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11.11 電商大促已經開啟了,身邊越來越多朋友問果子應該買哪款筆記本合適,而果子這種老好人性格也是不會拒絕,當然要給點建議。
其實現在購買筆記本之前,大家可能要知道的是,明年第一季度就會有新一代配置的筆記本更新,屆時會有 13 代酷睿+40 系顯卡的產品上市。
只是在這個礦潮影響還未褪去的年代,新出的顯卡基本都會比老卡同定位的產品更貴,比如桌面端 4080 首發價 9499 元,相比 3080 的首發價 5499 元直接貴了 4000 元。
可以預見前期的 13 代酷睿+RTX4060 遊戲本售價可能會在 9000 元起跳,跟 30 系錯位競爭,跟蘋果的處理器一樣多個世代同時銷售。
而 30 系用的是三星 8nm 工藝,40 系用的台積電 5nm 工藝,性能和成本差距都相當大,產線也不衝突,這樣做的合理性很高,可能老黃選台積電 5nm 為的就是這一步。
因此我的建議是如果你的預算接近或超過 5 位數,等一等明年的新品總還是沒錯的,但如果預算在九千以內,那麼 11.11 就可以考慮下手了,早買早享受。
而對於有購機需求的小夥伴,我這邊最為推薦的是 OMEN 暗影精靈 8 Pro,這是一台主流級別的遊戲本。
暗影精靈 8 Pro在升級了滿血顯卡後,可以說是迎來了完全體,已經沒有明顯短板,而且在一線廠商的主流遊戲本中價格適中,配置上靈活性極大,CPU 從 R7、i5 到 i9,顯卡從 RTX3050-RTX3070ti,價位覆蓋 6000-12000 元。加上售後優秀,小白和電腦高手都很合適。
我手上這台的配置如下:
CPU:i7 12700H 14核心20線程
顯卡:RTX3060(140W 獨顯直連)
屏幕:16.1英寸、1920*1080P解析度、144Hz高刷新率、100%sRGB色域
內存:16GB DDR5 4800MHz
硬碟:512GB PCIe4.0
厚度:23mm
重量:2.4kg
那麼接下來就跟我一起看看這款「高性能學習本」的具體表現如何吧
1、外觀
其實在首發時我就上手了這台機器,暗影精靈 8 Pro 不管在質感還是做工都讓我相當滿意。
A面採用了磨砂處理,雖然不是金屬,但做出了些許金屬的質感,logo 則做了鏡面處理,精緻感十足。
而暗影精靈 8 Pro 作為性能釋放第一梯隊的主流遊戲本,紮實的內部用料是立身之本,因此在絕對厚度和重量上暗影精靈 8 Pro 與其他主流遊戲本相差不大。(最厚處:23mm,重量:2.4kg)
但暗影精靈 8 Pro 在側翼取巧的做了收邊處理,從視覺上相當輕薄,頗有一種全能本的感覺,「8 爺」雖然長得黑,但跟「傻大粗」可全無瓜葛呀。
在保持優秀散熱和豐富介面的情況下,這需要對模具有很強的設計功底和技術力支撐,暗影精靈作為遊戲本頂流,技術實力確實不容小覷。
而在此基礎上,暗影精靈 8 Pro 提供了多達 10 個介面,分別如下。
背面:2 個雷電 4、1 個 HDMI2.1、1 個電源介面
左側:1 個 USB3.0、1 個 RJ45 網口、1 個耳麥介面、1 個 SD 卡槽
右側:2 個 USB3.0
總體介面規格很高,3 個 USB-A 介面均為傳輸速率較高的 USB3.0 協議,沒有濫竽充數的情況。
2 個雷電 4 介面配合擴展塢幾乎可以滿足 99% 的使用需求,最高支持100W的 PD 充電可以讓外出攜帶時與手機共用充電器,達到便攜減負的目的。
接著是 B 面,這塊屏幕最高可選 2.5K、165Hz 的高配版本,有更好的體驗。
但如果你預算有限,則比較推薦 1080P、144Hz 的版本,說句可能政治不正確的話,筆記本的 1080P 屏幕就已經足夠清晰了,玩遊戲的時候使用 1080P 幀數還能更高,也不存在 2.5K 屏幕開 1080P 解析度非點對點渲染畫質下降的問題。
