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四年需要邁過的7道門檻

2022年06月30日14:33:22 教育 1028

大學是個讓人走向社會、自然和融入社會的起點和大門,從這扇門進去,就可以走向世界每個地方,淌過河,爬上山,俯瞰大地,仰望星空,走向自己人生的目的地。每個人在這裡播撒自己希望的種子,在這裡辛勤的耕耘,等待著收穫。

本科、碩士到博士的每個學習過程其側重點都不同。本科是大眾型的課程設置,宗旨是奠定學科的基礎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研究生期間則是打開專業學科的一扇獨立大門,讓學生透過這扇門,可以窺探自然和社會的一隅。如果說,本科期間的學習是讓學生看到世界之廣闊和多樣,那麼研究生期間的學習則讓學生看到世界之深邃和奇妙

研究生期間(包括博士期間)的學習重點和方向是鮮明和有特色的,研究生期間更注重的是某一學科專業的深入,是帶著任務去解決某個未知的問題,需要獨立開展研究工作,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是個在專業學科研究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對大多數人來說,更是個學習、訓練和培養的過程。

研究生成長的過程需要經歷幾個重要階段,也就是需要經歷幾道坎,或者說需要經歷幾道門才能歷練出來。這樣,在未來人生的道路上將會有所作為,走得更遠,更有收穫。

博士四年需要邁過的7道門檻 - 天天要聞

一、研究方向之門

青年時期,在求學乃至工作的過程中,人生是個方向不斷選擇的過程。本科的時候的選擇包含了個人和家庭對專業的選擇,而研究生期間則應自己主動選擇了。初入大學或科研院所,雖然經歷了碩士(或本科)期間的學習,但依然需要深入思考自己適合做什麼,新的環境又能提供什麼樣的資源和配置。也就是要結合自己的特長和興趣,結合所在實驗室的研究方向,綜合導師的觀點和判斷,可以重新選擇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領域,這無疑至關重要。


研究方向是熱門還是冷門,研究方向是不是自己實驗室的主流,是不是自己所在實驗室的特長等都需要考慮。比如,近幾年石墨烯的研究成為熱點,微機電系統的研究成為熱點等。因為,研究方向的確定,它要關係到你能否把握它,能否在理論和實驗上完成它,能否在創新之路上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它要牽涉到你能否儘快的發表文章和專利,關係到眼前和未來的研究成果,更關係到個人未來的研究方向和前程。


當然,這不是急功近利、個體精緻的利己主義和想法,所有一切能否實現都取決於你的能力、毅力和機遇。研究方向的選擇需要同導師和同學們商量,並結合自己的文獻調研檢索,對該領域的認識和了解,通過自己的眼光和經驗判斷來決定


課題選擇需要花費一段時間來考慮,是個痛苦的過程,所謂『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只有知敵知彼,方百戰不殆。課題方向的選擇自然應該慎重,方向的選擇包含了個人和導師的智慧、膽識和魄力。課題需要的時間長短,課題的難易程度,個體能力的差別等,這都涉及學生是否能夠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取得成果。因此,需要充分了解科研進展和所在實驗室的水平,做到胸有成竹,否則事倍功半。對待較難的課題,應該有一種「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豪氣,更應有一種「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的精神。課題一旦選定,就應該執著專一,深入研究,而非蜻蜓點水,浮光掠影。既然選擇了遠方,就應該風雨兼程!否則就是浪費時間。所謂,咬定青山不放鬆!


二、文獻學習之門

研究方向一旦選定,研究就已經開始入手了,進一步文獻的調研和深度學習就開始了


導師會給你一些文章,你自己也要在網路上查詢相關資料。這個過程就要開始思考自己要做什麼,如何下手做的過程。尤其要關注這個領域中人們都在幹什麼,是古老的課題還是新興的課題,世界上各國都誰在研究,在做哪個方面,哪些是熱點,有哪些問題待研究等,而自己能做什麼,怎麼做等,能否有新想法等,都值得考慮。


