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兵」的 人

2022年07月01日03:00:24 教育 1171

——記鐵道兵哥們兒——楊家山

作者:黃康全 整理:盧 凱

帶「兵」的 人 - 天天要聞

1971年的春節剛過,咸陽市第五中學,寒假後開學第一天,上午我才辦完從北京來到咸陽的轉學手續,對這所學校還很陌生,下午,就跟著新認識的同學,來到教學樓後面的小廣場。只見磚砌的主席台上方,一條橫幅上寫著:「參加三線建設動員大會」,當我們按班級順序坐定後,學校的領導陪著倆名軍人走上了主席台,經過校教務主任簡短的介紹,動員大會正式開始了。

兩位軍人是代表鐵道兵部隊到咸陽市招收應屆畢業生和適齡青年,配合部隊參加襄渝鐵路建設的。只見一位幹練的軍人,走到台前,他有1.73米左右的個子,一張白凈的面容,微胖的圓臉,眉清目秀,一身合體的四兜軍裝,棕色人造革皮帶系在腰間,說明他是軍隊幹部,在軍裝的襯托下,顯得十分英俊帥氣。一點也看不出他是個整天泡在泥里水裡,冒著生命危險開山築路的鐵道兵戰士,倒像是坐辦公室的參謀幹事。

帶「兵」的 人 - 天天要聞

▲楊家山當年照片

他向同學們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後,開始了他的動員講話。從背誦毛主席語錄開始,用他濃重的揚州口音普通話(不過大家都可以聽得懂),詳細介紹了襄渝鐵路是毛主席,周總理親自規劃的一條戰備路,而且是一條0級鐵路(從湖北到重慶鐵路始終在一個水平面上的一條直線鐵路,不避山高溝深,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在陝西段的二百多公里的鐵路線上,隧道和橋樑占這段鐵路4/5,整個陝西段只有30來公里平地,絕大多數路段都是隧道與隧道之間是一座橋樑,有很多車站也是一半在橋上一半在隧道中。

他繪聲繪色地講述鐵道兵在群山峻岭中開山築路的情景,一切艱難困苦在他的口裡描繪的是那麼的壯觀,在以吃苦為樂,以吃苦為榮的年代,聽著他不用講稿,侃侃而談襄渝鐵路建設的重要性,使我們這些16-7歲的中學生立即有了一種要投身轟轟烈烈的建設洪流的衝動。

帶「兵」的 人 - 天天要聞

整整兩個小時,他如數家珍般地介紹著大山深處發生的一切,當他再次舉手行標準的軍禮時,坐在下面的我們一片掌聲,每個人都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這個精彩演講的部隊幹部,就是鐵道兵5852部隊18連的二排長,一個讓我們幾十年都改不了口,現在仍習慣稱呼"楊排長"的鐵道兵哥們兒——楊家山。

散會後,同學們都在第一時間按要求跑到班主任那裡去報名,生怕去晚了報不上名,趕不上趟。還沒有正式通知的那些日子裡,楊排長和他的搭檔石小平(部隊18連的1班長),每天都那麼忙碌著。他們跑遍了咸陽的每個中學、工廠、街道辦,舉辦了多場動員會,一時間在咸陽掀起了踴躍報名,參加襄渝鐵路建設(也稱作三線建設)的熱潮。

有的女學生為了上三線,寫了血書表示決心。在他們的動員下,鐵道兵在咸陽市招收了876名學兵,組成 四個連隊(5852部隊學兵 16連,17,18連,女子21連)。1971年3月22 日 三個男學兵連 先行出發,女子於3月23日出發奔赴了三線戰場 。

帶「兵」的 人 - 天天要聞

▲1971年臨走時同軍代表、連長和副連長及連隊的幾個同學合影。

前排:石小平班長(左)曹旭義連長(中)王成順副連長(右)

後排:周強(左1)、軍代表(左2)、騰平亮(左3)、楊家山排長(左4)、盧凱(左5)

到了連隊住地,楊排長、石班長和我們同住連部的帳篷,按照部隊的習慣,排長睡單鋪,班長睡邊鋪,楊排長和連長、指導員分別睡在帳篷內的三張木棍床上,石班長和我們連部五大員擠在一個木棍搭建的通輔上,這是連隊最好的卧具了。其他人的全都是地輔。

