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機到手博主最喜歡的就是拆解了,此前iPhone 14Pro在拆開之後,因為是否使用長江存儲的晶元問題,鬧出了一個「大烏龍」,而在對Mate 50Pro進行拆解之後,似乎華為的「留一手」也被發現了!
余承東留了一手?
面對消費者的熱情,目前華為全面啟動了備貨計劃,相比於iPhone 14系列則就不樂觀了,此前被曝光富士康正在關閉iPhone 14的產能,但關閉產能也只有小部分轉移到了Pro產能上,足以體現產能下滑的事實。
而iPhone 14的「黃牛經濟」都帶不動銷量了,據從業者透露,每銷售一台手機都要虧本100塊錢,但Mate 50系列就不一樣了,市場銷售火爆一機難求,更有甚至直接加價8000元購買保時捷版本,因此相比於頂級版本的手機,今年無疑華為才是勝利者。
沒有麒麟晶元、且不支持5G,卻依然能夠得到消費者的熱捧,除了鴻蒙系統和國產理念的加持外,主要還是在於華為的「用心」,類似於衛星通訊技術、聚能泵技術、萬物互聯的應用、崑崙玻璃等等,無不體現了華為對於新旗艦的用心,相比於Mate 40提升非常明顯。
而iPhone 14系列則就不一樣了,標準版本和Pro版本區別對待,衛星通訊在國內根本就不能用,而升級的靈動島、A16晶元等等,都只有在Pro版本上才能見到,標準版和iPhone 13無異,這也就意味著逼迫消費者去購買高價版本,自然就刷掉了一大批的客戶。
在iPhone 14Pro到手之後,博主進行了拆解,誤認為國行版的採用了長江存儲的晶元,但在後面開機認證之後,才發現使用的是東芝晶元,這就是個美麗的「誤會」,但蘋果並沒有進行解釋,很有可能實現藉助「國產晶元」這個噱頭炒作,這也符合庫克一貫的作風。
而這一次博主也對Mate 50Pro下手了,在拆機之後發現了眾多的國產元器件,也正對應了余承東手機供應鏈得到極大改善的話,但經過仔細的對比之後,還是發現了和此前的Mate 40 Pro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除了大量的國產零部件之外,眼尖的博主發現了華為「留了一手」,在Mate 50Pro的處理器上,預留了5G射頻晶元的位置,也就意味著這部手機是按照5G標準來設計的,這很有可能是為了後續的5G版本做準備的。
有沒有可能推出5G版本
蘋果實際上有著和蘋果類似的遭遇,在5G晶元上並沒有實現自研,一直都是外掛高通基帶實現的5G功能,因此後續華為也有可能採用這樣的方式,暫時解決5G信號接收的問題。
而此前華為就有合作鼎橋推出了5G手機,不過鑒於合作的都是中低端的手機,而這一次的Mate 50作為高端的旗艦機,因此不大可能會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合作,雖然目前也可以搭載5G 通訊殼實現5G功能,但畢竟的外在的構建,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用機體驗。
但鑒於余承東此前明確表態,華為將會在2023年王者歸來,關於麒麟晶元的供應問題希望不大,因此其很有可能暗指的就是5G功能,這也非常符合Mate 50Pro上預留的5G晶元位置。
目前國內的5G射頻晶元也誕生了,多個廠商都官宣了技術,無論是在5G基站還是在手機等移動設備上,均能夠很好的適配,說明國產技術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目前就差適配華為手機的步驟了,因此2023年實現5G手機的回歸是有希望的。
關於這方面此前上海給出的報告中就有提示,國產的90nm光刻機、國產CPU、5G等等晶元都已經實現了自主化,並且最先進的工藝已經來到了14nm了,如果配合上華為攻克的晶元堆疊工藝,是可以實現不亞於7nm晶元的性能的。
根據相關數據反饋,7nm晶元用在手機上已經足夠了,因此能夠實現14nm晶元自主化的話,華為的麒麟晶元就能夠回歸了,當然一切答案要在2023年揭曉,對此你們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