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米「干翻」小米?K60 Pro直接祭出殺手鐧,小米13該如何是好?

現在基本上國內的手機廠商都有自己的子品牌了,甚至還有自己的副線品牌用來主攻音樂、遊戲等方面,這樣的做法至少在國內是行得通的,因為國內的手機消費市場銷售還是很火熱的,更多的品牌會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只要產品力跟得上,還是不用擔心銷量和口碑的。就是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手機子品牌也是越來越多了。

按理說,子品牌應該主要走的是性價比,但是也不能把主品牌的「風頭」搶走了,更不能形成競爭關係,不然品牌還怎麼立足呀。可是在如此多的手機品牌中,還就有這麼一家,偏偏要挑戰「大哥」的地位,那就是紅米了,其實紅米「干翻小米」的行為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最近紅米K60系列的發布,我注意到了Pro版本,看完參數之後感嘆到紅米這次是直接祭出殺手鐧了啊,讓我心動不已,也在擔心小米13該如何是好。

我為何選擇紅米K60 Pro

作為一台紅米K60 Pro的第一批機主,我想我也是很有發言權的,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為什麼選擇這台手機的原因。首先就是這台手機的價格要比小米13更低,其售價8+128的配置只需要3299元的價格,我自己選擇的比較全面的12+256版本,還比小米13便宜100元,那當然買紅米了。

唯一覺得有點遺憾的就是紅米K60 Pro的外觀了,比較的普通,相比小米13來說,缺少設計感,主要還是後置鏡頭模組還是矩陣式的長方形設計,看上去就沒有新意,不能說不好看,但是也確實沒啥辨識度。好在顏色推出得比較多,讓我能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配色。

而且紅米把驍龍8Gen2的入手門檻拉得更低了,小米13發布的時候我還感嘆3999元的價格確實很有吸引力,到那時現在3299就能感受到驍龍8Gen2了,這枚晶元我也不過多贅述了,我感覺就是目前安卓機中最旗艦的存在了,平時長時間地玩大型遊戲,功耗和發熱控制得也很不錯。

小米13上用了一塊三星的E6發光材質屏幕,有1900尼特的峰值亮度,當時我覺得還挺不可思議的,雖然紅米K60 Pro沒有用E6的發光材質屏幕,但是解析度達到了2K的水準呀,因為我對於畫質的要求更高,不喜歡顆粒感,而且1400尼特的峰值亮度也足夠我平時的使用了,誰會一直在太陽光底下用手機呀。

而且紅米K60 Pro的影像能力也有了不小的升級,我平時對於拍照也不感冒,基本就是掃碼的使用習慣,所以對於徠卡的畫質不感興趣。紅米K60 Pro的主攝鏡頭配合了索尼的IMX800超大底感測器,而且還支持雙防抖的配置,像我平時出去拍個視頻的時候,也不用手機雲台了,拿在手裡也不覺得抖,而且在晚上拍攝的時候,看上去也更加地明亮了。

最後就是我比較在意的實用配置了。紅米K60 Pro上有一塊5000毫安時的大電池,其實我覺得就行了,再大的話手機就太厚了,而且還支持120W的快充,我測試了下基本上19分鐘就可以充滿了,平時用的時候也沒有續航的焦慮。像X軸馬達、雙揚聲器、NFC這些配置,對於紅米K60 Pro來說,那就是標配了。

總結一下

所以你讓我說紅米K60 Pro和小米13有啥區別,我覺得就是價格和定位,一台主攻質感和性價比,一台主攻性價比和性價比,兩台手機其實不衝突。對於我自己來說,又希望感受小米的系統和服務,又想花更少的錢,那紅米K60 Pro當然是首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