帶「兵」的 人 - 天天要聞

▲石小平班長當年照片

兩周後我去衛生隊集中學習了,回來時楊排長石班長都回到了部隊連隊。因為我們學兵18連就是配屬部隊18連進行嵐河隧道施工的,所以和楊排長雖不能朝夕相處,可也是經常見面。

1972年的夏天,全國的高校在偉大領袖毛主席:「大學還是要辦的,我這裡說的是理工科大學還是要辦,但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學校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的最高指示精神指引下,恢復了高校招生,楊排長被部隊選送北京鋼鐵學院(現在的北京科技大學)學習,成為第一屆工農兵大學生。

當他背著背包,手提一隻旅行袋經過工地時,正好我和盧凱都在工地上,我們互相告別。那一年楊排長23歲,望著他遠去的背影,我們好羨慕他呀。既羨慕又留戀,我們最熟悉的鐵道兵哥哥去北京了,以後不知能否再見面了。

帶「兵」的 人 - 天天要聞

▲楊排長上大學後的照片

那時的通訊條件也差,漸漸地我們失去了聯繫,不過我們並沒有忘記楊排長,以後的很多年,每當我們戰友聚在一起時,襄渝鐵路建設(即三線建設)永遠是我們談論的主題,每次也都會想起楊排長和當年部隊18連的戰友們,津津有味地說著當年的趣聞趣事,特別是楊排長的那句:「進洞施工大餅油條隨便吃」的樂觀主義的謊言,被咸陽學兵們牢牢的記住了幾十年。

學兵連撤場後,我們也一直想聯繫上楊排長,當年出差揚州也有在茫茫人海中偶遇的期望,但始終未能如願。

後來得知1976年8月楊排長從北京鋼鐵學院畢業後,分配到邯鄲鐵道兵鋼廠,1982年轉業回到了揚州,在揚州司法局任處長工作直至退休。

帶「兵」的 人 - 天天要聞

▲楊排長上大學後的照片

2008年我接到盧凱電話,他激動地告訴我,楊排長找到了,是通過原5852部隊團宣傳隊揚州籍戰友找到的。

兩年多的同甘共苦,學兵與鐵道兵們一道並肩作戰,流血犧牲,在一個隧道里出生入死,親如兄弟。所以鐵道兵,學兵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戰友,哥們兒,儘管學兵不是真正的"兵"。

在那個艱苦的歲月里,同生死共命運,血染的情誼,使鐵兵和學兵結下了不解之緣。後來幾十年雖然天各一方,但彼此難以忘懷,相互的思念,沒有因為時間的推移而磨滅,反而更加濃烈。

同在團文藝宣傳隊的學兵和鐵兵也是歷經周折,終於取得了聯繫,在她們幾十年後的第一次南京聚會,就幫我們找到了思念多年的楊排長。

帶「兵」的 人 - 天天要聞

▲我們陪楊家山排長在陝西法門寺遊覽。從左至右,盧凱、馬連營、楊家山排長和黃康全。

盧凱把這個消息第一時間通知了我們幾個關係最鐵的戰友,並告知了楊排長的電話。我立即撥了過去,因為佔線怎麼也打不通,重複數遍反覆撥打,直到晚上10點多鐘總算打通了。原來幾個性急的哥們,拿到電話號碼後紛紛給楊排長打去了電話。

兩周後我們一行四人飛赴南京,(當時揚州機場還在建設中)由於飛機晚點,我們到達南京時,機場已經沒有前往揚州的空客大巴了。我們沒有絲毫的猶豫,打的前往揚州,到達揚州已經深更半夜了。楊排長站在約定地點,翹首以待的等了四個多小時。

楊排長是1968年3月21日應徵入伍,帶我們這些學生去三線也是1971年3月22日幾乎是同月同日。我們在他的帶領下,歷經了人生的磨鍊。

帶「兵」的 人 - 天天要聞

▲我們跟楊家山排長聯繫上以後,部隊52團的揚州戰友們,重返當年52團駐地。

千里相思戰友情,揚州西安再續緣,幾十年過去了,我們又相聚在一起。如今,我們都已步入老年,時刻都在相互挂念著,挂念我們的"楊排長"楊家山,挂念我們揚州的戰友朋友們,這些年我們像走親戚一樣的往來,延續了我們半個世紀的深情厚誼。

祝願我們的情誼,天荒地老,地久天長!

