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全社會的必答題,你做對了嗎?

2022年07月01日14:55:07 教育 1132
一道全社會的必答題,你做對了嗎?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京和文旅發展研究院

6月25日,由中國文化產業協會、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教育與文創分會指導、北京京和文旅發展研究院和杭州師範大學文化創意與傳媒學院主辦、京城尚德智造產業園特別支持的「京和大講堂」第二期——《就業?待業?創業?我們的選擇?!》「線上+線下」直播講座順利結束。講座由北京京和文旅發展研究院學術部主任祁吟墨博士主持,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導,杭州師範大學文化創意與傳媒學院名譽院長、講座教授、錢塘學者,北京京和文旅發展研究院院長范周主講,以下為講座實錄全文。

一道全社會的必答題,你做對了嗎? - 天天要聞

來源 | 北京京和文旅發展研究院

本文字數:13806字 | 閱讀時間:16分鐘

截止至6月25日,已公布高考成績的省份已超過半數,全國1193萬高考考生即將走進大學校園,同時1076萬名大學應屆畢業生在這個夏季陸續離開母校、走入社會,兩類群體都面臨著一個「選擇」。選擇工作、選擇學校、選擇專業,更選擇城市。作為在教育戰線上工作了40年的教師,我已歷經了無數個畢業季,深刻感受到,選擇和努力同樣重要。

一道全社會的必答題,你做對了嗎?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unsplash

因此想和青年朋友們分享在社會、時代的種種變革下,面對不同的志願、行業、城市的時候,我們應該做出冷靜而富有趨勢性的判斷。

今年是疫情大流行的第三年,是載入人類歷史的重大事件。在疫情肆虐的情況下,全天候的線下流動活動都被迫停止,尤其是文旅活動、商業零售活動、體驗性活動。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生產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包括休閑消費、雲端教學、遠程辦公、雲展覽旅遊等等,都可以在「雲」上進行。第四次科技革命帶來的數字化、智能化浪潮,在這一次疫情當中又一次得到了檢驗,並且許多領域都開始進行突破。同時因為疫情帶來的一些變化我們也在逐步適應。

那麼當面對這種由快速的互聯網發展帶來的、由疫情的客觀環境決定著的、滾滾而來的這種新變化的時候,大家是不是做足了心理建設、是否做好了技能培養等各個方面的準備?這個恐怕不是這2269萬青年人(1193萬高考生、1076萬畢業生)要面對的問題,更是一道擺在全社會面前必須要回答的問題。

受疫情影響,畢業、就業也出現不可避免的問題。很多企業經營不善而倒閉、有的企業開始裁員。待業?就業?創業?你將何去何從?

志願的選擇

志願的選擇和填報十分重要。關於這個問題,首先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有一個孩子叫杜青雲,2016年他考取了704分。填報志願之前,他嚮往的是詩歌與文學。但是父母經過幾十年的辛苦付出,根據社會經驗和判斷,認為詩歌和文學既不賺錢,也沒有太多的好處,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是很知名的,企業也看重,從這裡畢業出來,薪資可觀。孩子在父母的規勸下前往光華學院學習,但是他內心不想學這些東西。走進光華的第一天,杜青雲就受挫了,他看著別人輕鬆地討論各種公司、電腦軟體、托福成績,他聽不懂,只能緊張地盯著別人發言,插不進話,生怕被別人取笑。家庭條件的懸殊對比,平平無奇的成績,他變得不想接觸任何人,連課都不願去上。期間他去了一趟醫院,確診了中度抑鬱隨後為自己辦理了退學手續。之後的一年,他用718分,從榜眼升為了理科高考狀元,被清華錄取。這次他遵從了內心,選擇了清華大學新雅書院,擁有了很多興趣相投的同學。這條自我救贖的道路,杜青雲終是穩穩邁了過去。他說,「雖然結果很慘,付出代價很高。但對於重建自我這方面,一切都值得。」

一道全社會的必答題,你做對了嗎?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網易新聞

這是一個極端的案例,不代表普遍性。主要是想說明志願的選擇一定不是父母的願望,一定不是讓兒女替父母還當年的理想。從這個故事當中,我們能看出,一個志願的誕生往往夾雜著個人興趣、家庭環境、學校美譽度和專業熱門度等各個方面的影響。專業本無「冷」「熱」之分,社會形態、行業規模,市場需求的階段性差異才是成因。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缺乏對專業的系統了解,而是去「盲猜」專業的情況。

2021年一項社會調查說,高考志願填報有67.7%的受訪者表示不清楚專業的前景和就業的情況,有50%的受訪者表示不理解專業的含義和學習內容。從歷史的眼光來看,20世紀90年代末,在國際化的背景下,中國經濟迎來了快速發展階段,GDP在1998年突破萬億,外貿成為了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隨之而來的是行業發生變化,電視、媒體、動畫、報紙、藝術設計等產業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在此情況下,國家教委調整修訂1998年的專業目錄,共設置了11個一級門類、71個二級門類、249種專業,中國經濟發展開始進入到國際化的快車道,在此之前,全國高校專業點共有11135個,專業集中分布在電子信息類、經濟學類、機械類、工商管理類、外國語言、文學和藝術類,布點最少的是天文學,僅有三個。

