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撒謊、詐騙之類的事情太多了。
一個人在上當受騙之後,就會說:「我怎麼那麼傻?怎麼會去相信騙子的話?」
在學校里,有的課程,經常會將學術不端,將偽造、篡改和剽竊等行為視作絕對不允許的事情。
學生最容易的犯的錯誤是剽竊,大段引用別人的話。超過3行就是剽竊。
剽竊顯然就是偷盜的一種,偷的一段話而已。
學生一旦在平時作業、考試中出現,這些行為,都會給記零分。
偽造、篡改實驗方法和數據,會得到一個錯誤的結論。
因為科研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如果錯誤的結論、方法上,後來的人重複實驗,也無法得到同樣的結果,都是浪費了人力和物力。
只要學術論文被發現有偽造、剽竊的內容,哪怕是發表了論文,都會被撤稿。每一年都會出現撤稿的醜聞。
這就說明,知識分子有時候為了發表論文,存在著學術不端的行為。
現在的人,閱讀英文的文獻,也要打起12分的精神,避免被這些提供虛假信息的論文所欺騙。
人為什麼會輕信?是因為無知,沒有一個判斷的準則。
判斷任何事物的準則就是不偷、不搶、不撒謊、不奸-淫等。特別是不撒謊,是說是,不是說不是。
這些準則就是常識,好像一個坐標系,判斷著一個人的行為。錯的就是錯的,永遠不會變成正確的。
任何情況下,只要違背這些常識,人就會受到懲罰。
只要發現有人違反這些原則,直接拒絕相信他。
要對他充滿高度的懷疑,人做錯事習慣了,也是一個錯誤連著一個錯誤,根本不會改正。
就好比一個小偷,一定是偷多次,很少說,只偷一次就住手的。
謊言也是這樣,說過一次謊言,肯定後來要說非常多的謊言來掩蓋。
因為,人一旦違反了這些原則,人就要墜入深淵,在罪惡中沉淪。就好像瞎子走路,跌倒坑裡,也發現不了。
人中不能和一個罪人一起沉淪,無法自拔。
違反這些原則,暫時得到的肉體的快樂,根本無法長久。一旦被人發現,就是罪惡暴露在陽光之下。會被眾人瞧不起,被貼上各種標籤,根本無法重新上岸。
當一個人誠實、一切都按照準則來,根本就不會在他人的試探下,做出錯事。
遇到試探,直接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