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如今晶元產業可謂是當下最受關注的產業,而中國晶元近幾年雖然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在不少晶元技術上卻仍然受制於人,然而在仔細分析這些掌握了關鍵晶元技術的人才時卻發現不少晶元技術都有中國人的身影。
當下阻礙晶元先進工藝製程發展的是EUV光刻機,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當前的光刻機核心技術卻是來自台積電的技術牛人林本堅,2000年初林本堅研發出了浸潤式光刻機技術,當時主導光刻機市場的日本廠商佳能、尼康等不願採用而堅持乾式光刻機技術,而ASML卻主動找上台積電,由此ASML發展起了浸潤式光刻機技術,台積電和ASML共同成長成為晶元行業的領軍者。
在PC處理器市場,Intel已稱霸20多年,然而業界不清楚的是當年領導Intel的PC處理器業務的技術人才卻是一位華人,他名叫虞有澄,虞有澄在Intel的存儲晶元業務衰落後認為PC將是機會,因此他全力推動PC處理器的發展,由他推動的386處理器打開了PC市場,後來的486、奔騰處理器等都由他領導,PC也迅速盛行,IBM因此衰落。
值得注意的是同樣在PC處理器市場,如今領導AMD復興的蘇資豐也是華人,當年AMD出售了晶元製造業務成立後來的格芯,然而繼續衰退,蘇資豐被臨危受命領導AMD,在蘇資豐的帶領下,AMD在最艱難的時刻甚至不得不賣掉辦公樓再反租以籌集資金研發Zen架構,Zen架構的出現讓AMD翻身,在桌面PC處理器市場擊敗了Intel,AMD的市值也超越Intel。
除了這些人士之外,還有NVIDIA創始人黃仁勛、Marvell創始人戴偉立等,據了解全球前6個知名的晶元技術專才都是華人,其中5個更是畢業自中國科技大學;矽谷有許多技術工程師是華人,這都說明華人在晶元技術研發方面確實有獨到之處。
讓人惋惜的是這些海外華人研發的晶元專利,如今反過來卡著中國晶元產業的發展,成為中國晶元產業技術突破的重大障礙,這頗為值得思考;當然這也與中國以前技術薄弱有關,好在我們如今已經深刻認識到晶元技術的重要性,開始大力發展並吸引海外人才迴流。
張汝京創立的中芯國際,如今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晶元製造企業,並已進入全球前五,與第四名的格芯差距日益縮小,或許年內中芯國際就將超越格芯成為全球第四大晶元製造企業,他也因此被讚譽為中國晶元之父。
近幾年中芯國際在晶元製造工藝研發方面遇阻,台積電前資深技術專才梁孟松加入擔任中芯國際的聯席CEO,梁孟松推動中芯國際突破了14nm工藝,如今在難以買到EUV光科技的情況下正在推進N+1、N+2工藝。
此外中國的存儲晶元、5G射頻晶元等行業也有諸多留學歸國人才參與其中,甚至國內存儲晶元行業還迎來了日本前存儲晶元巨頭爾必達創始人坂本幸雄,凸顯出中國晶元產業的繁榮正在吸引包括海外華人在內的諸多晶元技術人才,這將推動中國晶元持續突破。
事實上這兩年中國的晶元正取得越來越多的成就,日產晶元已突破10億顆,國產晶元替代取得顯著進展,甚至國產晶元還開始獲得海外企業的認可,今年前7個月的數據顯示中國晶元進口減少了430億顆,同時晶元出口增加兩成多,凸顯出中國晶元在部分領域已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
中國人在海外晶元行業所取得的成就證明了中國人在晶元技術研發方面確實有天賦,隨著我國的晶元產業得到重視,更多海外華人開始歸國為國內的晶元產業提供支持,中國晶元總有一天會實現完全的自主研發,不再受制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