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情緒倦怠了?做事情提不上勁?
新的學期已經到來,有些家長發現家中的小朋友或多或少出現一些以上表現。
孩子可能得了「暑假綜合症」,不過請放心,它並非臨床上的專業病種,它是指從暑假快要結束到到新學期開學後的一段時間裡,個別學生出現的失眠、健忘、上課走神、記憶力減退、理解力下降等癥狀,因為其病因和暑假期間的不良生活習慣有著密切關聯,因此稱之為「暑假綜合症」。
怎麼改善暑假綜合症?
患有暑假綜合症的小朋友通過調節飲食、調節睡眠、調節情緒,通常能使上述表現基本消失。
暑假綜合征的表現多種多樣且不典型
生理表現
1
消化系統
包括厭食、噁心、嘔吐、腹瀉、便秘等,主要是因為假期時暴飲暴食、飲食規律被打亂。進食過多、過雜的食物或不潔飲食,會使胃腸道功能紊亂而引起腹瀉,看到或者攝入食物時會反射性出現噁心、嘔吐、厭食等表現。
2
神經系統
包括失眠、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因為睡眠不規律、熬夜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從而出現上述的一系列表現。
3
循環系統
部分人群由於假期過度疲勞、熬夜,整天外出玩耍、上網玩遊戲等,假期里身體反而得不到充分休息,導致大腦供氧消耗過多,表現為頭暈、頭脹等。
4
其他
全身乏力,主要是因為長期熬夜、睡眠不足、過度勞累等引起全身不適癥狀等。
心理表現
1
抑鬱
經過一個暑假的放鬆生活後,突然回到快節奏學習生活中,孩子心理難免產生落差導致無法適應,會不自覺地留戀假期休閑娛樂活動,懷念各種美食,一時間難以進入學習狀態。很多孩子因此情緒低落,出現消極心理,不願意學習,做事不專心,走神等,甚至可能會出現抑鬱情緒。
2
焦慮
由於假期過於放鬆,假期後不能適應現有的學習節奏,學習效率低、壓力大、精神緊張,導致情緒焦慮、煩躁等。

暑假綜合症對學習和身體健康都會有影響
雖然「暑假綜合症」不是病,但是其影響也不容忽視。
1 產生厭學心理
孩子在逐漸適應了假期放鬆的狀態之後,臨近開學孩子心裡想到的是開學後有規律的學習、上課,不由自主地會產生某些厭學心理,此時需要家長和老師逐漸去調整疏導,不要讓這一臨時的行為變成永久的習慣。
2 身體素質下降
在學校,同學之間一起玩耍、打鬧也是一種「鍛煉」。而暑假天氣炎熱,孩子在家減少了戶外活動,假期中作息時間不規律,這些都會使身體素質有所下降。
3 學習成績下滑
學校的學習特點是有規律有計劃,老師按照教學計劃實施教學工作,還有不同程度的考試隨時檢驗孩子的學習情況,以便老師進行調整。而在假期中,孩子自由散漫慣了,會導致開學無法跟上快節奏的學習,從而出現成績下滑的現象。
針對成因改善現狀

1、控制屏幕時間
控制孩子看電視、玩電腦、玩遊戲的時間,每次看電視或上網時間不宜超過2小時。

2、制定學習計劃、減輕學習壓力
對於課外輔導班,家長可以根據孩子實際情況適量選報,盡量還原孩子們的正常休息和玩耍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睡眠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性措施,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是機體精神調節及能量儲存的重要方式。如果長時間睡眠不足,會使人體的生物鐘失調,影響兒童和青少年的生長發育。

3、合理膳食、均衡營養
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平時注意改善家庭的膳食結構,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和雜糧,適當攝取蛋白質類的食物。注重一日三餐營養的正常攝入,避免營養不良或營養不均衡。

4、調整心態、積極面對新學期
假期後一時難以從悠閑無序的生活中調整過來,容易出現煩躁、鬱悶、傷感等情緒,還會出現抵觸心理。消極的心態既影響心情也影響日常學習和生活,要引導孩子多和家長、老師、同學溝通,放緩情緒,調整好心態。
應對「暑假綜合症」,最好在假期中就要防患於未然。引導孩子積極作息,勞逸結合,多做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比如旅遊、體育運動,參加假期夏令營,看一些有趣的課外書等。培養孩子做家務,不僅能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還能讓假期生活更加充實。下次放寒假時可以試試看哦~
參考文獻:
[1]. Ramos, A.R.,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visual impairment and sleep duration: analysis of the 2009 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NHIS). BMC Ophthalmol, 2014. 14:115-118.
供 稿:黃生壘
編 輯:鍾柳依
審 稿:羅春燕 馮曉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