一道全社會的必答題,你做對了嗎?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unsplash

第一,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促使專業發生此消彼長的變化。在1999年到2009年這十年當中,中國高校的專業布點增長最多的四個門類是工學、文學、管理學和理學,佔總增加專業布點的81.2%。據官方數據顯示,工學的就業率、工資待遇是最高好的。進入21世紀,產業結構比重開始發生變化,第四次科技革命吹響的彎道超車的號角能不能夠實現?最近大家經常提到一個詞叫做換道超車。因為在數字化的背景下,有些彎道是同樣的質量,而現在出現質量的差異,我國有量子傳輸、AI技術、人工智慧, 數字化,智能化的程度越來越凸顯,這也就推動大數據涉及的經濟方向等,成為了熱門專業,這就是時代的影響力

第二,行業的迭代強度往往導致專業細分。專業需求程度發生了變化,就導致同一個學科內的專業設置呈現出垂直化、精準化的特點。例如腦科學這個學科,最初它只是兩到三個學科混合形成的交叉學科,而現在腦學科已經成為獨立的學科、一個獨立的學派。今年2月,教育部網站公布了2021年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新增了1961個專業、188個審批專業點,同時撤銷了804個專業。共有30個新專業列入高等院校本科專業目錄,新增的31個專業當中,新工科專業最多。涉及12個專業能力的14個具體的專業。 新增專業點當中,人工智慧專業的數量最多,為95個。由此可見,人才培養和產業的發展是配套進行的。

一道全社會的必答題,你做對了嗎?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unsplash

第三,技術變革與市場需求的倒逼之下,不同的學科之間的邊界開始弱化、開始融合。2020 年,教育部印發《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關於設置「交叉學科」門類、「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和「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的通知》交叉學科」門類成為我國第14 個學科門類,下設兩個一級學科。同時允許各高校自主設置交叉學科專業,按照二級學科管理。2021 年公布的名單中涉及 455 所高校,5669 個二級學科和交叉學科,其中,自設二級學科 5053 個,交叉學科 616 個。交叉學科的出現使高中時代的文理分科對未來專業選擇具有直接影響的情況發生改變,更多具備複合型知識背景的學生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多的職業選擇。因此在填報志願的時候可參考院校自主設立的特色交叉學科。

考生填報志願時會總面對「選專業還是選學校」的難題。對於這個問題,給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

2008年,大西北的高考生周浩,以660的高分挺入當年青海省理科前五強。這個分數,國內頂級學府的大門,他可以隨便挑。於是,從小就對機械組裝、手工實踐感興趣的周浩,將目光投向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那裡有全中國最牛的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但這一選擇遭到父母的強烈反對。父母說「你這樣的分數不去清華北大,就是浪費!」周浩掙扎很久,最終選擇妥協。9月開學,周浩拎著行李,成為了北大生命科學學院的大一新生。但北大之行,給他帶去的更多是痛苦和抑鬱。2011年,他做出驚世駭俗的決定:棄北大,讀技校,轉學到北京工業技師學院。熱愛機械的他,每天花十幾個小時泡在數控機床上,將老師教過的內容日以繼夜地練習,直到爐火純青。2014年,數控專業最高水平的全國性競賽中,周浩打敗811人,拿下冠軍。而後幾年裡的全國大賽,周浩也多次獲得大獎,作為高技能人才,被引進、落戶北京。談及當初的選擇,周浩說「毫不後悔,很慶幸。」

這個故事有點極端,但也很有代表性。「名校情結」似乎是一個怎麼也繞不過去的詞,就連周浩這樣的學霸也得面對這個問題。讀名校不是一鎚子買賣,不等於安逸終生,能不能讀取決於過去的學習能力,能不能有所成就更要看未來的努力和機遇。小時候我們可能都被問過「將來你想上清華還是上北大?」。曾有這麼一個新聞,新生兒出生病房用高校命名,當時引得一片嘩然,「一出生就要進清華北大」居然成為了現實。所以到報志願的時候,「985/211/c9/雙一流」就是硬指標。

一道全社會的必答題,你做對了嗎?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官網

我們真的能在千挑萬選中找到那個完美志願嗎?「德尼摩定律」講,凡事都應有一個可安置的所在,一切都應在它該在的地方。比起高考的分數,你填下的志願、做出的選擇,往往更是命運的巨變。最合理的辦法應該是在更多的教育的載體當中,能找到你自己最適合的那一款。志願擺在你面前,多關注一些行業發展信息,多考慮一點自己的志向興趣,多傾聽傾聽一些內心的聲音。無疑,周浩的二次選擇,是個人志趣戰勝「名校情結」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職業教育成為他志向最合理、最合適的載體。那麼在今天,我們該如何看待職教?我們是否還要抱有偏見?

國家職業教育法迎來新的修訂,提出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有著同等重要的地位。全國自1996年以來,有上萬所職業技術學校,有近千萬的人在職業技術學院當中學習,目前高中總數中57%的同學要進入到職業技術學校學習。因此培養適應國家發展戰略的、全新的高素質技術和技能人才,是一件意義非凡的事情。從專業設置來看,執教專業與產業發展的契合度不斷提高,在教育部有專門的這方面的目錄,根據學科設置的1349個專業當中,中職專業、高職專業和職教本科專業目錄調整分別達到了61.1%,56.4%,還有260%。

一道全社會的必答題,你做對了嗎?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官網

從行業來看,先進位造業、新能源、新材料、現代農業、現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人工智慧,哪一個能離開職業技術?而且我們要加快建設學前護理,康養醫療等技術人才的培養。

