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還真是過得快,感覺也沒幾天,11月已經到來了。
上月新機不算多,但突出一個超值。
像 Redmi Note 12 Pro 系列、iQOO Neo 7,都是性價比不錯的新機。
蘋果這邊,也如爆料所言,以新聞稿的方式更新了幾款 iPad。
那麼這些產品到底值不值得買,適合哪些人群?
是日就一起來簡單復盤一下。
先從 iQOO Neo 7 講起吧。
畢竟這可能是近期最貼合線上用戶需求的機型了。
iQOO Neo 7,性價比全能選手
iQOO Neo 7 搭載天璣 9000+ 處理器。
搭配增強版 LPDDR5、超頻版 UFS 3.1 和 4013mm² 大面積 VC 均熱板。
這性能,沒什麼可挑的了。
無論是高畫質原神,還是 120 幀王者,都有不錯體驗。
(原神極高畫質)
為了進一步提升遊戲體驗,iQOO Neo 7 整了兩顆 X 軸馬達,振動都是帶方向的那種。
屏下雙控壓感加持,雙指變四指。
屏幕更是用上了旗艦同款三星 E5 高刷屏,色彩和亮度統統在線,還支持類 DC 調光。
哪個手遊玩家看了不心動啊...
續航方面。
iQOO Neo 7 並沒有在充電和容量上做選擇,而是 120W、5000mAh 我全都要。
影像方面,它甚至用上了拍照手機同款 IMX766V 主攝,還帶 OIS 光學防抖。
就算你是一個不太喜歡拍照的人,對焦速度也不會讓你失望,掃碼一次過。
大家關心的雙揚聲器、NFC、紅外遙控也都到位了,重量卻維持在 197g 的較輕水平。
唯一可以杠的,可能就是塑料中框了吧......
不過這在 2699 元(8+128GB)面前,完全不是事兒。
如果你的預算在這附近,iQOO Neo 7 算是萬金油般的選擇。
久久拿不定主意的時候,不妨就選它。
哦對了,同價位的 Redmi K50 至尊版和一加 Ace Pro也是不錯的機型。
配置上的區別除了 Redmi K50 至尊版屏幕更清晰之外,大同小異。
主要看你對哪家生態比較感興趣。
實在選不出的話...挑個你覺得好看的吧。
Redmi Note 12 Pro,千元也有拍照手機
對於預算不多,但是喜歡拍照的小夥伴來說,剛剛發布的 Redmi Note 12 Pro 值得關注。
畢竟 1699(6+128GB)就能買到 IMX766 + OIS,實在是找不到另一款了。
可能有人會說,小米中端,硬體下放不代表演算法用心。
你還別說,發布會上 Redmi 還真就特彆強調了演算法的事,就連小米影像大腦都搬過來了。
屏幕方面,Redmi Note 12 Pro 也下了很多功夫。
柔性直屏在這個價位本來就很稀缺,Note 12 Pro 還特地挑選了類鑽排列的高規格國產屏。
2.9mm 的窄下巴,視覺上也比較上檔次。
關鍵是 1920Hz 的高頻 PWM 調光,護眼就完事了。
續航方面,Note 12 Pro 內置 5000mAh 電池,支持 67W 閃充,夠夠的。
X 軸馬達、NFC、紅外、雙揚啥的不用多說,早就已經是 Note 系列的標配。
唯一比較遺憾的地方,可能就是天璣 1080,性能確實比不上之前的天璣 8100。
如果你的興趣在拍照,而不是性能,那 Note 12 Pro 還是很值得入手的。
如果需求相反,就不是很建議啦,前面右拐下單 Note 11T Pro 就好。
至於同期發布的 Pro+ 和探索版,比較適合對快充、高像素有硬需求的小夥伴。
不然的話,K50 或者 K50 至尊版會更實用一點。
新 iPad,謹慎考慮
蘋果一聲不吭地更新了 iPad 10 和 M2 款 iPad Pro。
iPad 10 外觀升級很大。
從傳統的實體 Home 鍵設計,升級到全面屏,還帶 USB-C。
相機調整到長邊居中,更適合橫屏使用。
晶元升級到 A14,雖然不是最新,但仍能吊打很多安卓平板。
但除了這些之外,每一個細節都展現了蘋果精湛的刀法。
屏幕外形雖然變了,但仍舊是 60Hz 刷新率,全貼合、廣色域都捨不得上。
介面雖然換成萬眾期待的 USB-C,但傳輸速率依舊是 Lightning 的水平。
最大的槽點無非就是對 Apple Pencil 的支持了。
明明已經採用直邊設計,卻偏偏要砍掉磁吸充電,導致只能用一代 Apple Pencil。
但眾所周知,用一代 Apple Pencil 的介面是 Lightning,而 iPad 10 已經升級到 USB-C。
為了充電,你得接上一條 C to C 的線,再接轉接頭,再接 Apple Pencil。
就這,iPad 10 還來了一撥大漲價,起步價 3599。
搭上電商的雙十一優惠,也得 3K 出頭。
除非你完全不用筆,或者不 Care 這塊大灰屏。
否則,省點錢買 9 代、加點錢上 Air 4,都是不錯的選擇。
至於 M2 版本的 iPad Pro,升級不明顯,加價卻很猛,觀望一陣再說。
Redmi Pad,入門佳作
如果預算灰常緊張,但確實很需要一台平板,可以了解一下 Redmi Pad。
90Hz、2000×1200 屏幕,搭配對稱式四揚聲器,影音、網課、會議體驗有保障。
尤其是最高 1TB 存儲擴展,不愁那啥沒地方住。
性能上,Redmi Pad 內置聯發科 Helio G99 處理器,遊戲畫質別開得太滿的話,壓力也不算大。
此外,Redmi Pad 還有 8000mAh 電池、18W 充電、800 萬像素前置等特性。
全金屬一體機身,也為顏值加分不少。
由於內置 MIUI Pad 13,Redmi Pad 的系統玩法也挺豐富的。
不但適配了 TOP 4000 應用,還支持全局自由窗口、小米妙享、MIUI+ 等功能。
無論是想要一塊平板,還是想體驗米系的多屏生態,都是一塊很合適的敲門磚。
不過個人認為 1099 的 4+128GB 版本比較值得入手。
因為 6+128GB 版本得 1399 元,而同存儲的小米平板 5 只要 1699 元。
2.5K/120Hz 屏幕、驍龍 860、33W 充電,還有對筆和鍵盤的良好支持......
打包在一起只要加 300,穩賺不賠。
不知道 10 月的這波新機,有沒有撩到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