」。
有多少大學生寧可在寢室打遊戲,玩手機也不去上課,也不願意社交,更不願意參加班委和學生會。有多少學生,認為競選班委就是在為別人服務而已。我們不得不承認,當代許多大學生的自律性真的很差。
他們沉迷於當下輕鬆愉悅的生活狀態,從沒有為自己的未來而擔憂和計劃,也從沒有想過,大學階段對於未來有多大的幫助,等到瀕臨畢業,甚至是走出校園才開始慌張。
大學畢業之後,為了掩蓋自己的不足,選擇準備考研和考公,走向了「新型啃老」的道路。當然,也有努力學習準備考試的學生,可在巨大的考研考公大軍中,有多少學生是為了暫時逃避面對現實,逃避就業呢?
看似積極努力的一面,令家長們還不知道真實情況究竟是如何。每天熬夜的學生真的在學習嗎?大學裡及格萬歲的成績真的能夠在考公和考研中「上岸」嗎?或許只有學生自己知道。
學生們一時的輕鬆和快樂,殊不知在透支未來
確實,在大學沒有了「壓迫性」的學習,即使逃課被查出來,老師也不會找上門,60分及格萬歲,就算是掛科,也有補課和重修的機會。可這樣的大學,上得有意義嗎?
大學對於學生們來說,是多年努力才得到的結果,大學不應該比初高中輕鬆。大學階段,學生們其實應該更煩惱和辛苦,因為這個階段才是學生們實現成長和蛻變的重要階段。
可能學業壓力不是很大,但提升能力非常重要。在就業之前最後四年的學習,學生們應該掌握最基本的知識和能力,將學習到的知識融會貫通,不容忽視。
無論是競選班幹部,還是參加學生會,看似辛苦的工作,都為未來就業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當代學生還是要清醒地了解自己,懂得面對自己,知道自己的弱勢並進行補救。
心中有夢,眼裡有光,腳下有路,學生們未來可期
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有短期目標,三個月五個月的計劃,以及未來的夢想。這樣在學習的過程中,才有努力下去的動力,在遇見困難的時候,才有堅持克服的毅力。
每一個學生都經歷了多年的教育,學習了那麼多的知識和文化,無論什麼時候開始努力都不晚,不管是大一的新生還是大四的畢業生都是一樣。
大學裡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積极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鍛煉和提升自己的能力;畢業後在工作崗位上踏實肯干,勤奮認真,都可以獲得領導的認可。
筆者寄語:
學生們的未來,不僅僅是自己的未來,更是家長的期望,是祖國的希望,是民族的明天。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可以認清現實,你不努力,就會被其他同學所淘汰。
也希望家長們可以保持清醒,時刻勸誡學生,應該走一條怎樣的道路。最後,祝福祖國的學生們,學習成績優異,在未來的道路上,一帆風順,擁有一個燦爛而又美好的未來。
話題討論:
說了這麼多,你對當代大學生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和分享意見,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