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kindle用戶,墨水屏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關於它的優缺點,大家基本都瞭然於胸。然而,隨著幾個月前的一紙公告,Kindle以及相應服務退出中國市場已成定局。相應的用戶群體,迫切需要尋找到新的替代方案。同時,墨水屏產品的新用戶,在入坑時,也將被迫剔除Kindle這個選項。
實際上,大量國產品牌已經進入墨水屏領域,並且陸續推出了一系列產品。而且,這些產品形態並不局限於閱讀器,還包括手寫板、平板甚至顯示器等,場景覆蓋要比Kindle更為廣泛。只是,對很多人而言,這還是一個相對陌生的領域,在挑選墨水屏產品上,還需要有最基礎的了解。同時,一時頭腦發熱種草墨水屏的人,需要被潑點冷水。
墨水屏品牌盤點
首先要說明的是,受限於篇幅,小雷這裡只提及了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品牌。此外,對於更加具體的產品信息,建議去官網等渠道獲取更多詳細資料。
國產頭號選手文石
文石是國內最早做墨水屏設備的廠商之一,並且頗具名氣。布局十餘年後,文石旗下的墨水屏產品線已經極為豐富,其中閱讀器品類就分為MAX、NOTE、NOVA、POKE等多個系列。從產品名稱就能看出,MAX和NOTE主打超大屏,POKE則是小屏產品。文石閱讀器的價格覆蓋很廣,從不到千元的入門款到4000元左右的手寫電子紙一應俱全。
除了閱讀器產品,文石目前還有兩款墨水屏顯示器,即13.3吋的Mira和25.3吋的MiraPro,前者定位便攜拓展屏幕,後者尺寸則比較接近傳統顯示器。只是,它們的價格都相當昂貴,前者4000多元,後者要8000多元。
(圖源文石官網)
和內容深度捆綁的掌閱
有點年紀的安卓用戶,估計都不會對掌閱這款App感到陌生,它在安卓誕生初期就成為擁有海量用戶的知名閱讀App,當時很多裝機必備App名單中,都能看到它的存在。和很多閱讀類App一樣,掌閱逐漸完成了內容布局和轉型,大量出版類書籍和原創網文成為它的內容優勢。推出墨水屏閱讀器,對掌閱而言,算是順勢而為,它能給所屬用戶帶來更好的閱讀體驗,完成更深度的捆綁。
目前掌閱官方在售的墨水屏閱讀器,按尺寸劃分,有6吋、7吋、8吋和10.3吋4類大小。其中大屏版基本屬於iReader Smart系列,主打PDF閱讀和手寫,支持重排等特色功能。6吋版則比較接近傳統墨水屏閱讀器,滿足比較基礎的閱讀需求,價格優勢明顯,最低只要五六百元,但相比同價位Kindle,則在配置方面更強。
(圖源掌閱官網)
小試牛刀的小米
多年之前,就有大量粉絲呼籲小米做墨水屏閱讀器,最直接的原因是小米旗下的多看閱讀有大量擁躉。而在小米收購之前,多看就是以推出Kindle第三方定製系統而成名的。可惜的是,在激烈的內容競爭中,多看未能殺出重圍,逐漸落後於微信讀書、掌閱等對手。
2019年年底,小米生態鏈公司墨案帶來了首款多看電紙書,產品定位基本是瞄著青春版Kindle而來的。目前,小米最新款的閱讀器應該是年初發布的小米多看電紙書Pro Ⅱ,視網膜7.8吋屏、四核CPU、安卓11系統等都是宣傳賣點。
(圖源小米官網)
目前來看,小米在墨水屏領域的探索還是非常小心翼翼的,推出的基本都是經過市場驗證的成熟產品,不會在產品方向上冒險。多看閱讀崛起無望的情況下,小米墨水屏產品也就難免顯得佛系。
死磕手機的海信
手機早已是個紅海市場,但還是能看到不少小眾品牌。家電品牌海信就一直在死磕手機產品,並把閱讀手機作為主攻方向。海信A5、A6、A9系列等產品,都是以墨水屏為賣點。墨水屏的護眼和類紙效果能給手機在閱讀場景下提供出色的體驗,但在視頻、圖片、遊戲等應用下則是災難。
換言之,海信墨水屏手機更適合看作是有通訊模塊的墨水屏閱讀器,其他功能都是錦上添花。它不太適合作為主力機,但當成便攜閱讀器還是合格的。
(圖源海信官網)
墨水屏適合誰?
