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與中國傳媒大學共建就業育人基地

2022年05月31日22:14:19 教育 1227

為進一步加強學習與社會的聯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畢業生就業創業能力,為國家輸送更多有用人才,5月26日,新京報社與中國傳媒大學正式簽署《中國傳媒大學「就業育人基地」合作意向書》(以下簡稱《意向書》)。

今後,兩家單位將本著資源共享、相互協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在人才培養、就業指導、人才輸送等各方面展開深度合作。

新京報與中國傳媒大學共建就業育人基地 - 天天要聞

今後,新京報將成為中國傳媒大學的就業育人基地。 圖/修岩 拍攝

新京報攜手中傳進行「訂單式」人才培養

根據雙方簽署的《意向書》,雙方的合作內容共有五個部分。首先,雙方將開展供需對接合作。進一步暢通供需渠道,新京報將與中國傳媒大學充分溝通崗位需求、業務需求及人才需求,制定招聘計劃;中國傳媒大學將匹配新京報的需求,優先精準推薦人才,並做好後續供需跟蹤調研。

其次,雙方將開展校外就業導師聘用等就業指導合作。中國傳媒大學將邀請新京報人員擔任「中國傳媒大學校外就業導師」,參與該校組織的就業指導活動。

第三,雙方將共同探索「量身定製」的聯合培養、定向輸送育人新模式,共商人才培養方案。其中,新京報根據發展戰略提出中長期人才需求,攜手中國傳媒大學共同進行「訂單式」人才培養。

第四,雙方將加強協同育人交流。中國傳媒大學將聘請新京報成果豐碩、行業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擔任「研究生導師」,聚合人才優勢,開展協同育人, 助益學校提升育人質量,助益新京報提前鎖定人才。

今後,雙方將探索共建日常互訪交流等長效合作機制,致力於在人才培養與輸送、成果轉化、科學研究人員交流等方面達成長期友好合作關係。

新京報發起「職引未來」行動 為就業掃清障礙

雙方此次的合作是新京報發起的「職引未來——我幫畢業生找工作」特別行動中的重要一環。5月31日,在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共青團北京市委等單位多方指導下,新京報發起這一特別行動,以期有效地利用媒體資源,在企業、高校及社會資源之間搭建就業服務平台,盡最大努力為畢業生「職引未來」。

在此次行動中,新京報將提供就業信息、推介畢業生、建立企業和高校的紐帶,為就業助力;新京報將舉辦線上線下各種就業活動,為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答疑解惑;還將建立溝通渠道,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掃出就業困難和障礙。

據介紹,「就業育人」項目是教育部為落實「穩就業」「保就業」而組織開展的項目,旨在深化產教融合和校社合作,推動人才培養與就業有機聯動,為人才供需提供有效對接。

新京報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報社正處在媒體深度融合發展關鍵階段,在此次行動中,中國傳媒大學積极參与、拓展畢業生就業渠道。報社歡迎廣大中傳學子到新京報施展才華,將與傳媒大學加強協同育人合作,暢通供需渠道、加強崗位需求、業務需求及人才需求溝通,並開展校外就業導師聘用等就業指導合作,探索「量身定製」的聯合培養、定向輸送育人新模式,共同進行「訂單式」人才培養。並不斷共同探索校社聯合新模式,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和報社高質量發展,成為雙方合作共贏的典範。

校企合作、生涯規劃 中傳多舉措拓展就業

今年疫情以來,中國傳媒大學也多方拓展就業舉措。在校領導開展訪企拓崗的同時,打造「訪企拓崗-校企合作-企業導師-校友助力-選拔輸送」的人才培養「外循環」,與用人單位加強就業育人合作,推動人才供需對接,建立長期的合作機制。此外,該校還推進實施「就業助推工程」,將學生細分為三大類11小類求職類型和幫扶需求,校院兩級共同開展分群體就業指導,將畢業生實習就業與思想政治教育、就業觀教育相結合,幫助畢業生找準定位。

中國傳媒大學學工部就業科欒天天告訴新京報記者,學校「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參與,開展了大量就業觀前置的活動,「就業是一個過程化的管理,它不是最終的結果。」比如舉辦職業生涯嘉年華,在學生入學不知如何規劃職業生涯時,通過就業觀前置,撒下思考的種子。

此外,中國傳媒大學還開發了一套就業系統,可對學生求職意向、求職行為和最終的求職結果進行追蹤,學校會對進展遲緩的就業困難群體給予幫助。在學生提交就業意向後,系統會對崗位進行精準化篩選,打包學生感興趣的崗位信息並推送到手機。經過審核,企業也可在這套系統中發布招聘信息,預約線上宣講會和招聘會。

