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去見導師了。五一之前就跟老師預約了這次見面,因為下學期要進入博士階段了,我覺得心裡比較慌,總覺得自己沒有很明確的努力方向,於是尋求導師的建議。
我的導師是北大經濟學學士,斯坦福的經濟學博士,履歷相當優秀,是個專心致志做研究的資深的博導。我一直為自己有這麼好的導師感到幸運。
我把我的疑問告訴導師,說我課程學習進入尾聲了,接下去應該怎麼努力呢?導師明確地說,接下去就是多讀文獻。
導師說了通過閱讀文獻確定博士選題的三個步驟。也就是博士起步的三個步驟。
首先,要在自己感興趣的分支里廣泛地閱讀。比如我對教育經濟學感興趣,就要讀相關的handbook,裡面有教育經濟學相關主題的綜述性文章,閱讀這些文章,可以知道這個領域的學者都在研究哪些問題,已經進展到什麼程度。handbook可能文章比較舊,那麼就去看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上面新的綜述文章。在廣泛了解之後,可以將目光集中到最感興趣的主題上。
接著,針對這個最感興趣的主題,閱讀綜述文章的參考文獻,以及該主題最新的研究,比如working paper,從中尋找靈感,想想自己能做什麼。如果有把握不住的地方,此時就可以跟導師商量,導師會指出問題是否過於空泛、是否有可用的數據、是否有研究的價值,然後再討論選題的改進。
同時,因為教育經濟學是個跟實際生活高度相關的領域,比如要密切關注實際的教育問題。可以看看word bank發布的一些報告,教育部門以及北大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等的報告,從中看出一些值得研究的問題。
選題是博士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巧問題。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舊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經濟學發展到今天,技術問題已經有很多學者研究過了,已經可以說很完備了。我作為一個應用經濟學的學術新人,主要任務就是運用已有的技術來解決新的問題。至於新的解決辦法的研究,可能主要還是理論經濟學的學者以及計量經濟學學者在做。
每次跟導師聊完之後,我都會覺得自己充滿信心,覺得前路很清晰,我完全可以走下去,精神充滿力量。她就是我的女神。
新的征程已經開始,新的畫卷已經展開,我要規劃好接下來的日程,夯實基礎,養成看英文文獻的習慣。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