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大叔去年生日收穫了一個27寸4k的顯示器(優派的vx2780-4k-HD3),近一年一直作為我的筆記本的外接顯示器使用。有一說一,顯示器本身還是不錯的,解析度為3840×2160(4K)、10bit,擁有116%sRGB廣色域、178°廣視角,響應時間4ms,三面微邊框,支持旋轉升降,DC濾藍光不閃屏,觀感還是不錯的,既不會覺得色彩特別艷麗,也不會覺得很寡淡,色溫稍稍偏暖,日常看電影觀感還是不錯的。
優派的vx2780-4k-HD3
那我為什麼出了它呢?
主要原因有二:
1. win10對4k的優化適配確實是不太好。4k解析度下,字體太小了,開了縮放,能解決部分軟體的字體顯示問題,但是有些軟體界面的字體還是很小,60cm寬的桌子,都有種看瞎眼的感覺。心累ing。。。
2. 大叔偶爾會和老男孩基友們,開個黑,擼2把,玩一玩遊戲,4k解析度下玩遊戲,對筆記本本身的散熱和功耗都是不小負荷,每次玩著玩著,感覺筆記本就原地起飛了,那感覺非一般的酸爽。
So,在六月某一個烈日烤糊大地的日子裡,我就出掉了陪伴了我人生中第一台4k顯示器。
出掉之後,對著我那筆記本泛白的TN屏,還是感覺忍不了,遂開始了我的顯示器選購之路。
中年人買東西的流程,首先,明確自己的需求,然後,明確自己的預算,最後,下單!!!
需求:
大小:27寸這個尺寸用的感覺還是挺合適的,所以還是決定選27寸的
解析度:不要4k,27寸的1080p又怕顯示效果不夠細膩,決定選解析度2k
刷新率:之前一直用的都是60hz的顯示器,這一次想試一試高刷顯示器
預算:
有娃之後,購買電子產品的預算,嗯。。。有家有口的兄弟們應該都懂得。。。預算比較摳搜,初步預算的組成為:賣掉vx2780的費用 + 幾百元(浮動),整體不超過2000元。要是看到某款產品力特彆強,偷偷超一點,問題也不太大~哈哈
接下來就選顯示器了
某條,某乎,某吧,小破站,度娘,某寶,某東掃蕩走起來。
經過了半個月各大網站看評測看銷量,了解到這個價位,高刷顯示器的參數大家都差不多,2k的解析度,155hz-170hz的刷新率,8抖10bit的色彩或者原生8bit的色彩,130%左右的sRGB,95% DCI-P3或者98% DCI-P3,1ms的灰階響應時間(GTG)或者1ms的動態畫面響應時間(MPRT)。
大家參數都差不多,是不是哪個便宜買便宜的就可以了?!
通過我半個月的研究,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首先是顯示器面板的區別,參數雖然大同小異,但這個價位的顯示器面板還是很豐富的,友達的2.B、6.6、8.2,群創的k7e和k7B,LG的一二代anoips屏。
不同廠家的不同型號的面板特性也有差別。下面每家我選取幾款產品,簡單聊聊我這段時間所了解到的差異。
友達的面板我通過微星家的電競系列顯示器來給大家講講區別,選取的幾款分別是pag272QR、pag272QR2、mag274QF-QD,對應分別使用了友達家的2.b、6.6和最新的8.2面板。看他們官網自己的介紹,出了色域的覆蓋有差別,再就是mag274QF-QD多了2個usb介面,好像區別不大?但是272QR和274QF-QD某寶商的差價達到了600以上。
所以區別在哪呢?