既要對理論方面有所認識,也要對實驗方面有所認識,同時需要補償和學習新的知識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文獻閱讀中不明白的問題,應嚮導師、或者其他老師、同學請教。文獻又分粗讀、精讀和反覆讀的。這個階段是一個初步探索的過程,很多概念等都很模糊,重要的需要做筆記。此階段一個重要的訓練內容是心理實驗的開始,可以是天馬行空的思考。具體的,這個時候就應該籌劃如何做實驗,實驗需要什麼工具和設備,甚至會得到什麼結果等。所謂未雨綢繆的過程,是一個思考能力增長的過程。


文獻學習筆記和實驗筆記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學風。多年前,我和一位老教授在一起工作。偶爾一次,和他一起整理查閱資料,一下子翻出了十多年前在美國一個實驗室學習時候記錄的筆記。發舊的記錄本上,但筆跡清晰,英語、漢語,每個字都很飽滿,橫平豎直,圖表做得規規矩矩,內容更是一目了然。反觀我自己,我也經常記筆記,偶爾翻出來一看,雖然記錄本都完好無損,墨跡依舊,但不要說十年前的記錄,就是幾天前的,我自己都分辨不清寫的是什麼。字跡潦草!真是潑墨塗鴉!


總之,好的文獻整理、文獻心得筆記和實驗記錄能夠提醒自己該做什麼,做什麼了,取得了什麼結果,遇到了哪些問題,自己是如何解決的,下一步計劃是什麼,該怎麼做等,這些都是重要的一手資料和備忘錄,為以後寫文章奠定基礎。勤能補拙!


三、實驗開展之門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有很多實驗不是在計算機上完成的,即使理論研究也不是單靠想像得來的,而是需要靠自己『擼胳膊,挽袖子,親自下廚,燒烤烹炸』才能完成的。


實驗入門,需要導師、其他老師和師兄弟的指導和幫助。雖然是動手,但實際上更是動腦的過程。實驗方法和技巧需要掌握,動手能力需要不斷培養。試驗中不放過細節,細節中隱含著重要的信息,由此,培養自己的觀察力和洞察力。所謂『入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儀器設備會使用了,還要熟,進一步,更要精。這是一個走向實際工作的過程。實驗的過程總不會一帆風順。


面對實驗中的所出現的問題,要反覆思考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並要和經典文獻進行對比研究,並要和老師同學積極探討。如今的國家實驗室,很多儀器設備都是花費國家大量的金錢從國外購進,設備儀器的使用要格外小心謹慎,而對數據的分析更需要細心和精心。在實驗室工作的過程中,更要注意實驗安全,尤其是化學藥品、水、電、氣體等的使用。


在工作的過程中,也要學會為人處世,對他人對師傅的尊重等。總之,在這個過程中,實驗結果要能夠重複,認真做好記錄。對待難啃的問題,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這是一個手腦綜合發展,智慧和能力不斷增長的過程。


試驗中,除了需要細心、耐心之外。最重要的是要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曾經有一個同學就有關細長板振型實驗進行觀察。為了能夠進行觀察,他於是想到了用振動台來做實驗。即將一根平直的鋼尺固定在振台上,然後改變振動台的頻率進行觀察。實驗雖然做出來了,但是不盡人意,有重力效應作用在裡面,這影響了鋼尺的振型。我於是提出了消除重力作用的想法,結果得到了更好的實驗結果。


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驗研究,都不要閉門造車自以為是。遇到問題,一定與經典理論對照,一定要找人探討、謙虛請教,這是學習向上攀登之路。就連牛頓還說,他取得的成功是因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

四、文章寫作之門

行百里者半九十。文章寫作是個集成總結的過程,是對自己工作的再現,是個重要的科技論文寫作入門學習的過程,更是思想升華的過程。其中包含了研究目的表達,素材資料的收集和科學實驗的結果分析總結,這是一段時間工作的總結,這是博士生的必修課,更是能力得到培養和提升的過程,也是眼光得到提升的過程。


一旦實驗有了突破和進展,那麼文章的寫作就開始了。因為,你已經讀過了很多文章,首先可以照貓畫虎,按照八股格式撰寫,題目、摘要、引言、關鍵詞、實驗、理論分析、結論,乃至參考文獻和致謝等。這不是什麼壞事,而是在學習其中的規矩,畢竟,文學和科學的發展這麼多年了,格式、樣式也是多年成就的結果。這是個聚沙成塔、點石成金的過程。


