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悲哀」?19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數學考試卻從不及格

2021年09月15日20:09:06 教育 1014

埃爾米特是19世紀最偉大的代數幾何學家,但是他大學入學考試重考了5次,每次失敗的原因都是數學考不好。

他大學幾乎沒能畢業,每次考不好都是數學那一科。

他大學畢業後考不上任何研究所,因為考不好的科目還是數學。

數學是他一生的至愛,但是數學考試是他一生的惡夢。

教育的「悲哀」?19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數學考試卻從不及格 - 天天要聞

不過這無法改變他的偉大:

課本上「共軛矩陣」是他最先提出來的;

人類一千多年來解不出「五次方程式的通解」,是他先解出來的;

自然對數的「超越數性質」,他是全世界第一個證明出來的人。

他的一生證明:「一個不會考試的人,仍然能有勝出的人生」。

並且更奇妙的是,不會考試成為了他一生的祝福。

其實,埃爾米特數學並不是真的那麼差勁,只是他認為:

當時的數學教學氛圍死氣沉沉,而數學課本就像一堆廢紙,所謂的數學成績好的人,都是一些二流頭腦的人,因為他們只懂得生搬硬套!

所以他從小就是個問題學生,上課時老愛找老師辯論,尤其是一些基本的問題。

他尤其痛恨考試,因為他一旦考糟了,老師就用木條打他的腳,這也是他痛悔數學考試的原因之一。

教育的「悲哀」?19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數學考試卻從不及格 - 天天要聞

他在後來的文章中寫道:

「達到教育的目的是用頭腦,又不是用腳,打腳有什麼用?打腳可以使人頭腦更聰明嗎?」

在抵制考試的同時,埃爾米特花了大量時間去看數學大師,如牛頓、高斯的原著,因為在他看來,只有在那裡才能找到「數學的美。」

他在年老時,回顧客少年時的輕狂,寫道:

「傳統的數學教育,要學生按部就班地,一步一步地學習,訓練學生把數學應用到工程或商業上。因此,不注重啟發學生的開創性。但是數學有它本身抽象邏輯的美,例如在解決多次方方程式里,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美感,數學存在的價值,不只是為了生活上的應用,也不應淪為供工程、商業應用的工具。數學仍需要不斷地去突破現有格局。」

教育的「悲哀」?19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數學考試卻從不及格 - 天天要聞

這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著名的「錢學森之問」: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教育的「悲哀」?19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數學考試卻從不及格 - 天天要聞

到底什麼樣的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培養出頂尖人才?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武漢大學「雷軍班」今年計劃招生30人 雷軍擔任產業導師助力人才培養 - 天天要聞

武漢大學「雷軍班」今年計劃招生30人 雷軍擔任產業導師助力人才培養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7月1日消息,據武漢教育電視台,武漢大學招生辦有關工作人員透露,武漢大學「雷軍班」今年將面向全國招收30名學生,其中通過高考錄取15人,剩餘15人將在新生入校後通過二次選拔產生。據介紹,「雷軍班」是武漢大學於2024年4月11日在計算機學院新設的特色班級,旨在培養具備計算機全棧工程能力與企業...
韋東奕晉陞北大長聘副教授,校方回應按學校流程走!依規何時能晉陞? - 天天要聞

韋東奕晉陞北大長聘副教授,校方回應按學校流程走!依規何時能晉陞?

日前,有網友曬出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助理教授韋東奕的公示材料照片,稱韋東奕已正式成為北大副教授,長聘日期從2025年8月1日開始。上述照片顯示,該公示材料名為北京大學屆滿評估評審表(Tenure Review),填表人為韋東奕,院係為數學科學學院,專業學科為基礎數學,現任職位為助理教授,現職位時間為2019年12月至2026年...
事關養老照護,這個專業今年開始招生! - 天天要聞

事關養老照護,這個專業今年開始招生!

當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佔總人口的五分之一,老年人對慢性病治療、康復護理、心理健康關懷等需求日益多樣化,每一項都要專業人士「把脈問診」,老年醫學與健康專業應運而生。今年,老年醫學與健康專業開始招生,這個新專業有何特別之處?守護老年人健康的「多面手」從老有所依到老有所享,老有所樂,近年來,養老行業...
積極推動防非知識進校園 「百校防非計劃」圓滿收官 - 天天要聞

積極推動防非知識進校園 「百校防非計劃」圓滿收官

在防範和打擊非法金融活動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指導下,由人民網聯合中國金融傳媒集團發起的「百校防非計劃」日前圓滿結束。作為2025年度防範非法金融活動宣傳月的核心項目,該計劃以「守住錢袋子·護好幸福家」....
美股三個月暴漲10萬億美元創紀錄,特朗普「大而美」法案本周關鍵投票 - 天天要聞

美股三個月暴漲10萬億美元創紀錄,特朗普「大而美」法案本周關鍵投票

美股三大指數在4月觸底後迎來強勁反彈,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重新刷新歷史新高。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慶祝圖片,對市場表現表示讚賞。標普500指數在不到三個月時間內市值增長超過10萬億美元,創下指數從高位下跌15%以上重新突破新高的最短紀錄。歷史數據表明,7月通常是美股表現最佳的月份之一,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