採用2.b的pag272QR亮度是這三款里最高的,有hdr400的認證,色域覆蓋在130%sRGB,但是這款的響應時間是動態響應時間(MPRT)1ms,對應的GTG時間大概是4ms,而其他兩款都是灰階響應時間(GTG)1ms,所以,他的實際灰階響應時間是三款裡面最慢的,
但是它的亮度是這三款裡面最高的。
pag272QR
而6.6相比2.b最大的提升應該就算灰階響應時間的提升,灰階響應時間提升到GTG1ms。
pag272QR2
那接下來, 再說說採用8.2面板的mag274QF-QD,147%sRGB的色域覆蓋,看網上各個評測的使用,都有提到一個點,響應速度很快,拖影問題控制的挺好,但是色彩過飽和比較嚴重。
mag274QF-QD
k7B和k7E的變化就比較直觀了,主要看了華碩和AOC兩個品牌的產品(包括AOC Q27g2s、AOC Q27g2s/d、華碩VG27aq、VG27aql1a),區別主要體現2個地方:
(1)K7B的色域覆蓋更高,可以達到131%sRGB和98% DCI-P3,K7E的的色域覆蓋差一些,是126%sRGB和95% DCI-P3
(2)K7E的面板響應時間提升到了GTG1ms。
AOC Q27g2s和g2s/d對比
華碩VG27AQ、VG27AQ1A和VG27AQL1A對比
兩代nanoips面板的區別主要在亮度和對比度。在網上衝浪的這半個月,我了解到初代nano ips的特點是色域特別高,面板通透性強因而觀感極好,而且響應速度很快(這裡主要看了飛利浦家的和LG家的)。缺點是對比度只有800上下,亮度也只有350nit。二代nano ips主要加強了亮度和對比度。滿血版的二代nanoips屏幕,都能達到400尼特的亮度,都是滿血DP1.4,可以全開2K 165-180hz 10bit (選定的目標機型有飛利浦的275m1rz pro、戴爾的s2721dgf和AOC AG273QXP/D),但是看了這半個月下來發現還有好多不上滿血版的,有閹割亮度的,有閹割介面的。。。。
275m1rz pro
S2721DGF
AOC AG273QXP/D
了解一輪面板差異,五花八門的,那對於我自己這個消費者來說,這些參數和面板的差異對我使用上的感知有什麼差異呢?
沒錯,我又開始了第二步的了解,參數對感官的影響。
首先是色深
什麼是色深呢?
色深(Color Depth)亦可稱為色位深度,是用 bit 數來表示數碼影像色彩數目的單位。bit 是計算機計算的二進位單位(或位),即計算機中可以處理的最基本數據或訊息。
這個價位區間段,基本都是8抖10bit或者原生8bit,這一塊大家都差不多,10bit的色彩過度看起來更自然平滑,但是8bit的還是差了許多的,我給大家找了網上常見的2張圖對比看一下!
左邊10bit,右邊8bit(圖片來自網路)
接下里是色域
什麼是色域呢?
顯示器的色域通常指的就算顯示的色彩範圍,在某個色彩空間中所佔的百分比。
什麼是sRGB呢?
百度百科的定義是這樣:
sRGB(standard Red Green Blue)是由Microsoft影像巨擘共同開發的一種彩色語言協議,微軟聯合愛普生、HP惠普等提供一種標準方法來定義色彩,讓顯示、列印和掃描等各種計算機外部設備與應用軟體對於色彩有一個共通的語言。
看完了知道,這是一種色彩協議,還是不太具體,所以,他到底指什麼呢?
sRGB是目前互聯網最廣泛的色域應用標準,大部分軟體、網頁、瀏覽器、投影、顯示屏等的默認配置都是sRGB。翻譯一下就是,我們現在在互聯網上看到的色彩標準都是基於sRGB協議的。
個人理解是這樣的
我們日常使用能在互聯網看到的色彩,都是基於sRGB標準的,100%sRGB色域覆蓋意味著我們的能看到資源本身的想表達的色彩,如果覆蓋不夠,那麼看到的色彩會有部分缺失,如果色域超過100%sRGB,但所在平台又沒有很好的色彩管理機制,那麼我們看互聯網上圖片和視頻還是網頁頁面色彩,就會出現色彩過飽和,超過的越多,過飽和越嚴重,看起來就會比較難受。
那麼DCI-P3呢?
通過我了解到資料,DCI-P3是美國電影行業推出的一種廣色域標,主要是電影的色彩標準,但隨著時間的發展,這種色彩標準也應用於遊戲行業。我們如果在這種色彩模式下看電影,就能看到和sRGB模式下不一樣的感覺。如果用這種色彩模式看其他互聯網資源,而使用平台又沒有經過特殊的色彩調整,那麼觀感就不會太好。因為我們前面也說了,所有的互聯網資源基本都是sRGB標準的,不同的色彩標準覆蓋的色彩範圍也是有差別的。下圖黃線覆蓋的範圍是sRGB的色域範圍,黑線是DCI-P3的色域覆蓋範圍,DCI-P3協議比sRGB有更廣的色域!