墨水屏的技術特點導致它的應用場景非常有限,閱讀場景下優勢明顯,但刷新率低、色彩單一等特點在一般智能設備上則是致命劣勢。此外,墨水屏的技術進步非常緩慢。全世界墨水屏產品的屏幕基本都來自元太科技一家,市場競爭並不充分。拿Kindle產品來說,目前最新的設備和十幾年前的閱讀器相比,屏幕顯示技術的進步不太明顯。
因此,直到今天,買墨水屏產品滿足的仍然是單一的閱讀類場景。對國產廠商而言,做一款Kindle類產品其實並不難。大部分國產墨水屏閱讀器,基本都用了比較現成的方案,即一款ARM架構的處理器,加安卓系統,再加上元太提供的墨水屏,差不多就搞定了。
當然,國產墨水屏閱讀器中,有大量設備產品力是力壓Kindle的。比如,文石、掌閱等品牌的大屏閱讀器,對PDF、Office文件閱讀有更好的體驗,還支持手寫批註,這方面就比Kindle好太多了。在精準洞察用戶需求方面,國產品牌很多時候的確會做得更好。
內容方面,考慮到國內蓬勃發展的閱讀市場,也不會是一個大問題。只是,部分內容平台推出的閱讀器,可能會在應用安裝上做一點限制,以引導用戶為自家平台貢獻利潤。而如果只是純粹的硬體商,則通常不會限制用戶用哪個內容平台。
(圖源微信讀書)
總的來說,墨水屏的現階段的技術水平,決定了閱讀器設備在閱讀場景之外折騰意義不大。與之對應的,墨水屏產品在閱讀方面的優化,比如重排、手寫功能等,則是比較有價值的。
墨水屏仍然是相當小眾的品類,而閱讀器之外的墨水屏產品,則更是小眾中的小眾。像前面我們提到的墨水屏顯示器,無論是適應的場景還是對應的目標群體,都非常狹窄。電腦大屏,不是一個好的閱讀設備。只是對部分文字工作者來說,一個顯示面積巨大的、不傷眼的黑白屏幕,似乎能帶來更好的碼字體驗。不過,日常碼字的小雷,感覺並沒有這種需求,墨水屏顯示純文字問題不大,但在圖片面前很容易歇菜,再考慮到刷新率、價格等問題,就很容易勸退了。
墨水屏有未來嗎?
關於墨水屏的前景,小雷看到很多積極的暢想。這類觀點提到的幾個點,大致是彩色墨水屏技術在發展、更多廠商開展墨水屏技術研發等等。但在小雷個人看來,墨水屏技術的所謂進步,實在是太過緩慢了。幾年前就在宣傳的彩色墨水屏,直到今天,可用性依然很弱,即便有幾款試水的產品,價格和體驗仍然很勸退。產業鏈方面,元太之外的供應商實力弱、技術不領先,改變市場格局的可能性不高。
種種因素下,墨水屏最主流的承載產品仍然是閱讀器。出貨量最大的墨水屏閱讀器則還是Kindle,至少到現在為止,在內容和硬體的結合上,Kindle還是做得最出色的那一個。只是,未能攫取到太多利潤的亞馬遜,還是選擇了從國內市場抽身離開。尋找kindle替代方案,對很多人而言是無奈之舉。因此,在國產墨水屏的選擇上,個人認為還是結合自己的實際需求來,比如怎麼樣的閱讀場景、日常使用哪些閱讀平台等,再去考慮具體產品的具體配置、價格等因素。
至於閱讀器之外,前面已經說過了,墨水屏顯示器、墨水屏手機這類產品,只適合非常小眾的一部分人。而像廣告牌、商品標籤等,則是商用領域了,和一般消費者的關係並不大。
(封面圖源文石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