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了,128G還夠用嗎?我們來扒一扒手機內存那些事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各位買手機的時候會挑多大的內存組合呢?

十年前,微信的體積不到1M,現在安裝包已經膨脹到了200多M,更可怕的是,用了一段時間又會變成好幾個G。


事實上,這並非個例,APP的臃腫已經成為了常態。那麼,面對這種情況,我們的手機到底需要多大的內存組合才夠用?


我們先來聊聊運行內存!


運存拉胯,結果就是殺後台、白屏、閃退、卡頓......


即使是iPhone 12、13,也曾因為4GB運存拖了後腿,導致殺後台現象頻發。


因此,今年蘋果一改以往擠牙膏的作風,iPhone 14全系都安排上了6GB,雖然在內存規格上刀法依舊,但相比過去的4GB,進步不可否認。


而安卓更是在內存上卷到沒邊,8GB成為了大部分手機的低配版,更有甚者,把18GB搬進了手機里,比不少人的電腦內存還要大。

(第一款18GB手機:ROG遊戲手機5


歸根結底,還是APP的鍋。一方面,國內APP特別喜歡塞各種東西,不管它到底有用沒用,比如微信的各種小程序,當它運行時,本體只佔100M左右的內存,但小程序足足佔了1G有餘。


再比如當你打開淘寶,裡面有芭芭農場、淘寶人生、火爆連連消等一系列和購物毫無關係的組件,甚至你還能在淘寶裡面鬥地主,實在是離譜,不信的話你現在打開看看。


另一方面,許多APP在無序競爭的推波助瀾下,會想方設法強迫你更新,並且高頻度的更新往往缺少優化,反而會過度搶佔手機計算資源,用起來還不如之前舒服,個別APP甚至還會持續在後台自啟動推送服務,讓用戶防不勝防。


聊完運存,我們再來看看存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過平時下載的APP體積大小,現在已經很難找到不到百M的主流APP了。


以聽歌軟體為例,QQ音樂安裝包是162M,網易雲音樂安裝包是173M,而這只是安裝包的體積,解壓安裝後,QQ音樂可以膨脹到500M,網易雲音樂也能到300M。


一個聽歌的APP,居然達到了半G,再加上曲庫原因,有些人不止下載一個,2個APP加起來便是1G,使用過程中又會產生大量緩存,幾個G的容量就沒了。


並且存儲卡已經被廠商無情拋棄,很多APP又事關學習工作生活,不能卸載,清理大文件的難度又大,不像清理後台那麼簡單,所以大家對存儲的焦慮感,比內存還要更深。


而手機廠商也非常「識趣」,推出了1TB的超大存儲,來緩解大家的存儲焦慮。


簡單聊聊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及選購建議


在這裡不得不提及IT業一個著名術語——安迪比爾定理


安迪是指英特爾前CEO安迪·格魯夫,比爾則是微軟前CEO比爾·蓋茨,原話是「Andy gives, Bill takes away」,翻譯過來就是安迪提供什麼,比爾便拿走什麼。


舉一個例子,雖然英特爾處理器的速度比過去快了一倍,但運行軟體的感覺其實並沒有明顯區別,這是因為微軟系統越做越大,越做越慢,把提升的性能都吃完了。


在手機領域同樣如此,手機廠商提升硬體性能,APP便能塞進更多的功能,比如淘寶裡面鬥地主、QQ瀏覽器點外賣,從而倒逼消費者買更大內存、更多存儲,手機廠商獲利後又能繼續提升硬體性能,由此形成了一個利益閉環。


在了解完以上情況後,我們再來想想,多少起步的內存組合才適合我們。


按照Strategy Analytics的調研數據,中國用戶的平均換機周期為28個月。因此,所謂的「適合」,對於多數人來說,只要在這28個月里沒有焦慮感,用起來比較爽即可。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安卓陣營6+128GB顯然很難滿足這一需求,只適用於APP極少、不愛拍照、不打遊戲的小夥伴。


而8+256GB只能說堪堪夠用,更合適主流群體的選擇還是12+256GB,兩者的差價一般是三到四百元,還是非常值得的。


如果你平時特別愛拍照錄視頻,並且喜歡下載大量APP和遊戲,那麼有必要考慮12+512GB。


而對於蘋果用戶來說,在這個問題上應該更加慎重一些,因為差價實在太大了。以iPhone 14為例,128GB版本是5999,256GB版本則是6899,512GB直接飆到了8699。


作為過來人,iPhone的128GB夠用,但用起來可能有點憋屈,需要偶爾清理相冊。當然,對於不怎麼拍照、玩遊戲的朋友來說,肯定是夠夠的了。


如果你打算用三年以上,或者有其他需求,比如你是短視頻創作者、重度遊戲黨等,還是建議加錢上到256GB以上,前提是預算充足。


最後,想問問大家,你在用什麼手機,內存組合是多大,夠用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