寫作一定要凝練目標、提取精華,更要注重提出問題和如何解決問題的,這是實驗工作發現和觀點提煉的總結。一遍一遍的修改是必需的,審稿意見是要重視的。通過寫作,才能夠進一步思考和反思,這是一個認識逐步提高的過程,是邏輯思維的過程。


比如,該如何把題目寫得更獨特和吸引人一些,對一個實驗現象和步驟如何更精彩的描述,如何遣詞造句等。寫作是對文字的潤色,實際上是對人性格的磨練,是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導師在這方面要親自把關和披掛上陣,履行他的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應該和學生共同完成心血之作。導師的作用更是畫龍點睛,把學生的璞玉雕琢成器。至此,學生應該領悟到研究的整個過程。寫作不僅是實驗記錄,更是提煉和發現的過程,以及思想的融入。


寫作是個手把手、心傳心的過程。尤其是兩個合作者共同修改一篇初稿時,或者是導師親自幫助學生改文章時,看自己是如何用一個詞,寫一個句子的,再看老師是如何用一個詞,寫一個句子的。在比較的過程中,反覆凝練和推敲,學習和認識才能不斷提高和進步。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寫作過程中,要有的放矢,言之有物,切記空泛。更要會借鑒,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寫作過程中,也要學會規矩。總之,這是一個領悟和創造的過程!

五、畢業職選之門

研究生學習期間,不能關起門來,不聞窗外事。即要一心一意悶頭做研究,也要不時地抬頭看路,應積極地融入社會活動中,了解社會的發展和現狀。比如參加國際會議,工業展覽會、交流會、探討會等,為未來工作和職業方向有所籌劃。


今天所學的,未必明天就能用得上,但必須學習到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門道,這為今後的工作提供有益的準備。


畢業不是結束,而是又一個新的生活和工作的起點和開始,這是面對新挑戰和新生活之門。博士畢業只是人生過程的一個小段落和篇章,畢業之後道路的選擇就更關鍵了。畢竟,人生最美好的時光是有限的,而在博士期間所訓練的,培養自主、自發學習,主動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為以後人生工作提供了更好的基礎。


選擇什麼樣的職業道理,即要從現實出發,又要從自己的能力和理想出發。社會是一個開放型的社會,人生是多姿多彩的,人一輩子要接觸很多的人和事,自己要在多方面培養自己和歷練自己。所謂世事練達皆學問。


畢業後的職業選擇,這是人生面臨的一次重大選擇。是忐忑不安,還是躊躇滿志?你是否有人生規劃?你是否在按照一定的路線圖前進?


前一段時間,某機構對美國3000名畢業的博士進行了調查。60%的機械工程類的博士生在畢業後進入企業工作。調查還發現,博士生畢業後都傾向於選擇國際化大公司就業,或向科研投資較集中的城市去工作,而只有20%的博士生會選擇在畢業高校所在的城市工作。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選擇自己擅長的,選擇自己能做的,不斷認識自己的內心所向。目標可以不用定得太遠,因為前進的路上總是有難以左右和預料的事情發生。在選擇中磨練自己和認識自己,在實踐中不斷朝著自己奮鬥的目標前進,在工作中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夢想和價值。多少前人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規劃什麼時候都不為晚,只要你的身體還行,只要你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只要你心中還充滿了激情、鬥志和幹勁!


六、心性修鍊之門

研究生期間在進行選題、實驗和文章寫作這個過程中,就是個心性、心理修鍊的過程。比如,實驗需要一遍一遍地重複,這樣保證你實驗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文章需要一遍一遍地修改才能不斷完善;文章投稿需要面對審稿人一次又一次的評審意見;面試求職投簡歷也可能四處碰壁等等,這都需要等待。面對社會的浮躁,面對別人的冷言冷語,以及為人處事等,都需要我們正確的對待和忍耐等。


總之,這是一個心力、腦力、體力綜合修鍊過程。面對許多如成與敗的問題,內心中經常患得患失又瞻前顧後,有時候不免就會無病呻吟,有時候又好大喜功,有時候是得過且過的心理,有時候又是操之過急的心理。