從市場需求和前景上來看,未來高級職業技術人才的缺口是非常大的。從這方面來說持續在90%以上,高職在95%以上,因此我們對這樣的人才,不管是一線,新增,從業人員當中也好,還是70%以上來自職業技術學院的畢業生也好,我們都要對它有一個全新的。另外一個方面,我們國家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說到,2025年,三年以後,中國製造業的十大重點領域的人才缺口將達到三千萬,缺口率達到48%。人社部說,2020年年底,我國技能人才占就業總人口有26%。高中技能這些只佔技能人才的28%,技能人才在求人當中,在發展當中他是倍數在增長,是高技能的發展。即使如此,為什麼大家不願意去讀這種技能性的學校,在國外有的時候他會高於我們的正常的所謂工學院出來的工程師,所以我剛才想說的這些案例都想說明,作為一個技術工人,所以我講到志願的時候,更多的是把它和未來的就業的,給你帶來的這種舒適度結合在一起。

97類行業,1838個職業

是什麼讓你對他情有獨鍾?

2015 年,正在美國歐文大學深造的鄭冰清,放棄了國外優異的科研環境,帶著科技養殖先進技術,回到了家鄉。她穿起下水褲,走進滿是泥濘的池塘中學習實踐養殖知識、研究養殖難題。短短几年,她所帶領的科研團隊已申報了國家發明專利 1 項,發表相關論文 4 篇;他們在養殖場率先用上了無人機、無人船投餌、自主研發水產 ERP 系統,使傳統養殖逐步走向了現代農業;他們進行了池塘生態化改造,使水產養殖業轉變成對環境更友好的綠色漁業。受疫情影響,公司部分產品一度滯銷,鄭冰清就在家直播科普長江魚類的知識,網上粉絲越來越多,外地米其林餐廳主動聯繫合作,產品被成功推向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今年一季度公司就實現銷售 2000 多萬元,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行業的選擇,不僅填志願時的一次決定,也是一種人生的規劃。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社會發展帶來社會分工的日益精細化。根據我國最新實行的《國民民經濟行業分類》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 我國納入到國民經濟統計範圍內的包括97類行業,涉及1838個職業。從專業與行業的關係來看,在14個學科門類中,工學、醫學、農學、教育學這些學科門類的專業設置大都有較明顯的行業應用傾向。從職業和專業的相關性來看,大部分專業與職業既存在一對多的關係,也就是一個專業的學習可以滿足多個職業的需求。但實際情況是,學與用的完全一致是一種理想狀態。在個人興趣偏好拓展較為容易、社會發展變革速度加劇、各行業融合性特徵愈發明顯等基本條件下,「學非所用」的情況更為普遍。

拋開人生理想等不能量化衡量的因素,衡量收入薪酬是每個人做出行業以及職業選擇判斷上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因此對各個行業的消費有所了解,對各個行業的收入有所了解是十分必要的。數字化、信息化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專業人才供不應求,在線消費日趨旺盛,催生了龐大的互聯網的服務市場,這些綜合因素都使得IT行業的薪酬近年來保持了較高的增速。從畢業生的薪酬來看,工學專業持續領先,排名和漲幅均居首位。根據麥可思-中國 2019-2021 屆大學畢業生培養質量跟蹤評價,工學畢業生在工作三年和工作五年的月收入均領先於其他學科,三年後的平均月收入為9748元,五年後破萬(11778元),其薪資漲幅分別達到78%、152%。其中,計算機類專業包括信息安全、軟體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物聯網工程、數字媒體技術等熱門專業,且這些專業均躋身高薪專業前列,2021 屆畢業半年後月收入都超6300元。值得一提的是,自 2014 屆開始,信息安全連續八年成為本科主要專業中月收入最高的專業,薪資也一路上漲,從2014 屆的 5026 元,升到 2021 屆的 7439 元,起薪漲幅達 48%。

一道全社會的必答題,你做對了嗎?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unsplash

在此階段,薪資和行業的不匹配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影響薪酬變化的因素除了行業自身發展情況外,還與社會觀念和輿論環境有關。改革開放初期,「搞原子彈不如賣茶葉蛋、拿手術刀不如拿剃頭刀」的論調一時喧囂日上,這是在市場經濟剛剛興起,百業待興之時,市場大潮下「一切向錢看」的觀念導向和沒有及時用政府宏觀調控手段引起的社會爭論。

如今的時代已經是一個特殊的時代。1985年,人均工資最高行業是建築工人,一個月是1827元,而科研和機關單位的文教行業的收入是1300元到1200元,知識分子的收入低於勞動者的收入。進入到21世紀,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收入得到大幅提升,科研單位的收入已經遠遠地超過了當年建築工人的收入。但在2010 年-2018 年互聯網流量至上的時代,「流量明星」的天價片酬又引發了一場對行業與薪酬收入匹配程度的討論。

一道全社會的必答題,你做對了嗎?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抗疫英雄李蘭娟院士說到:一定要給年輕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把高薪留給一些科研人員,不要讓年輕人一味地去追求演藝明星。「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天價片酬也是觀眾和市場的推動,極端的情況可達到一千萬一集的出場費用,這是極其不合理的。

