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是華為首銷的日子,作為兩年再次更新的Mate系列,自然是吸引到了不少人前來購買。看了一下各大社交平台,基本上都在抱怨手機比較難買的。線上平台基本上都是秒沒,線下門店能原價拿到機器的更是少數。連黃牛這邊的加價都加到了大幾千塊。這熱度估計連今年的iPhone 14系列都要甘拜下風。
不過仔細分析的話,華為官方在準備Mate50系列肯定知道時隔兩年,Mate老用戶的購買力,也一定清楚Mate回歸對於國產高端手機的意義,其熱度肯定只高不低。在備貨方面肯定會準備得比較充足,滿足大家的購買慾望。
而從渠道商今天發布的戰報來看,這次華為Mate50系列的缺貨可能是官方故意為之,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
1、細水流長才是王道
網上有人曝光了華為安徽全渠道的首日銷量,總共也才2200台,這個銷量數字其實還蠻不正常的,尤其是對華為來說。通過安徽全渠道賣出去的數量,我們再來猜一猜華為Mate50系列全國的銷量,可以猜出一個大概出來。
對於目前的華為來說,眼下首銷日能夠賣多久其實並不是它所追求的。反而是控制出貨量,保持整個市場的熱度和存在感,才不至於淹沒在後續一票驍龍8 Gen 2的安卓旗艦的聲浪當中。而華為Mate50系列的缺貨狀態大概還要持續多久。我想估計等到明年的華為P60正式上市,應該會有所好轉。
2、華為這麼做的意義在哪?
在沒受到美麗國的制裁之前,華為的產品節奏還是挺穩的。有Mate、P、nova這三個系列輪番上場,來維持整個華為手機的市場熱度。而在遭到制裁之後,我們可以看到只有Mate系列和P系列的產品里勉強還撐得住。
nova系列的綜合產品里失去了麒麟晶元的支持之後,實力大幅度下跌。nova9用的是驍龍778G處理器還不支持5G,直到nova10依舊還是驍龍778G處理器,也沒有什麼差異化的賣點,直接失去了市場熱度。所以華為也只能採取用一代旗艦的熱度維持到下個旗艦的出現的方式,來保證自己在手機市場的存在感。
3、結尾:
雖然華為這種細水長流的方法讓不少消費者無法在第一時間購買到自己心儀的機器,但是對於整個品牌來說,這樣的做法無疑是更加有利的。畢竟誰都想賣出去更多的貨,賺更多的錢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