因此,面對困境和未來,內心焦慮和急躁是一個通病。經常性地抱怨更會影響我們的情緒、判斷和工作,以及與人的相處。在與人和社會打交道中,不說空話、大話和假話,要實事求是,有的放矢。既不去討好別人,也不去詆毀別人。


在學習和摸索中,學會獨立思考問題和辯證看待問題的能力,提高自己辨別真偽的能力,而不是道聽途說,聽風就是雨,以至於失去理智而意氣行事。學會等待,學會忍耐,克服自身的缺點,正確面對得失。


心性修鍊是什麼?說簡單了,就是兩個字:控制。你能夠控制你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意志,控制自己的行為。比如,生氣讓你發怒而你沒有發怒,而是平心靜氣地聽人講話,不隨意打斷人說話,這就是情緒和意志控制。說話之前,要經過大腦思考一下,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表達方式等,所謂得失寸心間。這都需要一點一點地磨鍊自己。心性修鍊,修行的就是喜怒哀樂,修行的就是心態,修行的就是一種臨危不亂、泰然自若的處世方法。


所謂修鍊,不是為了磨掉稜角變得圓滑世故,而是獲得一種良好的為人處事方法,目的是使工作和學習效率大幅度的提高。通過聊天,通過觀察身邊發生的事情,通過網路,通過讀書認識身邊的社會與世界,從中獲得辯證的思考,帶來正能量的行為。


心性的修鍊,就是要使我們具有開闊的胸懷,具有高遠的眼界,具有氣吞山河的氣度。當面對曲折,面對困難和失意時不氣餒,不畏手畏腳。人生要通過自身努力,自強自立,不斷激勵自己、警醒自己,並不斷振作精神,舞蹈在人生擅長的舞台上!莫要在年輕的時候留下遺憾和空白。


心性的修鍊使我們具有良好的心態,從感性走向理性,正確分析問題,把握自己前進的道路。


七、未來展望之門

讀書學習是我們一輩子的事情。


博士期間的學習是個『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過程,是個思考和眼光歷練的過程,由粗而細、由博而專。博士期間的學習應該是個思維開放不斷創造的過程,而不是孤陋寡聞閉門造車的過程;是個『曲徑通幽』深度學習的過程,而不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的過程。研究之路,一開始是走在前人走過的寬廣平坦的大路上,有路可循,往後逐漸變成了羊腸小道,最後乃至荒野無路可循。這時,只有你一個人了,你要奮力向前,是陡峭的岩石,需要爬過去,是荊棘,需要忍痛。只有千迴百轉,才能豁然:登泰山而小天下!所有的風光盡收眼底。曾經的痛苦都變成了過去時。


走向生活,我們每天都需要不斷地與自然、與人打交道和交流溝通,不斷地學習和領悟。人要學會學習,就得自己尋找答案,在驚濤駭浪中尋找生機、獲得自信,並懂得理解和包容。


敲響一扇門,打開一扇門,走進一扇門,能否登堂入室,取決於機會,取決於個人的爭取和奮鬥,取決於上天賦予的機遇,取決於他人的幫助,更取決於個人自強不息的追求和奮鬥精神。


再打開一扇門,再走進一扇門,當你推開窗戶時,你就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等待著,人生就是要面對一扇又一扇的門,但門後面是美女還是野獸!只有勇者才敢開啟!只有勇者才敢面對和擁抱。


人生實際上又何止這七道門所能夠言盡,面對困難和挫折,要有戰勝恐懼的思想準備,所有的一切還要靠自己打拚和體悟,讀書、閱歷和心勁能夠幫助我們從此岸走向彼岸。


我曾經寫過幾段關於讀書的話,大意是:


「讀書究竟是為了什麼?這是一個難以用一句兩句話來說描述的。書里裝著善良與險惡,書里裝著智慧與陰謀。除了娛樂消遣的閱讀和學習,狹隘地說,讀書學習的首要目的是要學習前人的知識和經驗,為自己的將來獲得一技之長,即獲得生存之道。廣義地說,讀書學習是一個人的興趣和志向,通過學習獲得自然和社會科學的知識儲備,獲得自己的領悟和探索的動力,走向人生追求之路。古人就有『學以致用』『窮則思變』,這是告訴人們不要死讀書,讀死書,而是要活學活用。


讀書是個尋求答案,解決疑惑的過程。讀書是讓人有個分辨和選擇的過程,讀書是為了找到人生屬於自己的位置和前進的方向。書生為什麼不敢放下書?一個原因是感覺很多東西動沒有學到手,熟不知,這世界上何止三百六十行,各行各道窮出不盡,又何止一生所能成就?