從職業選擇上來看,多元化一定是未來的一種大趨勢。在求穩的心理下,我國的公務員考試資格審查突破了兩百萬,而實際錄入人員才三萬多人。考公的趨勢非常明顯,2021年報考公務員的本科生當中,女生佔比63%,遠高於男生的37%。同時,青年朋友的創業熱情很高,依然不減。在中國人民大學的調查中顯示,除了公務員的就業意願上升之外,還有27.5%的被調查者有自主創業的意願。因此,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促進創業投資發展,深入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增強雙方平台的服務能力。在增強創業,帶動就業的背景下,不少城市也開始積極地響應創業型城市的創建工作,出台政策性的好處以留住人才。例如浙江地區一直鼓勵大學畢業生留在本地就業,在新一線城市裡,按照人才離開比例排名,鄭州,武漢,長沙為前三位,居於末位的三個城市是重慶,成都,杭州。這三個城市不但吸引了大量外地人才,也是最能留得人的大城市,這不僅涉及到經濟發展水平,更與城市就業環境的持續完善以及生活幸福指數的提高有著密切關聯。

創業是一個孵化的過程,需要資金、人才的支持,也需要社會的信心和耐心。職業的選擇是無需設限的,選擇什麼樣的職業,只要適合自己的就可以。工學、醫學、農學、教育學這些學科門類當中的設置都有明顯的行業的應用前景。但是,如今學非所用的情況也是非常普遍的情況,職場現狀與趨勢的調研報告當中顯示,對新時代的青年人來說,就業已經不再拘泥於傳統的行業。從事視頻博主工作的人佔比19%,電商主播佔比13.8%,菜品體驗官佔比12.6%。由此說明,自我價值的探索並不是一蹴而就,多一些嘗試是可以的。

但是嘗試之後要慎重考慮。我們需要那麼多的博主嗎?最近國家廣電總局對於網路主播行為規範明確,醫療衛生、財經、金融、法律教育等需要較高專業水平的網路主播,須取得相應的執業資質,依法持證上崗。

城市的選擇

工作是工作、生活歸生活

你的理想居所是哪裡?

居高不下的房價,巨大的通勤壓力,沒有喘息的加班工作……有人說,在「北上廣」只能是活著,而不配生活。當年有「逃離北上廣」,今天「離開北上廣的人又回來了」。我們在選擇城市的時候,究竟在選什麼?

傳統意義上講,就業行為的區域化特徵,往往歸因於區域整體的發展活力與潛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世界速度最快、規模最大的城鎮化進程,我國城市化水平由 1949 年7.3%提高至 2020年的63.89%。雖然有些城市達到了城市化率的基本條件,但是品質還不夠。

因此,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本質上是空間層面上要素的流動與資源配置過程,而人口在空間層面的流動又進一步形成了城鎮化的主要推動力與根本特徵。於是,城市被打上「機會多、收入高、環境好」的標籤。整個城市的「大校園」,城市的博物館、藝術場所、特色歷史文化等資源都是可學習可研究的部分。超一線城市、一線城市中高等院校較多,而這些院校的學科、專業和資源也是同學們可直接得到的學習機會。另外,城市的特質也是選擇時的重要因素,城市有溫度的、是有性格的、是有表情的、是有自己的脾氣的。

根據麥克思研究院多年來進行的《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2021 年,平均每 10 個本科畢業生里,就有 2 個在長三角、2 個在珠三角、2 個在環渤海地區工作,這些地區是中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區域之一,包含北上廣深和杭州、蘇州、南京等大多數的新一線城市基本都在這三個區域。與之對應的,鄉村逐漸成為區域經濟發展薄弱的地區,空心化現象愈加嚴重。近年來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鄉村地區的的發展潛力才逐漸被發現。

一道全社會的必答題,你做對了嗎?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unsplash

近年來,應屆畢業生前往新一線城市的就業意願不斷增強。本科畢業生選擇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從 2016 屆的 23%上升到 2020屆的 27%。高校畢業生和網民評選的 2022 首選十大城市排名日前公布,入選的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杭州,成都,南京,武漢,重慶,以及西安,除北上廣深外,其餘六座都屬於發展潛力巨大的「新一線城市」。

其中杭州發達的數字經濟、優待的人才政策,吸引各類相關產業人才。據獵聘發布的《2020中國互聯網行業中高端人才報告》,從2018年到2020年,杭州是互聯網行業高端人才凈流入率排名第一的城市。2020年,20名餓了么藍騎士通過了阿里本地生活大學的培訓與考試,獲得「網約配送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初級證書,成為全國首批擁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外賣騎手,享受政府培訓補貼、杭州市積分落戶加分、個人所得稅專項抵扣,等一系列技能人才政策。

從我國城市數量的統計來看,超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的數量在 40 個左右,但我國地級和縣級市的數量有 2000 多個。本科生到地級市和縣城就業的比例逐年增加,總比例甚至超過了一半。2016 年是 50%,2018 年是 53%,到 2020 年上升到了 56%。也就意味著畢業生下沉到四五線城市找工作其實比較普遍,而在這些城市中不乏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小城市。例如頻繁出現在媒體視野中的四五線城市的考公熱。

一道全社會的必答題,你做對了嗎?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unsplash

近日,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發布一份人才引進名單,招收的24個基礎工作崗位的入圍人員均來自著名大學,包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其中包括4名博士,19名碩士,1名本科。另外,廣東某縣發布了2022年引進高學歷人才公告,計劃引進 82 名師範、工程等專業的高校畢業生。結果收到 810 多份報名表。從學歷層次看,博士31名,碩士700多名。 以上是初次就業的情況。一般而言,工作3-5年會迎來二次就業的窗口期,究竟是留在畢業時選擇的城市繼續奮鬥,還是換個城市,尋找新機遇?