在 C 面,暗影精靈 8 Pro 搭載的鍵盤和觸控板手感都不錯,觸控板面積也很大,沒有滑鼠應急時也有不錯的體驗。
但如果你比較在意鍵盤布局,那麼這就是暗影精靈 8 Pro 為數不多的缺點了,方向鍵採用半高設計,還有惠普祖傳的F鍵區電源鍵,雖然可以靠外接鍵盤解決,但每次看到這個設計總讓我眼前一黑。
機身D面設置了大面積的進風口,並有細膩的防塵網覆蓋,在保證進風量的同時儘可能減少了灰塵進入散熱模組。
2、性能測試
說完外觀,再來聊聊這台暗影精靈 8Pro的性能表現。
CPU-Z
我手上這台搭載的CPU是第12代英特爾® 酷睿™i7 12700H,6大核8小核異構設計,一共20線程,擁有強大的單核和多核性能,一戰封神。
在 CPU-Z 中的跑分測試中,獲得了單核 707.8 分,多核 7875.2 分的成績。
對比第 11 代桌面端旗艦 i9 11900K 單核性能提升 2%,多核性能提升 20%,瞬間噶了11代用戶的腰子。
CineBenchR23
而在 CineBench R23 的渲染測試中,這顆 i7 獲得了 R23 單核 1788 分,多核 18235 分的成績。
作為對比,這是一張我身邊另一台遊戲本的 CineBench R23 跑分,處理器為 i9 12900H,獲得單核 1937 分,多核 18122 分的成績。
可以發現 i9 的單核性能對比 i7 提升了 8% 的性能,但多核卻反而少了 113 分。
這是由於 12900H 的性能核心睿頻從 12700H 的 4.7GHz 提升到了5.0GHz,讓單核性能有著不錯的提升。
但在多核方面,大小核的異構設計不光為12代酷睿帶來更高的能耗比,劇增的核心數量也意味著需要更高的功耗支撐才能完整發揮性能。
3D Mark
接著來看顯卡測試,這顆顯卡為 RTX3060,140W 滿功耗版本,支持獨顯直連。
在 3D Mark 的 Time Spy 測試中這張 RTX3060 獲得了 9188 分的顯卡得分,說實話這個還是比較驚喜的,一般發揮較好的 RTX3060 顯卡分都在 8800 多分,可以說暗影精靈8 Pro確實對得起「Pro」的稱號。
而且在 Time Spy 壓力測試中,也獲得 98.4% 的穩定度,表現優秀,即便長時間運行也有很好的性能表現。
除了這些極限性能測試,我們也跑了反應日常使用的 PCMark 10 基準測試,綜合得分 5477 分,這種高性能遊戲本面對日常上網、視頻會議等功能肯定是不用擔心的。
3、遊戲測試
分跑完了,是時候進行最重要的遊戲環節了,畢竟跑分再高,遊戲幀數上不去也是白搭。
以畫質聞名的 3A 競速遊戲《極限競速:地平線 5》,在 1080P 解析度、極端畫質下獲得了 61 幀的平均幀,暢玩綽綽有餘。
而硬體殺手《賽博朋克 2077》通過遊戲自帶的 BenchMark 測試,在 1080P 解析度、無光追最高畫質預設、關閉 DLSS 的條件下也獲得了平均52幀的成績,這個幀數和畫質可以說是完全足夠了。
如果你想跑到 60 幀以上只需要開啟一個質量檔 DLSS,或者降低一些對畫面影響不大的設置即可。
《賽博朋克2077》都能駕馭,其他遊戲一般都是能暢玩的,RTX3060對於遊戲黨確實足夠了。
4、總結
最後簡單總結一下這台暗影精靈8Pro。
在配置上,搭載i712700H+RTX3060的組合,DDR5內存和PCIe4.0固態也絲毫沒有縮水,並且性能釋放優秀,生產力和遊戲場景都能夠勝任,戰個四五年不是問題。
屏幕則搭載了100%sRGB的1080P、144Hz全能屏,除了遊戲和辦公,以學習為目的的設計類需求也是綽綽有餘的。
而外觀設計也有一定的高級感,四周的收邊設計個人很是喜歡,視覺上較為輕薄。
可以說從性能、屏幕、外觀上都讓我很滿意。
在價格方面最近也會有不小的優惠力度,現在京東11.11預售也已經開啟,好價上車時不我待,有購機需求的朋友可以重點關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