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的半導體領域中,台積電、英特爾等都是很多國家拉攏建立工廠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台積電,一開始婉拒了赴美建廠,但是老美仍然不給台積電喘息的機會,反而是幾次三番的讓台積電最終妥協赴美建廠。由此可見,拉攏到台積電去建立工廠,相當於是穩定了半導體發展的地基。
無獨有偶,英特爾也不例外,要是能夠拉攏到英特爾其實對於本土半導體的發展來說也是一件益事。只不過,英特爾作為一家美企,在美晶元法案落地並且有大力扶持英特爾的傾向之下,想要拉攏到英特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歐盟除外。
早在今年3月份的時候,基於歐盟也推出的晶元法案之下,英特爾宣布要在未來的十年內投資800億歐元的資金來擴大自己的晶元產業鏈。英特爾此舉算是給歐盟半導體的發展注入了一個「強心劑」。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前段時間,英特爾再次宣布了建廠的消息。據相關的信息顯示,他們將投資45億歐元的資金先在義大利修建一座先進的半導體封裝和裝配廠。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英特爾這是在兌現自己未來十年內的投資諾言。
而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歐盟又為自己本土的晶元發展再次注入了一個「強心劑」。
據悉,歐盟相關部門已經批准了一批2.923億歐元的資金,用來支持意法半導體在義大利投資建立一座半導體工廠。這釋放了一個歐盟正在持續加註晶元發展的信號,同時也意味著歐盟正在開始快速的強化歐洲半導體供應鏈在全球市場上地位的信號。對此,外媒表示:正式追擊開始了。
事實上,也確實是該「追擊」的時候了。在晶元發展的幾十年當中,產業重心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偏移,全球的晶元產能基本上都集中到了亞洲。根據2020年的晶元產能統計數據顯示,歐洲地區只剩下9%。當然,美半導體也剩下的不多,只有12%。在兩者相差不大的情況下,美半導體積極的推進了美晶元法案,而歐盟也確實很巧合的也是推出了相關的補貼法案。
而在美晶元法案落地之後,吸引了各大企業積極前往建廠的計劃。由此可見美晶元法案已經初顯成效。在原本晶元產能就比美半導體少,且補貼的力度還沒有美半導體大的時候,歐盟這才又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歐盟打算率先「追擊」的是美半導體。
值得注意的是,歐盟拉攏的建廠的對象也特別有意思,除了英特爾之外,他們還打算拉攏台積電以及英特爾收購的公司等等。由此可見,在美晶元法案落地之後,歐盟很大概率是坐不住了,才會想要有「追擊」的想法。不過ASML曾表過態,說歐盟這點補貼資金還遠遠不夠,與此同時,歐盟內部的一些晶元企業也曾有過同樣的態度。那麼,如果樂觀的話,或許歐盟後續的補貼力度會再次加大。
對此,你們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點贊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