二次就業,「性價比」才是王道。各項指標中,最重要的是租房成本與通勤時間。超一線城市的房租與物價是壓在每個人身上的稻草,也是影響生活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越來越多的人期待的就業城市環境是「收入高、房租低」。同時,戶口問題也是一個關鍵原因,北京上海競爭激烈、落戶難與新一線開放和擁抱人才的姿態相比,新一線城市成為很多人的嚮往之地。

《2021 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中的數據顯示,2014 屆、2015屆的本科生畢業後在一線城市工作的,經過 5 年的摸爬滾打後,有約三成選擇了離開。首都北京,是北上廣深中年輕人離開比例最高的超一線城市。在新一線城市裡,按照人才離開比例排名,鄭州,武漢,長沙為前三位,居於末位的三個城市是重慶,成都,杭州。這三個城市不但吸引了大量外地人才,也是最能留得人的大城市,這不僅涉及到經濟發展水平,更與城市就業環境的持續完善以及生活幸福指數的提高有著密切關聯。

講到這裡,其實無論讀書也罷,就業也罷,無非都像是坐高鐵,最終還是要下車,要過尋常日子,要尋找自己的小確幸。留在城市還是去往他處,都需要綜合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考慮城市發展與個人的適配度,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你不了解時代

——就可能被時代淘汰

志願、行業,到城市,是三個相對具象的視角。接下來這一部分更多關於我們和時代的關係。理解讀懂專業、了解就業,首先必須理解時代。對於「朝陽產業」和「夕陽產業」的討論似乎從未停止。面對當下空前「內卷」的就業市場,我們究竟以什麼樣的姿態入局?除了關注就業率、薪資水平、專業匹配度等微觀標準,我們更要了解經濟社會發展的宏觀背景,具備應勢而謀、因勢而動的能力。

第一,世界在變,全球化、國際化受到疫情的影響,中國經濟發展不能獨善其身。第二,技術在變,技術的躍遷速度大幅提升。從1G出現到2G,用了15年;從2G到3G,用了10年。從3G到4G,用了5年。如今,以5G通信技術和通用人工智慧技術(AGI)為核心的第四次產業革命快速興起。人類正一步步從機器的「桎梏」中解放自我,數據、信息、知識成為最高生產力。

「計算不再只和計算機有關,它決定我們的生存。」美國學者尼葛洛龐蒂在其1996年出版的《數字化生存》一書中做出的犀利洞見,已經成為現實。數字化時代,藉助無處不在的終端信息獲取裝置,我們對信息的接受度大幅提高,數據處理的算力明顯提升,雲端存儲的能力顯著增強。

第三,自然環境在變,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持續而深刻。十九世紀以來, 人類活動與碳排放導致全球氣候劇烈變暖,全球平均氣溫升高了0.8~1.3℃,且在當前碳排放下,本世紀末期將提高至2.1~3.5℃。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最大工業國,我國實現「雙碳」目標本身就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碳中和進程中,世界經濟發展將從資源依賴型向技術依賴型轉變;目前家庭消費佔到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65%以上,「雙碳」背景下,這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可能會發生根本變化。隨之而來的,產業在變、行業在變,職業在變,就業市場也在變。這些變化,體現在就業載體、就業形態、勞動者素養和就業技能要求等等方面。

數字時代,我們做好被機器替換的準備了嗎?

如今,互聯網平台成為了重要的就業載體。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數據,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領域就業崗位達到1.91億個,佔全年就業總人數的24.6%。其中數字產業化領域就業崗位達到1220萬個,產業數字化領域就業崗位達到1.78億個。工作時空的靈活性改寫了就業形態。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遠程辦公、彈性工作制成為「標配」。2021年12月,我國在線辦公用戶規模達到4.69億,佔網民整體的45.4%。與此同時,新興業態打破了傳統就業對一崗一人的固定限制。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發布的《數字文化產業就業報告(2020)》顯示:直播、網路文學、遊戲、電競等相關行業涉及全職和兼職就業總人數約為3000萬人,其中全職就業1145萬人,已超過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傳統文化產業就業的2789萬人,「斜杠青年」成為更多年輕人的一種職業選擇,甚至成為了一種生活態度。

一道全社會的必答題,你做對了嗎? - 天天要聞

在這個過程當中應該思考的是,究竟是「機器換人」,還是「機器喚人」? 我國已經連續8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國,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已經覆蓋汽車、電子、冶金、輕工、石化、醫藥等52個行業大類、143個行業種類,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在倉儲物流、教育娛樂、清潔服務、安防巡檢、醫療康復等領域實現了規模化應用,「機器換人」進程在不斷推進。

同時,新老業態交替加速崗位的淘汰現象也更加突出。部分勞動密集型行業將會由於產業的創新升級受到嚴重衝擊,繼而引發一定規模的失業現象。

如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引發了傳統商品交易市場的衰落,傳統商品交易市場就業人數占批發零售業就業總人數比重從2007年的33.0%逐年下降,到2018年已不足18.0%。隨著智能技術影響的進一步深化,其對我國居民就業的影響將會持續強化。據麥肯錫預測,到2030年,中國將至少有1.18億人被人工智慧或機器人替代,另外有700萬-1200萬人轉換職業。

