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設想一下這個場景:
這幾天,你的手機內存不夠了,又很卡,所以你想花3000塊換一個手機,你來到A店,看到了一個很喜歡的手機,它的標價是3500,但你覺得有點超預算了,所以你想再看看,在朋友的介紹下,你又來了到B店,價格是3800,這時,你突然發現還是A店的手機好,但回去那裡,打車費還要50塊,路程1小時,你會怎麼選呢?
看到這裡,我想問一句:你不能直接在網上購買,然後送貨上門嗎?幾十塊的配送費難道抵不過你去逛這些店的時間嗎?
其實,很多普通人都沒有付費意識,在大家的潛意識裡,金錢永遠是最重要的。
沒有錢,一旦生病,治不起就得乖乖等死。
沒有錢,想要的東西,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別人擁有。
沒錢被人看不起,還要出賣自尊心,出售勞動力……
就如有句老話說得好: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
但其實,很多人都把「時間」跟」金錢」的順序顛倒了,當你又窮又忙的時候,就會越忙越窮。
01 術業有專攻,服務付費真的很便宜
李笑來說過一句話:付費就是撿便宜。
這幾天我算是真正體會到了!
前幾天自行車鏈子斷了,學校裡面又沒有修車鋪,叫人上門修,還是有點貴的,所以我就直接在網上買了個鏈子,想著自己裝上去不就得了,又簡單又省錢。
誰曾想,我的裝鏈之路如此曲折,自己折騰了6個小時,最後還是要求助修車師傅。
一開始,我費好大勁才把合上的鏈子打開,要裝上去的時候又發現鏈條太長,得用截鏈器截掉,結果我又力氣不夠大,只能跑去學校大門找保安叔叔幫忙,回到宿舍我又發現,鏈子被截斷之後,還要用同樣的方式接回去…………
然後我就打電話叫修車師傅上門了,30塊全部搞定。
人家五分鐘,頂我兩小時,而且最後還有成果。他搗鼓了15分鐘,不但接好了鏈子,還把自行車其他壞的地方修好了,我也算是真正明白了什麼叫「術業有專攻」。
要是一開始我就直接打電話求助,那不是省事多了嗎?至少不用花我這麼多時間,而且6個小時,夠我干好多事情了。
如果可以花錢去求助專業人士,那為什麼不呢,如果可以花錢換來自己的時間精力,那為什麼又會覺得貴呢?
02 聞道有先後,知識付費是破圈的捷徑
每天都有人想要絞盡腦汁去「免費學」東西。
學習這件事,免費的東西,永遠是最昂貴的,除了錢之外,你必然要花掉人際,時間,精力。
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都對知識付費這件事抱有偏見,認為買課是傻子才會幹的事情,竟然還有人會白白送上門去給人家割韭菜。
有這種想法的人,需要校正一下。
那什麼是知識付費呢?大概意思就是你花錢買別人整理出來的經驗,加快你破圈的速度。
這一點我自己是有親身經歷的,剛開始寫作的時候,我花過兩千塊錢報寫作課。
報課之前,我寫的東西那真是讓人慘不忍睹,文章沒有邏輯,結構混亂,就是直接抄一段書里的文字,然後在下面寫上我自己的感想。
但上了那次寫作課之後,我知道了開頭可以用一個故事引人入勝,或者是用提問的方式開篇,勾起讀者的好奇心,中間可以寫並列的論點,從不同角度闡述,也可以層層遞進,深入論證。
我舉的案例也不再只是我自己、我身邊的人……我也會根據需要,舉名人、企業的例子,增加文章的說服力,也會使用金句,給文章加點味道。
但如果這些要我自己摸索,可能要花好長時間,或許還達不到老師教的那個高度。所以說,付費學習這件事,真的不能斤斤計較。
當然,我這個課屬於踩坑系列,老師過於吹噓自己的課程,名不其實,教的東西跟報名費不匹配,大家知識付費一定要謹慎謹慎再謹慎。
寫在最後:
在這裡,我不是蠱惑大家要把口袋裡的錢花光,相反,我是希望大家能花小錢,賺大錢,畢竟沒有人會跟錢過不去呀。
巴菲特說過:最好的投資是投資你自己
其實,無論是花錢買服務,還是買經驗,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一種投資,對大腦的投資。
那這又有什麼好吝嗇的呢?
我是小賴,00後寫作 | 在校學生
分享內容:個人成長 | 自媒體寫作 | 大學生活
喜歡我的文字,就點擊一下「關注」吧(公眾號:小賴愛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