編輯:嚴京平《白浪情》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2024年高考落幕 莆田考生共同奔赴新的未來 - 天天要聞

2024年高考落幕 莆田考生共同奔赴新的未來

考生走出考場東南網莆田6月9日訊(本網記者 吳炳端 盧建偉 文/圖)6月9日下午,隨著高考最後一科生物學考試結束,為期3天的高考正式落下帷幕。卷合筆落,如刀劍回鞘,同學們正式告別高中時代,奔赴新的未來。家長在考場外翹首以盼記者在莆田一中、仙游一中考點看到,考場外圍滿了前來迎接考生的家長們,他們手捧鮮花,或緊...
高考最後一天!考生:題型相對創新,跨學科融合明顯 - 天天要聞

高考最後一天!考生:題型相對創新,跨學科融合明顯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何寧 崔文燦 孫唯 陳亮 秦小傑 朱嘉樂 實習生 龍名揚 張佳慧 邱晨希 羅鈺涵 劉雅萱 陳藝銘 王櫻淋高考最後一天,上午的考試科目是化學和地理,下午是思想政治和生物。記者兵分幾路採訪,發現大部分考生心情都不錯,整體而言,最後一天的考試科目難度適中,偶有未見過的題目,但考生們都全力以赴,盡...
考生回憶高考化學題:「送分題」不見了 - 天天要聞

考生回憶高考化學題:「送分題」不見了

極目新聞記者 柯稱 鄒浩 張屏 張裕 李碗容 狄鑫實習生 劉嘉慧 張伊婷6月9日上午,考完化學的高考考生紛紛表示,今年的化學試題不再有「送分題」,考查內容和常規試題有所不同。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考點的考生王同學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化學有機的大題打破了常規思路,會讓考生猜一個物質的結構,這是之前沒有碰到過的。華師一...
2024高考落下帷幕!陽江學子,下一站見🥰 - 天天要聞

2024高考落下帷幕!陽江學子,下一站見🥰

‍6月9日下午6時15分隨著最後一科生物學考試結束的鈴聲響起為期3天的2024年高考落下帷幕陽江20891名考生走出考場告別高中時光開啟人生的下一站征程這屆家長,「花」式接考下午5時30分距離高考最後一科結束還有45分鐘考場外已有不少家長在翹首等待在陽江一中考場外,一群統一身穿紅色短袖上衣的「陪考團」格外引人注目,洪女...
直擊上海高考:80後家長說對成績要求不高,旅行被列入考後「心愿清單」 - 天天要聞

直擊上海高考:80後家長說對成績要求不高,旅行被列入考後「心愿清單」

6月9日,為期三天的2024年上海高考落下帷幕,5.4萬名考生將翻開人生新的一頁。今年的送考家長中,陸續出現了「80後」的身影。這些年輕的父母都談到了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特別是當下更多元的選擇,也讓他們對孩子的成績不那麼緊張。經歷了緊張的備戰,考生們也紛紛開始新的打算。和親朋好友一起去旅行、學習一項新的技能、...
高考結束,蚌埠考場外這些畫面讓人「破防」…… - 天天要聞

高考結束,蚌埠考場外這些畫面讓人「破防」……

6月9日下午隨著最後一門選考科目生物學科的結束2024年安徽新高考落下帷幕下面,請跟隨蚌埠日報記者的鏡頭看看蚌埠考生走出考場的那一刻這一刻,不問結果拼過了,就很了不起!為所有考生點贊!三天時間留下太多的感慨還記得第一天開考的情景嗎高考期間家長們滿懷期盼在考場外默默守候為考生加油打氣考生沉著應考考場外開啟「...
2024安徽新高考志願填報6月29日開始 - 天天要聞

2024安徽新高考志願填報6月29日開始

大皖新聞訊 隨著6月9日生物科目考試的結束,2024安徽高考落下帷幕,高招工作轉入評卷階段。考生志願填報與徵集志願填報時間均已公布。 與2023年相比,志願填報時間作出重大調整。志願填報有四大變化普通本科提前批(報考國家專項計劃、地方專項計劃、高校專項計劃)、普通高職(專科)提前批提前批填報時間整體往後推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