2017年,京東集團採用智能分揀機器人代替86%的人工分揀,開啟了智能物流的新時代,但京東物流的員工卻從2018年的9.5萬人增長為2021年的31.6萬名,其中一線員工超30萬人。以AI技術提昇平台運營效率和訂單量,就業崗位不降反升。在弱人工智慧時期,機器淘汰的是落後的產業、一成不變的思維,認知思維的高度將決定我們是創造價值還是被替代。

一道全社會的必答題,你做對了嗎? - 天天要聞

京東無人配送機器人

因此,在現代性衝擊、技術裹挾、環境變化之下,人類對於自身健康和生命意義的追求也在不斷向前。華大集團CEO尹燁認為,目前我們處於「生命時代」,將融合物理世界、信息世界、和生命世界,構建一個全新的生命世界。如今,現代生物技術逐漸走向人類舞台中心。

現代疫苗技術越來越發達,2021年預計疫苗行業產值300億美元,其中新冠疫苗約950億美元;試管嬰兒技術2020年收入達149億美元;基因組學技術領域2020年收入達213億美元,未來五年複合增長率為15.4%……隨之而來的,是我們對專業遺傳分析師、遺傳諮詢師、健康管理師等新興人才的巨大需求。

一道全社會的必答題,你做對了嗎?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unsplash

十年後,哪個領域會火的一塌糊塗?有點可惜的是,我們都缺少一雙能夠洞穿十年的眼睛。但這不代表我們就得隨波逐流。作為家長,我們的考慮是否周全,是否深遠?作為青年,我們是否做好了與時代一同成長的準備?從步入大學開始,我們要花4年,或者7年,或者11年的時間讀書,在這期間,我們如何培養自己的判斷力與競爭力?願孩子們能在實踐的大地上,在「高精尖」里尋找「新奇特」,而不要讓當下的「熱門」模糊了雙眼。

轉「危」為「機」的能力

——你具備嗎?

時代沒有賦予我們的,需要我們自己去創造。最後這一部分內容的核心,就是我們如何認識和處理「危」與「機」。

2005年,新東方在線教育才正式成立,上線第一年就實現600到700百萬元的營收。2021年,雙減政策出台後,新東方在線宣布關閉公司K9業務。12月28日,新東方在抖音正式推出「東方甄選」直播平台,董老師一夜之間成為火遍網路的知識型帶貨博主。

一道全社會的必答題,你做對了嗎?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新浪財經

那些驚天動地的創舉,總是在悄無聲息中掀起波瀾,「危」與「機」有時也只是在一個轉念之間。

回望2003年非典時期,中國互聯網發展也迎來了新的機遇。中國共有上網計算機 3089 萬台,上網用戶數 7950 萬人,而 2002 年分別為 2083 萬台和 5910 萬人。一場非典,催生了電子商務、旅遊平台、在線教育等行業的興起,新浪、搜狐、網易三大信息門戶網站均在這一年實現了上市以來的首次全年盈利;起點中文網開始探索付費閱讀;無數人選擇在網上投 簡 歷 找 工 作,前 程 無 憂 當 年 的 網 絡 招 聘 服 務 收 入 增 長 了166%,2003 年完成赴美上市。

2003年底,中國共有上網計算機3089萬台,上網用戶數7950萬人,對比2002年的情況,可以說是發展迅猛。發展速度可見一斑。再看當下,國內經濟發展面臨多年未見的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疫情對於社會各行業的影響仍在持續。部分行業企業用工需求減少,企業穩崗壓力有所加大。

在《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上,查詢疫情至今共計兩年半的企業破產案件,數量為16萬件。而向前追溯兩年半,從2017年中旬至2020年末,破產案件只有3萬出頭,兩者相差五倍。僅2021年一年,就有46萬家企業倒閉310萬家個體戶註銷。尤其是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交通旅遊等行業復甦緩慢,恢復招聘需求還有一個過程。對畢業生群體而言,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首次突破千萬,增量增幅均創新高。與此同時,往屆生考研、考公人數激增,二戰、三戰現象普遍,「慢就業」和待就業的人數不斷累加。二戰、三戰現象普遍,「慢就業」和待就業的人數不斷累加。

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約457萬人,較上年增長80萬,同比增長21.22%,而實際招生人數約110萬人。再加上留學回國人員和往屆未就業畢業生,青年就業總量壓力持續加大

一道全社會的必答題,你做對了嗎? - 天天要聞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報錄一覽 源於搜狐個人號

也是在這種環境下的催生下, 「靈活就業」越來越火。根據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數字,截至2021年底,中國靈活就業人員已達2億人。全中國的就業人口7.5億,靈活就業居然已經佔了總就業人口的近三分之一。2020屆全國高校畢業生的靈活就業佔比16.9%,2021屆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佔比16.25%。其中在去年畢業的本科生中,清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的靈活就業比例均超過10%。

有人說,靈活就業就等於下崗失業,這是真的嗎?我國對非正規就業、非標準就業等概念統一使用「靈活就業」的表述,它既包括正規部門的非全日制、臨時性、季節性、彈性工作用工,也包括小微企業、家庭企業和勞動者個體等在非正規部門的就業