DCI-P3和sRGB色域覆蓋範圍(圖片示意來自網路)
第三點就是響應時間
網上看了很多評測,大部分評測都是說更快的響應時間,畫面會更順滑,拖影情況會更好,由於資源有限,我沒有能找到實體機器感知對比,但就網上看他人放的視頻對比來說,除非開測試軟體慢放,否則日常使用,對我這種老年人來說感知是真的不強。。。。
總結一下
友達2.b和群創k7b的面板,響應時間較慢,色彩較為均衡,k7e的面板在k7b的基礎上提高了響應時間,降低了些許的色域覆蓋,友達8.2的面板,響應時間快,色域廣,但色彩過飽和較嚴重,nanoips的面板,響應時間快,色域廣色彩好,有過飽和情況但不如友達8.2嚴重,但是對比度低,畫面容易偏紅。
我自己雖然想體驗高刷新率,但是顯示器觀感舒適還是第一選擇,所以我首先就排除了友達8.2面板的顯示器。
nanoips我們先放一邊,後面再說我的糾結。。。好,那麼剩下的就是友達的2.b和群創的k7b還有k7e了。k7e目前的選擇太少了,大廠里我了解到好像只有冠捷家的Q27g2s/d,沒得選呀,而且新上沒多久,感覺價格還有很大的空間,所以,就只剩2個面板了——2.b和k7b。
然後就開始進一步了解這2個面板的顯示器。首先,2.b和k7b出場很多都不帶原廠背光,所以背光模組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顯示器的漏光情況和亮度均勻程度。。。。ips漏光是通病,這個一般的朋友的都有了解,但是背光模組下功夫的廠家,漏光的控制可以做的不錯,特別大廠的一些設計用的顯示器,漏光控制和背光均勻程度都是做的不錯的。像我自己現在台式機配的明基和剛出掉的優派,漏光的都控制的很不錯。所以,看的一些型號基本都是大廠或者網上風評做工很好的產品。
前兩年入過一款宏基的電競小金剛,那漏光就不能看,開機畫面可以漏成大褲衩。。。。難以直視。。。。當時想著忍忍體驗一下高刷新率帶來遊戲的爽快感,還沒有用2天。。。顯示器畫面突然色彩就整體變得很灰,返廠之後廠家告訴我是正常!!!也是給我驚呆了,幸虧是某東買的,有售後,直接就給退了。。。不堪回首的往事~~~[捂臉]
扯遠了。。。經過一番挑挑選選,初步選定2.b面板的代表產品——小米的27英寸電競顯示器,k7b產品同價位代表產品——華碩的VG27aq,這兩個看參數上,真是不分上下的。兩相比較,我內心還是比較傾向於小米的這款,原因有三:
1.全網都在吹小米顯示器的做工,2000以下,無出其右
2.小米這款更便宜
3.小米有個100%sRGB的模式,過飽和的情況會比另一款更好一些。
小米顯示器 27英寸 165Hz版
看到這裡是不是以為基本就見分曉了?要選小米的27英寸電競顯示器了?
並不是喂。還記得我們前面先放一邊的nano ips面板的顯示器嗎?nano ips面板的優勢是響應時間快,色彩艷麗,缺點是對比度低和畫面偏紅,對於我這種喜歡沒那麼濃郁畫面,對響應時間差那麼幾ms感知不明顯的大叔來說,不是應該果斷放棄他嗎?
然而這是個顏值即正義的年代,還記得我前面提到的戴爾s2721dgf嗎?顏值滿分,做工精緻,觀感良好!!!特別是,看了一些評測和畫面對比視頻,畫面雖然有一些偏紅,但整體過飽和不嚴重,觀感也不錯,雖然有黑屏的問題,但是小破站有up主做了實驗分析,黑屏問題可解決。
大叔實在是太吃戴爾這一款的顏了。。。。小米的電競顯示器就像工業性冷淡風格的西裝,戴爾的s2721dgf就像陽光帥氣的潮牌風範,很難抉擇。
本著錢要花在刀刃上,每一分都要花得值得得想法,本來都準備定小米27寸的顯示器了,奈何,跑了本地幾家大的小米之家,都沒有摸到實機,正好又看到小破站上有人發了小米顯示器27寸顯示器 165hz版本的1年使用體驗,指出色彩偏紅;貼吧上有人長時間使用之後顯示器背部的磁吸蓋板,吸力變肉,蓋不住了。。。(這真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棵稻草)
沒錯,大叔最後加預算投向了戴爾的懷抱!!!
其實也是綜合考慮之後的結果吧,做工二者都屬於同價位內的頂級水準,各有各的缺點,考慮到戴爾的售後,三年的只換不修,更有保障一些,等到貨之後,我給大家再出一個開箱。