5月5日,中國傳媒大學學工部微信公眾號刊發了《中國傳媒大學致用人單位的一封信》。信中寫道:「懇請各位夥伴多多理解和支持我們的學生,通過線上方式,給學生們提供實習崗位或面試機會,相信中傳學子會給大家帶來更多的驚喜」「我們還有大量的學生因疫情暫留京外,他們響應號召、居家學習,默默為抗擊疫情奉獻著自己的力量,也歡迎京內外的夥伴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給他們,中傳學子們都是好樣的!」

對於此次與中國傳媒大學的合作,新京報亦充滿期待,這也是報社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體現。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關係民生福祉、經濟發展和國家未來。這場就業大考,不僅是對大學生們的考驗,也是高校、企業及社會面臨的一道必答題。新京報發起的「職引未來」行動,對接中國傳媒大學人才培養「外循環」和「就業助推工程」,也將為廣大青年創造更多施展才華的機會和舞台。

新一輪疫情之下,北京高校要求嚴格師生員工進出管理,校內住宿師生員工原則上不再出校。「這種情況下,我們覺得應該主動和用人單位溝通協調,幫助學生們去表達他們的合理訴求,獲得單位的理解和支持」,中國傳媒大學學工部部長郭婧娜說道。而這,也是當下新京報所致力於推進的事業。

新京報記者 劉洋 杜寒三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柳寶慶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AI+課堂,開啟個性化教育新征程~ - 天天要聞

AI+課堂,開啟個性化教育新征程~

5月9日,哈密市第四中學舉行第四屆正雅教研節暨伊州區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教學改革示範區建設工作推進會,聚焦「AI賦能教學」。與會老師們在四中校園內觀看展示的學校教學改革成果牆報。融媒體中心記者 鄭滕興攝此次推進會由哈密市教育局、伊州區教育局主辦,哈密市第四中學承辦。活動分為哈密市第四中學課堂教學改革成果展示...
重慶青年職院舉辦專題學術講座 探索人才培養新路徑 - 天天要聞

重慶青年職院舉辦專題學術講座 探索人才培養新路徑

近日,為深入推進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工作,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特邀重慶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博士生導師、重慶市電氣學科學術帶頭人程安宇來校,作題為《智能網聯汽車電子電器架構及設計》的專題學術講座。活動現場(學校供圖)據介紹,程安宇現任汽車智能網聯技術重慶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長期從事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研...
自貢開放大學到達州開放大學考察交流 - 天天要聞

自貢開放大學到達州開放大學考察交流

5月8日,自貢開放大學黨委書記、校長呂俐帶領分管領導、中層幹部一行到達州開放大學考察交流。達州開放大學黨委書記蔡飛舟,黨委副書記、校長蔡曉勇等陪同參觀校園環境、辦學設施及辦學成果展。
頭雁教師計劃:能否成為縣域高中教育破局的「關鍵先生」? - 天天要聞

頭雁教師計劃:能否成為縣域高中教育破局的「關鍵先生」?

一、為什麼要在縣域普通高中實施「頭雁教師崗位計劃」? 縣域普通高中(簡稱「縣中」)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支柱,承擔著約60%高中生的培養任務。但近年來,縣中面臨嚴峻挑戰:優質教師向城市流動、教育理念相對滯後、數字化教學能力薄弱,部分地區甚至出
榆林實驗小學2025年春季綜合實踐活動圓滿落幕 - 天天要聞

榆林實驗小學2025年春季綜合實踐活動圓滿落幕

2025年4月21日至25日,榆林實驗小學五年級全體師生在榆林市教育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開展了為期五天的綜合實踐活動。此次活動以"實踐育人,全面發展"為主題,通過豐富多彩的課程設置,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收穫成長。
329重慶聯考面試新趨勢:統一命題?難度上升? - 天天要聞

329重慶聯考面試新趨勢:統一命題?難度上升?

329重慶事業單位複審名單陸續公布中各單位、各地區在筆試環節統一命題那面試也會這樣聯考嗎?答案是:會!參與地區和單位越來越多!所以今天這篇文章就和大家一起聊聊重慶事業單位聯考的備考方向。
荊楚大地的智慧高教答卷 - 天天要聞

荊楚大地的智慧高教答卷

來源:中國網 「這個化石標本源於哪個地質年代?」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課堂上,學生拍下古生物化石圖片,輕觸屏幕並輸入問題,元古大模型即刻給出專業解答,並推薦了相關的文獻資料。這樣的場景,正成為湖北高校智慧教學的日常。當AI來到荊楚大地,一
2025年荊州市高層次人才引進推介會在長安大學舉行 - 天天要聞

2025年荊州市高層次人才引進推介會在長安大學舉行

來源:中國網 為助力荊州引進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加快推動「人才強市」建設戰略,5月9日,「才聚荊楚·鳳鳴荊州」——2025 年湖北省荊州市赴西安重點高校高層次人才引進推介活動在長安大學舉行。活動由中共荊州市委組織部指導,市人社局主辦,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