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余年》從劇情,參演人員,導演三個方面來說,都不錯。陳道明、吳剛、高曙光等一眾演技派,他們一本正經演輕鬆類型的古裝劇,還真的是另一番風格。
從演員陣容上來說
《慶余年》的男主角是張若昀飾演的范閑,這個名字就挺讓觀眾意外的,但是和劇中這些角色名比起來,「范閑」這個名字已經算很正常了。
老戲骨吳剛,他在《慶余年》中飾演的角色是「陳萍萍」,估計這也是吳剛演藝生涯中,最有特點的一個角色名字了。
還有高曙光飾演的范建,他是范閑的父親,這個名字也真的是挺讓人印象深刻的。而看劇透,范建並非范閑的親爹,而是他的養父,看來「范建」這個名字,還真的是有深意啊。
角色拿捏有數
老戲骨們保駕護航,非流量男女主演扛大旗,打破了網文IP以往的大流量主導;再者是對劇情的還原,雖然是十幾年前的書了,有些梗都老了(沒那麼適用),但還是一五一十還原了。
主演張若昀(雪豹、黑狐)、李沁(白鹿原),沒聽到他們的演技被誇到天上去,但我也沒聽到說他們什麼時候沒演技了,前面老戲骨的演技我給95,他們的演技我給75。雖然不如老戲骨一眼一眉都是戲,但對角色的把握、拿捏他們絕對有數。
開頭很成功,特別是小時候的范閑站在凳子上掌摑管家那幾個鏡頭,拍的簡直絕了,雖然紅手印有點誇張吧,還是高度的還原了小說。而且這個小演員的舉止動作跟張若筠還真有幾分神似。
導演編劇製作三位一體
好的劇本以及好的故事,配上好的演員,剩下的就看導演編劇和製作了,這一點還是讓我非常擔心的,雖然,主創團隊則有王倦任編劇,孫皓擔當導演,歐陽常林任藝術顧問,陳英傑任總製片人,無論經驗還是能力,都稱得上黃金陣容了。
那個小劇場我個人認為是用來合理規避限制進而不被延期的,但是小劇場本身埋藏了許多屬於正文中的細節,幾乎每句話都不是廢話的那種,足以體現出來導演及製作團隊對電視劇的用心。
結語
《慶余年》這部劇,還是挺不錯的,既讓原著黨滿意,又讓路人看得懂,還照顧了粉絲,同時有經驗豐富的導演和老戲骨坐鎮,這部劇的評分不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