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教育事業四十載,鄭強教授做「一生一事」的踐行者

2022年09月28日18:21:45 教育 1381

一生堅持做一件事,會不會感到枯燥?近期,有這樣一波討論,受到網友的廣泛關注。在不少人看來,連續幾十年同處一個領域難免會產生倦怠之情,但在持續的深耕中,便會發現這件事的不凡意義。我們在各行各業中也都能看見一些堅持不懈的身影,如與綠茵場為伴幾十載的水慶霞、在航天工作中兢兢業業的邵立民,為教育事業奮鬥不息的鄭強……

鷹擊長空,定不怕風雨兼程,以夢為馬,定不負理想遠方。在成為教育工作者的那一刻起,鄭強教授便將此作為了一生奮鬥的事業。從貴州大學太原理工,他紮根教育事業的土壤里,一心一意為學生、為課堂、為校園盡職盡責,深耕不輟。而不管遇到什麼難題,經歷怎樣的坎坷,他從不為眼前的福利、待遇而或喜或悲,一心只想著如何將教育事業深入下去。讓我們走進《捨得智慧人物》,聆聽鄭強教授講述他的「一生一事」。

深耕教育事業四十載,鄭強教授做「一生一事」的踐行者 - 天天要聞

做終身教育者:有理想有目標

無論身處哪行哪業,對於很多人來說,能夠在工作中找到理想目標並長遠地走下去,便是最難能可貴的事情。在成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後,鄭強教授便堅定著「做終身教育者」的理想。

人生的奮鬥路也許很漫長,但心中有了理想,眼前便有了方向。鄭強教授在走進教育崗位的那一刻起,就明確著「做一個大學的校長、書記,一定要朝著教育家努力」的理想。因為在他看來,教書育人不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件令人自豪、意義非凡的事情,他從不為眼前的福利、待遇而或喜或悲,一心只想著如何將教育事業深入下去。

深耕教育事業四十載,鄭強教授做「一生一事」的踐行者 - 天天要聞

有志者事竟成,一路追隨著教育理想,「忙碌而充實」便成了鄭強教授工作的日常寫照。他步履不停,致力為學生打造美好的校園環境,輸出優質的教育資源,同時,他也在其中持續進取,越走越遠。

一生堅持一事:有初心有情感

當人生步入花甲之年後,是選擇歸隱南山?還是持續奮鬥的腳步?很多人選擇前者,因為在他們看來,人生需要適當放慢節奏,但也有少數人選擇後者,因為他們願一生為一件事奮鬥不息。

作為同樣選擇了後者的人,鄭強教授曾感慨,自己一輩子都離不開教育。他對這份事業的情感,已經遠遠超出了本職工作,面對三年後即將結束在太原理工工作的安排,他這樣說:「我希望我永遠都不走,我的心留在這兒,我的情感留在這兒,所以我真的希望留下永遠的難忘。」在他心中,雖然自己有一天會離開這片熱土,但他的情感仍然留在這裡,他對教育事業的初心不會改變,他為教育事業奮鬥的腳步不會停下。

深耕教育事業四十載,鄭強教授做「一生一事」的踐行者 - 天天要聞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對於未來,鄭強教授坦言,自己仍會將教育這件事堅持下去。他帶著一顆純粹而真誠的初心,哪裡有校園,哪裡有學生,便會去往哪裡,而不管走到哪裡,他也從來都是孜孜不倦,滿懷激情!

躬耕不輟結碩果,丹心熱血沃新花。從風華正茂到花甲之年,鄭強教授與教育事業為伴走過了四十多個春秋,在這一路上,他有著明確的目標,長遠的理想,不變的初心,深厚的情感。而未來,他也不會離開,仍將一如既往地在這片土壤里深耕下去。很多人說,偉大就是把一件事堅持一生,為了做好這件事,人們可以放下名利,付出時間,奉獻自我,而在這一路上,他們也在不停地詮釋著「一生一事」的捨得精神!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2025年尾礦證考試題庫及尾礦試題解析 - 天天要聞

2025年尾礦證考試題庫及尾礦試題解析

題庫來源:安全生產模擬考試一點通公眾號小程序2025年尾礦證考試題庫及尾礦試題解析是安全生產模擬考試一點通結合(安監局)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考試大綱和(質檢局)特種設備作業人員上崗證考試大綱隨機出的尾礦在線模擬考試題練習。
教育部發布2025年第1號留學預警 - 天天要聞

教育部發布2025年第1號留學預警

近日,美國俄亥俄州通過有關高等教育法案,其中包含涉華消極條款,對中美高校教育交流合作施加限制。教育部提醒廣大留學人員,近期選擇赴美有關州學習時做好安全風險評估,增強防範意識。網站截圖(來源:教育部網站)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
由學校通知繳費,這次有點小複雜,操作完後2點感想 - 天天要聞

由學校通知繳費,這次有點小複雜,操作完後2點感想

今天,老師在群里通知要繳費,費用包括兩項:一項是餐費,另一項是課後服務費。這次老師分兩次發的收費通知,還特彆強調:餐費通過中國銀行繳費,課後服務費通過農業銀行繳費。收到通知後,馬上繳費,怕忘記按時繳費,被老師在群內提醒,那就尷尬啦。
電梯與天花板:透視社會分層的隱形階梯 - 天天要聞

電梯與天花板:透視社會分層的隱形階梯

在一所普通中學的課堂里,班主任正在統計課後補習班報名名單。前排的孩子們齊刷刷舉手,後排的學生則低頭沉默。這個看似平常的場景,恰好勾勒出社會流動的微妙圖景:教育機會的差距,往往在舉手與低頭之間悄然定型。現代社會的上升通道猶如一座巨型玻璃幕牆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