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台積電擁有領先的工藝技術,無論在大陸市場還是全球市場,台積電暫時都找不到對手,尤其在先進工藝製程方面,三星也要靠邊站。為了能夠吸引台積電赴美建廠,老美還簽署了全新晶元法案,砸下520億美元的補貼來「誘惑」台積電。
而台積電方面的態度也有些模糊不清,作為台積電的創始人,張忠謀曾表示,赴美建廠幾乎沒有利潤,成本太高了,賺不到錢。很顯然,在張忠謀看來,赴美建廠並非明智之舉,對台積電的發展並不會帶來實質性的幫助。但作為台積電的CEO,劉德音則表示,台積電在大陸市場所佔的份額並不多,言外之意,美晶元法案所限制的「未來10年不能在中國市場擴建」的內容完全可以接受。
當然,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卻很誠實。雖然劉德音對大陸市場持有無所謂的態度,但任何一家企業都不會主動放棄內地市場。雖然美晶元限制了先進工藝製程的擴產,但對成熟工藝並未限制。所以台積電就對客戶們發出了呼籲,希望廠商們可以將一部分的成熟設計遷移到28nm工藝製程上。
台積電此舉明顯是想動中芯國際的「蛋糕」。在成熟工藝製程領域,中芯國際在大陸市場的佔比是很高的,尤其是28nm工藝製程,由於中芯國際擁有低成本優勢,所以在價格上能夠比台積電更划算。
不可否認,中芯國際和台積電之間的差距還是挺大的,但提到成熟工藝製程,中芯國際卻一點也不害怕,台積電被無視了!就在台積電發出呼籲後,最近中芯國際也宣布了一個新決定,中芯國際將會投資75億美元用於建立全新的28nm以及180nm成熟工藝代工晶圓廠。
毫無疑問,中芯國際在28nm工藝製程持續加碼,就是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和「野心」,就算台積電有心搶奪中芯國際的市場份額,但中芯國際卻一點也不擔心,畢竟中芯國際在成熟工藝領域還是有一定地位的。而且目前成熟工藝晶元已經能夠滿足大陸市場的主流需求,中芯國際只要穩住成熟工藝市場,就不愁沒機會了。
中芯國際官宣了新決定後,不少外媒開腔,紛紛感嘆,劉德音惹怒了大陸市場。在筆者看來,「惹怒」這個詞有點太重了。看輕大陸市場,親近老美的行為確實惹到中國科技企業了,但還沒有到「怒」的程度。劉德音的態度反而堅定了中國晶元企業加快發展的決心,中芯國際只是個例罷了。
除了中芯國際之外,上海微電子、聯發科、紫光展銳以及華為、小米等國內科技企業,都加大了科技研發投入,並且加快了晶元相關技術的研發,就是為了早日實現國產晶元的自給自足。希望這一天能夠早日到來,給那些看輕大陸市場和中國芯的企業一個「教訓」。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