作為一種政策概念,靈活就業提出時間較晚,但實際上它貫穿於經濟發展的全過程:從農業經濟時代的零工勞動,到工業經濟時代的靈活就業,再到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就業形態,不同經濟社會發展時期有不同的表現。當前靈活就業崗位主要集中在「藍領」崗位。有關數據顯示,「普通工人」是企業使用靈活用工人員最為集中的崗位,佔比為45.6%。其中建築業的靈活就業人數規模居第一,為4449.6萬人,建築企業靈活用工人員佔比總用工數為76.60%;製造業的靈活就業人數規模僅次於建築業,為1530.2萬人。

一道全社會的必答題,你做對了嗎?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消費站

21世紀以來,以互聯網為依託的平台經濟模式廣泛應用,進一步催生了打破時空邊界的靈活就業新特徵。「IT和其他技術人員」是企業使用靈活就業人員第二集中的崗位,佔比為18.2%。第三產業中的也存在大量的靈活就業人員。他們是新時代的「數字遊民」,他們宅在家搞創作,寫小說、做遊戲、做後期,通過兼職獲得更多充實感。從政策引導來看,2019年至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連續4年提及「靈活就業」。政策從支持發展新就業形態、拓寬靈活就業發展渠道向加大對靈活就業人員的權益保護轉變,進一步促進靈活就業的發展。

例如在《「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對靈活就業人員的工傷保險、社保等權益進行完善,同時推進靈活就業人員的住房公積金試點。但問題依然存在。靈活就業者「不穩定生產」的特徵制約了其職業發展的可持續性。長期以來我國的勞動權益保障制度主要是針對穩定僱傭關係設計的,靈活就業者由於勞動關係的短期性、多樣性和複雜性常常被排斥在制度保護之外,尤其是在以平台主導的新就業形態下,勞動關係已呈現多重化、虛擬化特徵,使相關從業者的勞動權益保障缺失問題愈加凸顯。

鼓勵靈活就業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推動高質量就業少不了制度設計與人文關懷,對待每一種職業和從業人員,我們都應該少一分歧視,多一點關懷。另一方面,日常需求在疫情這個特殊的社會環境下被壓抑,又被放大,同時改變、顛覆並重構了新的產業形態和消費場景。

例如,口罩製造業的井噴發展,預製菜市場的持續火熱等等。2020年,註冊口罩相關企業共15.6萬家,同比增長468%;2021年口罩企業增速放緩,而增量繼續上漲,共註冊相關企業24.1萬家,同比增長54%。4月以來,與預製菜概念相關的多家上市公司股價接連漲停,2021年中國預製菜行業規模為3459億元,預計2026年預製菜市場規模將達10720億元,預製菜行業將成為下一個萬億市場。

一道全社會的必答題,你做對了嗎?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unsplash

除此以外,騰訊會議在推出兩個月內日活躍賬戶數即超過1000萬,國際版VooV Meeting已經在全球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上線;家庭清潔護理市場持續擴大。中國家庭護理市場從2016年的955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108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3.65%,預計2022年將達1417億元。還有智能安防、無人配送、在線醫療、在線教育、雲演藝……

與此同時,重點行業的人才需求在擴大,部分相關職業的供給也有所有增加。新的職業也層出不窮。獵聘大數據研究院發布《2022未來人才就業趨勢報告》顯示,人工智慧領域2019年新發職位同比增長13.96%,2020年同比增長28.12%,2021年則較2020年同比增長51.39%;生產製造行業2019年新發職位同比增長32.88%,2020年受疫情影響,新發職位同比增長有所放緩,為12.20%,但仍在上升,2021年同比增長38.73%

今年6月14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向社會公示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增材製造工程技術員數據安全工程技術人員、數字化解決方案設計師資料庫運行管理員、信息系統適配驗證師、數字孿生應用技術員、商務數據分析師、農業數字化技術員、民宿管家、家庭教育指導師、研學旅行指導師等18個新職業。疫情常態化背景下,我們的就業觀也要發生變化,既要冷靜看待疫情,也要端正就業態度,及時調整心理預期。對疫情期間畢業,經歷行業洗牌甚至是裁員的孩子們而言,請在等待中充實,充實中嘗試。波動期也可以是冷靜期、充電期,讀書、學習、看不同的風景,你的經歷都會是你的加分項。不要把一次困難當作人生哀歌的前奏曲。

1929年,杜威出版《確定性的尋求》這一本書。翻開首頁,劈面而來的是:「人生活在危險的世界之中,便不得不尋求安全。」在新冠疫情流行、極端天氣頻發、國際局勢動蕩的今天,杜威所言,與當下人類的生存處境十分吻合。

他在書里寫到,尋求安全有兩條途徑。途徑一:在感情和觀念上改變自我,委順於支配自己命運的各種力量,籍以獲得安全感;途徑二:發明各種技藝,通過行動改變世界,利用自然力量為自己構築安全堡壘。

一道全社會的必答題,你做對了嗎?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清華大學官方網站

在古代世界,由於生產工具的簡陋和技術水平的低下,人們更傾向於通過途經一來找到「安全感」。在瞬息萬變的今天,你將做出什麼樣的選擇?事不避難,知難不難。正如《青春之歌》里寫的那樣,「生活的海洋,只要你浮動,你掙扎,你肯咬緊牙關,那麼,總不會把你沉沒。」

年輕人,願你擁有「風物長宜放眼量」的胸襟,擁有「千磨萬擊還堅勁」的耐力,更擁有「亂雲飛渡仍從容」的定力!

