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國內廠商對於快充技術的研發投入可以說是有目共睹,不僅屢次刷新智能手機的最快充電紀錄,而且在旗下的終端產品中大量鋪開,成為國產手機和數碼產品的一項標配技術,改變了消費者們的充電和使用習慣。
不過問題也是有的,那就是不同品牌之間的協議不兼容的問題,目前不同手機品牌的快充協議眾多,並且互不兼容,如果是使用多個品牌的產品,那麼充電器往往只能實現基本的小功率充電,要不就只能買多個專用的充電器。
國產廠商聯手研發融合快充協議
不過,好在現在國產手機廠商已經開始聯手研發融合快充協議了,相信不久後各個手機廠商的充電器就能共用,不同品牌的產品也能通用快充,到時候如果取消充電頭可能對消費者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了。
近日據數碼博主「數碼閑聊站」透露,由華為、小米、OPPO和vivo牽頭的UFCS融合快充協議就要落地了,目前通用最高功率是40W,該協議旨在提高不同廠商間的快充兼容性。雖然和私有協議的超百瓦沒法比,但等第二階段提高到65W,可用度就很高了。
其實早在今年5月,電信終端產業協會就發布了融合快充標準,旨在解決互配快充不兼容的問題。該標準為UFCS快充,全稱Universal Fast Charging Specification,由綠色能源工作組(WG10)主導,信通院、華為、OPPO、vivo、小米牽頭,並得到了榮耀、矽力傑、瑞芯微、立輝科技、昂寶電子、電酷網路等多家終端、晶元企業和產業界夥伴的大力支持。
不僅如此,在海外市場也在積極推進充電介面和技術的統一,之前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代表達成一致,同意在2024年統一歐盟區域內所有攜帶型電子設備充電介面,屆時歐盟區域內所有手機、平板電腦等攜帶型電子設備都必須使用 USB Type-C 介面,或許在明年的iPhone 15系列手機上,就會看到使用type-c介面了。
融合快充會不會和統一推送聯盟一樣,雷聲大雨點小?
對於融合快充技術,雖然有各大手機廠商牽頭,但是有不少網友會有疑問,現在的融合快充協議,會不會像之前的統一推送聯盟一樣,剛開始的時候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但是直到現在其實也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咱們還是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