對於一些人來說,讀書之弊在於,不但沒有從讀書中獲得應有的智慧和啟迪,反而到是造就了狹隘的心胸和眼界。讀書之弊還在於,讀書不但沒有成為快樂的源泉和探索的動力,反而到成了手腳和頭腦的束縛。一句實在話,讀書之困在於沒有找到自己的賣點和市場,沒有發現自己的長處和潛力。


人的一生,閱歷是他最大的本錢。人們在講閱歷二字,其中的閱可以理解為讀書,求知識的過程,而歷更是要一個人放下書本到社會中去經歷和歷練,這樣才能成長。因此,讀書是人前行中的一部分,社會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所謂且行且讀。


讀書不僅在於能夠塑造我們的形象和氣質,更在於能夠塑造我們的精神和靈魂。你就是你,不要去尋找什麼偶像,也不要被什麼神像嚇倒!腳踏實地做好每一天,真實地做你自己!


這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失敗,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能力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學習和培養得來的;機遇不是別人施捨和謙讓的,而是自己爭取和創造的。只有努力了,即使沒有取得成功,那麼,那種失落和遺憾也就會更少,抱怨也更少。只有運籌帷幄之中,方能決勝千里之外。


在一個紛繁的現代文明社會裡,所謂的碎片化信息時代,信息就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裡,作為獨立的個體,更應該學會自我管理和約束,這表現在學習上、生活上、工作上和社會關係上。懂得利用各種機會學習和深造,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今天的披荊斬棘,是為了明天苦盡甘來。人生的磨鍊讓我們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和自我實現,最終成為獨善其身,一個思想獨立、生活獨立並有益於社會的人。


畢業了,獨上高樓,你可以再次把目光投向遠方!追夢的人,你選擇什麼樣的生活,你又將如何塑造你自己?路在遠方,路在心裡,路在腳下。

人間正道是滄桑!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5月10日要聞速覽 - 天天要聞

5月10日要聞速覽

要聞速遞擬錄取!重慶23名學生保送清華北大近日,重慶市教育考試院官網有消息顯示,根據2024年重慶市普通高等學校保送生擬錄取名單公示,全市共23人獲得清華北大保送資格。在擬保送清華北大的23人中,巴蜀中學有9人、重慶一中7人、重慶一外4人、
2023年高校綜合評價分數線及各省綜合評價招生院校名單! - 天天要聞

2023年高校綜合評價分數線及各省綜合評價招生院校名單!

今天為大家匯總了2023年全國多所高校綜合評價分數線及各省綜合評價招生院校名單,小夥伴們快來了解一下吧~2023年高校綜合評價分數線如下- 面向全國多省市招生的院校 -- 面向北京招生的院校 -- 面向上海招生的院校 -- 面向廣東招生的院
打造人民的終身美育學校——三亞市群藝館2024年文化館服務宣傳周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 天天要聞

打造人民的終身美育學校——三亞市群藝館2024年文化館服務宣傳周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5月20日至26日是全國文化館服務宣傳周,為提升行業影響力,讓更多市民群眾走進文化館享受公共文化服務資源,19日上午,由三亞市旅文局指導、三亞市群藝館主辦的2024年文化館服務宣傳周暨三亞市群眾藝術館文化藝術人才專家庫授牌儀式,在三亞市群藝館一樓演藝廳舉行。當日上午,主辦方首先為出席授牌儀式的68名專家學者頒發...
澳大利亞留學保錄取丨你不可不知的優勢密碼!你心動了嗎? - 天天要聞

澳大利亞留學保錄取丨你不可不知的優勢密碼!你心動了嗎?

當談及海外留學,你是否也對那片遙遠的南半球土地心生嚮往?澳大利亞,這片充滿陽光與活力的國度,早已成為無數學子追夢的聖地。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澳洲留學,探尋其獨特的魅力所在!01、頂尖的教育質量,孕育傑出人才澳洲的教育質量在全球享有盛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