九大金句,與君共享

一道全社會的必答題,你做對了嗎? - 天天要聞一道全社會的必答題,你做對了嗎? - 天天要聞一道全社會的必答題,你做對了嗎? - 天天要聞一道全社會的必答題,你做對了嗎? - 天天要聞一道全社會的必答題,你做對了嗎? - 天天要聞一道全社會的必答題,你做對了嗎? - 天天要聞一道全社會的必答題,你做對了嗎? - 天天要聞一道全社會的必答題,你做對了嗎? - 天天要聞一道全社會的必答題,你做對了嗎? - 天天要聞

【點擊關注京和

【文末互動

近三年,您的就業創業環境有變化嗎

快來留言吧!

【添加星標

一道全社會的必答題,你做對了嗎? - 天天要聞

美編 | 王明毓

圖文 | 來源於北京京和文旅發展研究院

聲明 | 文中圖片和文字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版權方持權屬證明與我方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一道全社會的必答題,你做對了嗎? - 天天要聞

· 言之有范 ·

歡迎向我們投稿!

投稿/合作加入我們

掃碼👇聯繫執行主編:18811328390

加微信請備註好

「姓名+工作/學校單位」信息。

帶來不便,請多諒解,期待與你的交流!

歡迎加入言之有范社群!

交流加入社群掃碼👇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2024年高考落幕:嶄新開始 無限可能 - 天天要聞

2024年高考落幕:嶄新開始 無限可能

隨著北京、海南等地最後一場考試的交卷鈴聲響起,2024年全國高考落下帷幕。記者在多地考點採訪,感受考生們蓬勃的朝氣和向上的精神。揮別高考這場「成人禮」,他們迎來嶄新的開始,懷揣夢想再出發。
北京高考結束,家長定製超大「向日葵」、創意橫幅「花式」接考生 - 天天要聞

北京高考結束,家長定製超大「向日葵」、創意橫幅「花式」接考生

新京報訊(記者 徐彥琳 蘇季)「你看那個走出來的人是不是他呀?」「你看看他表情怎麼樣啊?」「表情看起來還不錯。」……6月10日是北京高考的是最後一天。下午5點,最後一門考試科目地理考試正式結束。記者在多個考點看到,距離考試結束還有半小時左右,家長們就已陸續到達考點外,準備迎接即將走出考場的考生們。6月10日...
高考收官 北京166名考生通過綠色通道辦理居民身份證 - 天天要聞

高考收官 北京166名考生通過綠色通道辦理居民身份證

6月10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警方獲悉,自5月31日以來,這條綠色通道全天候、全時段為全市6.7萬考生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共加急制發居民身份證166件。據北京警方介紹,自5月31日以來,這條綠色通道全天候、全時段為全市6.7萬考生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共加急制發居民身份證166件,接待考生或家長到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和基層...
浙江高考結束,26日左右出成績!家長感慨,接送16年終於結束了!一大批頂尖學霸明天繼續比拼 - 天天要聞

浙江高考結束,26日左右出成績!家長感慨,接送16年終於結束了!一大批頂尖學霸明天繼續比拼

△點擊上圖查看詳情今天16:30,2024年浙江高考結束!記者來到杭州高級中學和杭州市源清中學考點外,和家長們一起見證這個難忘的歡樂時刻。很多家長手裡都捧著向日葵花束,準備送給孩子。有位媽媽拉出橫幅,祝女兒「渡劫成功」,吸引了眾多家長圍觀。還有位家長拎著最新款的手機和電腦,要獎勵女兒信守承諾。有家長拉橫幅祝...
厲懷遠的端午節:帶侄女,陪父母,和家裡人熱烈的打成一片! - 天天要聞

厲懷遠的端午節:帶侄女,陪父母,和家裡人熱烈的打成一片!

厲懷遠的端午節:帶侄女,陪父母,和家裡人熱烈的打成一片!和父母失散了33年,找回親生父母后的第一個端午節,厲懷遠選擇帶著兒子媳婦,回唐山去陪伴爸爸媽媽。#頭條首發大賽#​一開始,怕被家裡人拒絕,不安的回家,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的爸媽,哥嫂,
唐尚珺回應第16次高考:服從調劑 - 天天要聞

唐尚珺回應第16次高考:服從調劑

6月7日到9日,唐尚珺在廣西防城港市迎來了人生中的第16次高考。在此之前,他以堅持復讀考清華而出名,曾被西南政法大學、吉林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名校錄取,因故未上。2023年7月,當他決定去華中師範大學念師範類專業時,又因未選擇
過萬的志願填報服務:是圓夢還是販賣焦慮? - 天天要聞

過萬的志願填報服務:是圓夢還是販賣焦慮?

作者:胥愛明近日,標價11999元的高考志願填報服務引發熱議。而據媒體報道,這還並非最昂貴的選項。張雪峰旗下的峰學蔚來,還為2024年的考生推出了價值17999元的圓夢卡,該服務包含四次專業填報諮詢、志願規劃視頻等內容。
追夢16年,自覺考清華無望,35歲的唐尚珺終於認命了! - 天天要聞

追夢16年,自覺考清華無望,35歲的唐尚珺終於認命了!

在高考的行列里,最牛的釘子戶可能就是唐尚珺。#頭條創作挑戰賽#​果不其然如大家所料,2024年高考他又來了!這已經是他第16次參加高考!16年來他執著於一個夢想,考入心儀的清華大學,努力奔跑在這條路上,從學渣到學霸人生不斷蛻變,卻始終沒有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